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日富
(萍鄉市中心血站,江西 萍鄉337000)
近年來,隨著現代醫學和輸血醫學技術的飛速發展,輸血醫學已經成為國內外公認的獨立學科[1]。它在臨床治療中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自《臨床輸血技術規范》等法規實施以來,我市臨床輸血工作取得了不斷規范和發展,并逐步向科學化、合理化和規范化方向健康發展,成分輸血在臨床中的應用發生了較大的變化,但血液供應也出現了不同程度緊張局面。為了解我市臨床輸血現狀,我們對近5年來臨床用血變化情況進行了統計分析,進一步為臨床科學合理用血和無償獻血提供參考依據。
1.1 資料來源 應用血站管理系統軟件統計分析萍鄉市2008-2012年度臨床醫院用血數據。
1.2 方法 統計全血每200ml為1U;紅細胞每200ml全血分離血漿后為1U;冷沉淀凝血因子每200ml全血分離的新鮮血漿制備為1U;機采血小板以一個治療量為1U;血漿每100ml為1U。
2.1 2008-2012年臨床用血情況 見表1。
2.2 2008-2012年分級醫院臨床成分用血情況 見表2。
表1 2008-2012年臨床用血情況(U)
表2 2008-2012年分級醫院臨床成分用血情況(U)
世界衛生組織(WHO)為輸血安全提出三大戰略,即挑選安全的獻血員、臨床合理用血和成分輸血、嚴格篩選血液。輸血作為一種安全有效的治療手段已廣泛用于臨床各科患者的搶救,但輸血也存在一定風險。隨著現代輸血事業的迅速發展,傳統輸血的觀念和手段發生了根本變革,過去“全血大而全”的陳舊觀念已更新。成分輸血帶來了輸血史上新的一場變革,一些國家已將成分的多少特別是紅細胞輸血,作為衡量其醫療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標之一[2]。
我市現有臨床醫療機構69家,其中,三級綜合性醫院3家、三級專科醫院2家、二級綜合性醫院7家、二級專科醫院10家、一級醫院47家,服務人口185萬。統計數據表明,近5年我市臨床用血需求總量先升后降(以2010年達到高峰后呈現下降趨勢)與有關文獻報導不一致[3]。全血使用量呈逐年下降的變化趨勢,三級醫院紅細胞、血小板、冷沉淀凝血因子和血漿成分血使用量分別占63.39%、90.97%、92.2%和79.15%,成分血多樣化的廣泛應用說明我市臨床輸血技術水平得到了明顯提高。血小板和冷沉淀凝血因子的用量逐年增長,其主要原因在于創傷、抗腫瘤治療、大手術、血友病等患者在本地治療增多。血漿使用一直保持在較高水平,主要原因是人工肝等技術開展,2003年以來醫療市場白蛋白供應緊缺血漿價格低廉,被臨床當作白蛋白不科學地使用[4]與部分臨床醫生堅持用血漿擴容、補充營養、提高免疫力和習慣性“搭配血”的現象有關,使血漿供應矛盾日趨突出。應加強臨床輸血的技術指導,嚴格掌握血漿的臨床輸血適應證,控制血漿不合理使用,降低輸血風險。
近兩年來我市紅細胞使用量略有下降,其主要原因是:(1)市衛生局每年組織有關專家對我市二級以上醫院臨床不合理用血進行督導檢查,并將檢查中發現的紅細胞使用中明顯存在 “保險血”、“安慰血”、“人情血”等不合理情況進行通報;(2)中心血站只與具備輸血條件的臨床醫院簽訂供血合同;(3)微創手術、手術中血液回收和自體儲血等技術的開展;(4)適齡健康公民獻血熱情下降,使采血量有所下降。
我市也出現臨床用血緊張的情況,其原因有:(1)突發重大事故頻繁。如礦難、特大交通事故、火災等。(2)醫療技術水平的進步、醫療機構與設備增加,使得手術量和治療多種疾病的手段驟增,加之醫保覆蓋面越來越廣,尤其是“新農合”制度的實施,較以往有更多患者看得起病、做得起手術、輸得起血,并更多地涌向醫療資源集中的城市醫院,這是臨床輸血量的空前躍升的主要原因。(3)人口獻血率偏低。我市人口為185萬、年獻血人數約13000人次,人口獻血率僅為0.7%比我國平均水平要低。(4)季節性和極端性天氣因素影響到血液采集。高溫高寒、風雨等氣候天氣將嚴重影響人們獻血積極性。
解決血液緊張的措施有:(1)加強無償獻血宣傳。要加強無償獻血科學知識的宣傳,讓血液安全知識進學校、社區、農村和機關,讓每位健康公民了解適當獻血對健康是無害的科學結論。(2)建立固定無償獻血者隊伍。建立固定無償獻血者隊伍的優點是可以隨時與獻血者進行聯系,做到召之即來,來之即獻,以應對緊急獻血的需要。(3)加強臨床輸血監督管理。臨床輸血要按《臨床輸血技術規范》等要求嚴格掌握輸血適應證,提倡成分輸血并按照法規的要求鼓勵開展自體儲血、手術出血回收再利用和互助獻血制度。
血液作為一種特殊的醫療資源,到目前為止還未解決體外制造的問題,因而血液的采集受社會環境、天氣、季節、時間、公民對無償獻血的認識等方面因素的影響很大,同時血液采集后又不能長期保存,如缺乏有效的計劃安排,采供血無法滿足臨床用血的需求變化,容易出現血液有效供給不足而影響醫療工作的順利開展,或供給過剩而造成不必要的資源浪費。對血站來說,加強臨床用血量的變化規律和總體要求的研究和了解,對推進無償獻血事業的宣傳和健康發展有著重要意義。只有明確血液事業的發展方向和要求,才能進一步將采供血工作與臨床醫療達到良好配合,為患者創造更好的輸血醫療服務。
[1]胡麗華.臨床輸血學檢驗[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1:241.
[2]田兆嵩.臨床輸血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8.
[3]王宏,劉福昌.南昌市級醫院臨床供血情況調查分析[J].實驗與檢驗醫學,2012,30(6):613-615.
[4]龐棟,黃廣,龍邕泉,等.南寧市2005-2009年臨床用血變化分析[J].重慶醫學,2009,38(12):1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