王春保
(三峽大學體育學院,湖北宜昌 443002)
羽毛球主項訓練是體育學院學生非常喜愛的一門課程,每一屆學生選擇羽毛球作為主項的都很多。羽毛球主項訓練專業學生的運動損傷發生的頻率大為攀升,這就為教師如何預防和避免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對學生運動損傷的研究與探討必須提到歷史日程。羽毛球運動損傷是指在羽毛球運動過程中所發生的對身體的各種傷害,它與該項目中的技術動作、身體素質、訓練水平、運動環境、心理等因素有著密切的關系。由于羽毛球運動是一項趣味性和技巧性都很強的體育運動項目,具有動作技術難度大和對參與者身體素質要求高的特點。羽毛球主項訓練班每節課都會進行技術動作學習和大量的身體練習及專項身體素質練習,再加之羽毛球基本技術組合練習、多球練習、雙打配合戰術練習、教學比賽和各種級別的羽毛球比賽,學生往往因準備活動不當、技術動作錯誤、身體疲勞過度、生理和心理狀態不佳、場地設施等原因造成運動損傷。運動損傷輕者影響學生的學習和訓練,重者將直接影響學生對主項的重新選擇。本文通過對羽毛球主項訓練班學生發調查表進行損傷情況統計,對學生損傷的時間、原因、部位等情況進行分析探討,以期為預防、減少或避免運動損傷發生的頻率;提高學生身體素質和主項身體素質、主項技術學習和技術水平、主項訓練和羽毛球競技比賽提供可行的對策。
以三峽大學體育學院2009級羽毛球主項訓練班(19人)、2010級羽毛球主項訓練班(23人)、2012級羽毛球主項訓練班(25人)為研究對象,共計67人,其中女生23人。
一是文獻資料法。通過圖書館、網絡、期刊資料等途徑查閱羽毛球運動、教學、運動損傷以及體育保健等方面的相關資料,為本文提供相關理論依據。
二是問卷調查法。針對研究內容設計了《羽毛球專修學生運動損傷調查問卷》,并對體育學院2009級、2010級、2012級羽毛球主項訓練班進行問卷調查。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67份,回收67份,回收率100%;有效問卷67份,有效率100%。
三是訪談法。針對調查內容,向專家請教相關問題,征求建議,為問卷的設計研究方法以及文章總體設計提供科學、合理的方案,對有關重點難點問題請教相關專家,獲得理想解決方案,為論文的研究和撰寫提供了依據。四是數理統計法。對回收的調查問卷進行相關的數理統計,對調查所得數據用軟件進行統計學Excel處理。
表1 學生運動損傷整體情況調查表
由表1可以清楚的看到,羽毛球主項訓練班學生發生運動損傷頻率較高的現狀在本研究中得到證實。在調查的67名學生中,有59人發生過運動損傷,占調查人數的88.06%;其中男生運動損傷率為93.19%、女生運動損傷率為78.26%;運動損傷總次數為109次,平均運動損傷次數為1.63次,其中男生為1.84次/人,女生為1.22次/人。說明羽毛球主項訓練班學生運動損傷情況嚴重,且男生運動損傷人次高于女生。
表2 學生運動損傷原因情況調查表
由表2可以看出:造成學生運動損傷發生的原因主要有準備活動不充分、擊球時技術動作不規范、場地器材不符合要求、自己身體情況欠佳、學生缺乏自我保護意識和思想上認識不足、教師預防損傷的意識不強等問題。準備活動不當、不充分或不做準備活動,是造成學生運動損傷的最主要原因之一,有37.31%的學生是因準備活動而造成的損傷。因此,學習前、訓練前、比賽前等。科學、認真、充分做好準備活動是防范或杜絕運動損傷的關鍵;技術動作不規范造成運動損傷占到學生人數的17.91%,教師必須要求和敦促學生使用正確的擊球技術去打球,正確的技術動作是發揮運動成績的前提保證,也是預防和避免運動損傷發生的前提保證;有14.93%的學生是因身體狀況欠佳而造成運動損傷,教師應該注意給身體狀態不佳的學生安排合理的學習和訓練內容。
表3 學生運動損傷部位情況調查表
由表3可見,羽毛球主項訓練班學生發生運動損傷部位依次為:肘關節(31.34%)、膝關節(20.90%)、腕關節(16.42%)、肩關節(13.43%)、踝關節(8.96%)、腰部(5.97%)、頭部(2.99%)。羽毛球運動由于運動的特點,容易造成上肢和下肢關節的運動損傷,所以學生在羽毛球學習、訓練和比賽中要加強做好關節部位的準備活動,在平時的訓練中也應該加強易受傷關節的力量練習。
表4 學生在不同練習內容中發生運動損傷情況調查表
由表4可以看出:有22次(32.84%)的運動損傷在急停動作時發生;有16次(23.88%)是在轉身變向時發生的;有13次(19.40%)是在突然起動時發生的;有9次(13.43%)是在擊球發力動作時造成的;有7次(10.45%)是在擊球前準備動作時發生的。由此可見羽毛球運動在做急停和變向動作時發生運動損傷的幾率最大,總次數達到38次(56.72%),這應該充分引起教師和學生的高度重視。
表5 學生發生運動損傷具體活動調查表
由表5可知,學生在訓練時有29次(43.28%)的出現過運動損傷;有18次(26.87%)損傷發生在比賽時;有15次(22.39%)的損傷發生在學習的時候;還有5次(7.46%)的損傷在其他活動時發生。由于學生的訓練大部分時間都是自己組織進行的,思想上的麻痹、準備活動不做、運動量不合理等原因是造成學生在訓練時損傷頻繁發生的關鍵。
表6 教學中各種運動損傷發生時段調查表
由表6可見,學生運動損傷有32次(47.76%)是發生在課堂教學的基本部分;有23次(34.33%)的損傷發生在課堂的準備部分,還有12次(17.91%)的發生在教學的結束部分。由于基本部分是學生學習、練習的主要時段,動作學習的難度大和專項素質能力欠缺以及身體消耗大疲勞等,從而引發各種運動損傷集中發生。因此,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應該引起高度重視。
表7 學生運動損傷發生季節情況調查表
由表7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有28次(41.79%)的運動損傷發生在冬季;有20次(29.85%)的運動損傷發生在春季;有11次(16.42%)發生在夏季;有8次(11.94%)發生在秋季。冬季由于氣溫低,肌肉的粘滯性大且彈性也相對較差,再加之學生的準備活動不充分,往往會造成運動損傷發生的概率大大增加;夏季應該是不易發生運動損傷的季節,但由于氣溫高,學生在練習時汗水流到場地上,不及時清理就容易造成下肢肌肉的拉傷;而在春季因學生放寒假過春節返校,身體素質下降和體重增加等原因,往往會造成學生在學習、訓練和比賽時的運動損傷。
綜上所述,羽毛球主項訓練班學生發生運動損傷的幾率較大,有59人(88.06%)的學生因各種原因發生過運動損傷。學生損傷部位主要集中在上肢關節33次(49.25%)和下肢關節20次(29.85%)。有37.31%的運動損傷是因為學生準備活動不充分而造成的。學生在完成動作時,因急停、急起和轉身動作而造成的運動損傷所占的比率較大,有51次(76.12%)因此而發生損傷。學生在課余教學訓練、在羽毛球課的基礎部分及冬季學習、訓練和比賽中較容易發生運動損傷。因教師或學生思想認識不足、場地器材和雙打配合等原因也容易造成學生的損傷。
一是強化思想,提高認識。思想上的大意和麻痹是造成運動損傷的禍根。教師和學生一定要充分的認識到這一點。思想上高度重視,對學習、訓練和比賽中容易引起損傷的原因要杜絕和預防。
二是加強易傷關節部位專項力量練習。學生受傷部位主要集中在上肢關節和下肢關節,為避免造成這些部位的損傷,教師一定要注重和加強易傷關節的力量和柔韌的訓練,提高學生專項身體素質。
三是充分做好準備活動。準備活動不充分是造成學生運動損傷的主要原因之一。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合理安排準備活動,讓學生的身體充分活動開,再進行教學和訓練;學生自己訓練和比賽時,教師一定要告誡學生必須進行充分的準備活動后,再進行大運動量的練習和比賽,千萬不能不做或馬馬虎虎的應付一下。
四是科學合理學習、訓練及比賽。學生的學習、訓練和比賽,必須遵循科學規律,要堅決杜絕盲目的、不合理的、違背科學規律的做法。教師要嚴格依據羽毛球運動項目的特點,安排學生的學習、訓練和比賽,把運動損傷發生概率降低到最低。
五是規范技術動作,苦練基本功。正確、規范的擊球動作可以避免許多羽毛球常見運動損傷的發生。因此,學生在學習羽毛球技術動作時,一定要掌握規范的技術動作,用規范的擊球動作去擊球,只有這樣才能避免或降低運動損傷的發生。
六是加強預防,積極康復。組織學生學習運動損傷預防的相關知識,讓學生了解容易發生損傷的技術動作,反復強調正確的技術動作,提高學生自我保護意識和保護意識。注重運動損傷后的康復訓練,積極配合治療,促進運動損傷的快速恢復。
[1]房興孔.羽毛球專修學生運動損傷原因及分析[J].科技信息,2012(15).
[2]杜天華.普通高校羽毛球運動損傷及預防[J].內江科技,2011(2).
[3]賀澤江.羽毛球運動損傷的調查與分析[J].湖北民族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