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榮欣
(平南縣第二人民醫院檢驗科,廣西 平南 537307)
血球分析儀測定血小板 (PLT),具有快速、方便、重復性好、工作效率高等優點,已在各級醫療單位廣泛使用。但是,血球分析儀檢測并不能完全代替顯微鏡計數,當PLT出現危急值并且計數與直方圖不符時應分析原因,要使用人工涂片染色鏡檢或重新采血復查。
1.1 標本來源 2008年3月-2010年9月期間在本院住院及急診室就診患者血常規檢測標本165717例。
1.2 儀器與試劑
1.2.1 XT-1800血球分析儀及配套試劑(日本Sysmex公司)及質控品。
1.2.2 血小板稀釋液(草酸銨法稀釋液)按《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程》第3版配制,于4℃冰箱保存備用。
1.2.3 全血標本用1.5mg/ml乙二胺四乙酸二鉀(EDTA-K2)抗凝,(山東威高集團醫用高分子制品股份限公司)
1.2.4 CX21型Olympus顯微鏡 (型號CX21FSl日本歐林巴斯光學工業株式會社)。
1.2.5 瑞吉染色液(珠海貝索生物技術有限公司)
1.3 方法 回顧2008.5-2010.9期間在我院住院及急診室就診患者165717例,使用Sysmex-1800血球分析儀做血常規分析共檢測到血小板危急值7095例,再經手工計數和涂片染色復查。
1903例為真實危急值存在,占檢出率的26.82%(1903/7095),經復核PLT低于20×109/L為237例,高于500×109/L為1666例,其中有13名患者PLT均低于 20×109/L,臨床表現有出血體癥生命處在危險邊緣,占檢出率的0.18%(13/7095);5192例為假性危急值,占檢出率的73.18%(5192/7095),經重新抽血及手工計數與涂片染色復檢,其中有46例低于20×109/L,改用檸檬酸鈉抗凝劑后重新檢測結果正常。見表1。
血小板在體內主要參與止血與血栓形成,有著非常重要的生理功能,因此血小板數量的檢測是臨床最常用的檢驗項目之一,患者血小板減少可能會指導醫生抽骨髓檢查或輸注血小板治療。在現實的工作中造成血小板異常結果非常復雜,如果沒有及時甄別假性危急值,將有可能誤導臨床影響治療。另有研究表明血液腫瘤科患者只要沒有發熱和臨床出血跡象,即使PLT計數低至10×109/L或5×109/L再輸血依然是安全的[1]。降低預防性血小板輸血的醫學決定水平,可以減少因輸血而導致的內毒素休克、細菌與病毒感染,人類白細胞抗(HLA)所致自身免疫反應等[2]。因此,準確的血小板計數和危急值界限的正確制訂對于預防性血小板輸血尤為重要。

表1 真性血小板危急值與假性血小板危急值檢出率
當血液分析儀在檢測過程中出現血小板計數有異常警示信號(URI);MCV<70fl,且RBC直方圖顯示有<50fl的小紅細胞存在,血小板直方圖出現尾部升高的表現或血小板直方圖曲線呈齒狀等情況時要進行手工顯微鏡計數血小板以得到準確的結果。儀器未能準確地將血小板與 “非血小板顆粒”分開,因紅細胞血小板的檢測系統在一個通道中,儀器會將小紅細胞、紅細胞碎片、白細胞碎片以及血小板和紅細胞分布交迭,從而導致血小板計數不可靠。
總之,造成假性血小板危急值的原因很多,如患者的生命指征在臨床上沒有表現有出血和高凝癥狀,此時在排除實驗誤差的同時,應考慮實驗前因素的影響。雖然實驗前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標本采集不當是臨床上應注意的主要因素,若不及時甄別,會導致臨床無故增加其他不必要的輔助檢查,甚至引起臨床誤診、誤療。因此加強護士規范化采血培訓工作,減少因標本采集不當而產生的假性危急值出現,另關于多種原因引起EDTA依賴性血小板減少,標本保存不當,放置時間過長未及時送檢等,也是產生假性血小板危急值的原因。
[1]黃麗君,胡亞遠.EDTA依賴假性血小板減少癥1例[J].實驗與檢驗醫學,2011,29(4):456-457.
[2]魯家才,程正江,姚欣,等.兩種藥物對EDTA依賴性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J].臨床醫學雜志,2004,22(3):198-199.
[3]李永紅,鐘步云.血細胞分析儀測血小板結果偏低的原因及糾正方法[J].臨床檢驗雜志,2001,19(2):112.
[4]李勝發,程大林.血小板可逆聚集在全血細胞分析中的影響[J].臨床檢驗雜志,2003,21(1):37.
[5]董敏,方穎,王永才.糾正EDTA抗凝劑依賴引起的假性血小板減少的方法學探討[J].中國醫療前沿,2009,3(20):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