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賽平,劉琴,鄒學森
(江西省腫瘤醫院檢驗科,江西 南昌 330029)
精密度是反映檢測系統性能的重要指標之一,精密度越高,說明檢測系統在日常工作中的隨機誤差就越小[1]。目前臨床上進行精密度評價的方法較多,有些方法的試驗設計不甚合理,CLSI頒發的EP5-A2文件是迄今為止評價精密度試驗設計最為科學的方法之一[2],為熟練掌握該文件的臨床應用,本研究采用該方法評價本科室自建檢測系統測定血清TP的精密度性能,現報道如下。
1.1 材料
1.1.1 試驗樣本 TP醫學決定水平有45g/L、60g/L、80g/L等3個濃度[3],本研究采用混合血清法配制3個濃度水平的試驗樣本(分別定義為低值、中值、高值),并要求它們的TP濃度分別在44~46g/L、59~61g/L、79~81g/L范圍以內。配制完畢后,3個濃度水平混合血清各吸取1ml用于初步精密度評價試驗,并對TP濃度進行定值,剩余血清各分裝成40份,每份至少0.5ml,-20℃冰凍保存。
1.1.2 儀器與試劑 日本東芝公司生產的TBA-120FR全自動生化分析儀,上海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總蛋白試劑盒 (雙縮脲法,批號為:NVOL009),英國朗道實驗診斷有限公司生產的校準品 (批號為 770UN)與質控品 (批號分別為709UN、498UN)。
1.2 方法 嚴格按照CLSI頒發的EP5-A2文件[2,4]完成如下操作。
1.2.1 試驗樣本測試 在測試試驗樣本前先確定批內精密度目標(Mwr)以及總精密度目標(MT),本研究分別選用1/4 CLIA’88允許總誤差(TEa)、1/2 CLIA’88 TEa作為 Mwr、MT。然后進行初步精密度評價試驗,步驟如下:(1)配制3個濃度水平試驗樣本時各留取混合血清1ml;(2)將3份混合血清各重復測定20次;(3)計算各自的均值、標準差(SD)、變異系數 (CV),均值用于計算每個濃度水平的Mwr、MT,CV值用于精密度的初步評價。(4)3個濃度水平的CV均<Mwr時可以進行精密度評價試驗。
精密度評價試驗的步驟如下:(1)每天取3個濃度水平共6份試驗樣本進行總蛋白測定,即每個濃度水平含2份試驗樣本。(2)同一濃度水平的2份試驗樣本測定時間間隔需≥2h,并且每份試驗樣本需要作平行管測定,因此1份試驗樣本有2個數據,1個濃度水平2個試驗樣本每天有4個數據。(3)在測試試驗樣本的同時需要進行室內質控,質控結果在控時數據可以接受,失控時需要查找失控原因,待失控得到糾正時重新測定試驗樣本。(4)連續測定20d,這樣每個濃度水平可以收集到80個數據,3個濃度水平共240個數據。
1.2.2 離群點檢查 由于每份試驗樣本可以得到2個數據,當這兩個數據的差值>5.5×初步精密度評價試驗SD時,該對數據被定義為離群點。
1.2.3 數據處理 三個濃度水平需要計算各自的批內精密度(Swr)、批內精密度自由度(DFwr)、批內精密度檢驗統計量(Twr),總精密度(ST)、總精密度自由度(DFT)、總精密度檢驗統計量(TT)等指標。
1.2.3.1 計算 Swr、DFwr、Twr

上式中Xij1是指第i天第j批重復測定第1次的結果,Xij2是指第i天第j批重復測定第2次的結果,I為試驗總天數。DFwr=數據可接受的工作天數×2。

1.2.3.2 計算ST、DFT、TT需要按如下步驟計算:①計算批均數標準差(A)、日均數標準差(B);②計算日間標準偏差(Sdd)、批間標準偏差(Srr);③計算 ST;④計算批均方(MR)、日內均方(MD);⑤計算 DFT、TT。

上式中Xi1=第i天第1批重復2次測定的平均值,Xi2=第i天第2批重復2次測定的平均值,Xi=第i天同一濃度水平4個結果的均值,X=同一濃度水平80個數據的均值,I=試驗總天數。


1.2.4 結果解釋 計算得到的檢驗統計量T<T0.05(df)時,說明精密度(Swr或ST)與其目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反之,當T>T0.05(DF)時,說明精密度與其目標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需要查找相關原因,并給予糾正。
2.1 初步精密度評價試驗 3個濃度水平的CV值均<2.5%,說明初步精密度評價試驗通過,可以進行下一步的精密度評價試驗,結果見表1。

表1 3個濃度水平初步精密度評價試驗結果
2.2 離群點檢查 3個濃度水平的試驗數據均未發現離群點,可以進行精密度評價試驗的數據處理,結果見表2。

表2 3個濃度水平精密度評價試驗的離群點檢查
2.3 數據處理結果 3個濃度水平的批內精密度與Mwr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總精密度與MT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果見表 3、表 4。
傳統方法學評價檢測系統批內精密度的具體操作就是單批連續測定某個試驗樣本20次,通過20個結果的CV值反映該檢測系統的批內精密度,而評價總精密度的具體操作就是先將某試驗樣本分裝成20份,每天測定1份,連續測定20d,同樣通過20個結果的CV值反映該檢測系統的總精密度。由于傳統方法的操作條件與日常工作中實際情況有著明顯的差別,因此該方法得到的CV值不能真實地反映檢測系統的批內精密度、總精密度[5]。
針對上述情況,美國CLIS頒發了EP5系列文件用于臨床化學設備的精密度性能評價,該系列文件為評價臨床化學設備的批內精密度、總精密度提供了標準操作指南,本研究即嚴格按照該系列EP5-A2文件評價本科室自建檢測系統測定血清TP的批內精密度、總精密度。需要注意的是,在EP5-A2文件的實際操作過程中,其結果勢必受到試驗樣本穩定性的影響,試驗樣本穩定性越好,精密度評價試驗結果就與實際情況越相符合,而應用穩定性差的試驗樣本進行精密度性能評價所得到的試驗數據是不可靠的[6,7]。由于分析樣本中TP在冰凍保存狀態下可以穩定數年[8],因此本研究采用混合血清法配制試驗樣本完全符合EP5-A2文件對試驗樣本穩定性的要求。除此以外,EP5-A2文件對試驗樣本數目、濃度還有一定的要求,該文件要求試驗樣本數目在2個甚至2個以上,而試驗樣本濃度則達到醫學決定水平[9]。由于TP有3個醫學決定水平,因此本研究選擇3個濃度水平的試驗樣本,并且在在配制試驗樣本時要求其各自的濃度水平在 (醫學決定水平±1)g/L范圍內,因此本研究試驗樣本數目、濃度亦滿足EP5-A2文件的相關要求。

表3 3個濃度水平批內精密度的評價

表4 3個濃度水平總精密度的評價
在結果解釋的時候,EP5-A2文件要求將試驗得到的批內精密度、總精密度與臨床化學設備廠家提供的Mwr、MT進行統計學比較,但我科采用的是自建檢測系統,儀器、試劑、校準品與質控品均來自不同的廠家,根據目前臨床上通行的做法,我們分別采用 1/4 CLIA’88TEa、1/2 CLIA’88 TEa 作為本研究的Mwr、MT[10]。由本研究計算的數據可知,我科自建檢測系統測定血清TP在3個醫學決定水平處的批內精密度、總精密度與其對應的Mwr、TT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因此我科室自建檢測系統測定血清TP的精密度滿足臨床需求。但這里需要說明的是,EP5-A2文件要求試驗過程中校準品、試劑批號、操作者等因素均固定不變,而這些因素對檢測系統總精密度可以產生很大的影響,因此應用EP5-A2文件評價總精密度時存在低估的可能性。新版本的EP5系列文件可否囊括影響總精密度的所有因素,這一點值得我們期待。
[1]Smolcic VS,Bilic-Zulle L,Fisic E.Validation of methods performance for routine biochemistry analytes at Cobas 6000 analyzer series module c501[J].Biochem Med (Zagreb),2011,21(2):182-190.
[2]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Evaluation of Precision Performance of Quantitative Measurement Methods[S].EP5-A2,CLSI,2004.
[3]呂賽平,劉琴,鄒學森.兩種不同檢測系統測定血清總蛋白的結果比對與偏倚評估[J].實驗與檢驗醫學,2012,30(2):144-146.
[4]呂賽平,伍志杰,鄒學森.自動生化分析儀精密度性能的評價[J].現代檢驗醫學雜志,2007,22(4):48-49.
[5]馮仁豐.臨床檢驗質量管理技術基礎[M].第2版.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7,85-107.
[6]De Koninck AS,De Decker K,Van Bocxlaer J,et al.Analytical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four cartridge-type blood gas analyzers[J].Clin Chem Lab Med,2012,50(6):1083-1091.
[7]Lebitasy MP,Latinne D,Maisin D,et al.Clauss assay and fibrinogen protein estimated by capillary zone electrophoresis[J].Clin Chem Lab Med,2011,49(4):689-693.
[8]葉應嫵,王毓三,申子瑜.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程[M].第3版.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6:113-117.
[9]Carlier P,Harika N,Bailly R,et al.Laboratory evaluation of the new AccessRcytomegalovirus immunoglobulin IgM and IgG assays[J].J Clin Virol,2010,49(3):192-197.
[10]陳唐勇,章登珊,萬臘根.生化儀檢測系統精密度的評估方法與結果分析[J].實驗與檢驗醫學,2009,27(5):461-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