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慧敏 白鑫
【摘要】本文主要通過分析當前高職生心理問題的特點以及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的諸多缺陷,介紹了包頭職業技術學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情況,包括基礎設施和相關制度的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隊伍的建設以及日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
【關鍵詞】高職院校;高職生;心理健康教育
高職院校作為高等教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擔負著為國家培養高素質應用技能型人才的重任。而作為高素質應用技能型人才,不僅應當具有良好的身體素質、思想道德素質以及熟練的專業技能,還應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這樣才能適應激烈的社會競爭,勇敢的面對困難、挫折與挑戰,使自身得到更好的發展與成長。但是伴隨著經濟與社會迅速的發展,高職學生面臨的社會環境變得更加復雜、多樣,他們在發展的過程中所要面對的壓力也將普遍增大,由此而引發的心理問題也將隨之增多,這就對他們的心理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高職院校中進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既是高職生自我成長的需要,也是社會發展對人才素質要求的需要。那么高職生心理健康教育究竟如何開展?就成為我們在工作實踐中需要不斷思考和探索的問題。
一、當前高職生心理問題的特點
高職生的心理問題隨著年齡的增長表現出不同的特征。
(一)環境適應階段
經過高考拼殺的高職生,當看著昔日的同學進入重點大學,而自己只能進入高職院校的時候,他們的心理常常會失衡,開始懷疑自己,不敢正視自己,從而無法面對現在的生活,不能很好的適應新的環境;兼之他們大多為獨生子女,一直生活在家人過分保護和寵愛中,在家都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因此他們生活的自理能力較差;另外,一些來自邊遠山區和貧困家庭的孩子,無論是經濟上還是見識上都不如來自家境富裕的孩子,他們在入學后會產生較大的心理壓力,對于環境的適應也就更難了。
(二)穩定發展階段
經過一段時期的適應和調整后,高職生會進入穩定發展階段,而在這個階段又會產生新的問題:學業問題、人際關系問題、情感問題。
第一,學業問題。多數高職生的入學成績偏低,文化基礎較差,學習的主動性、自覺性缺乏,學習目標不明確。
第二,人際交往問題。進入大學后,高職生人際交往的范圍擴大,需要處理的人際關系變得復雜。高職生有強烈的交往需要,渴望得到別人的理解和認同。但大多數高職生是獨生子女,“自我中心”觀念較強,缺乏集體意識,與他人合作能力較差,較難融入集體生活。面臨全新的人際環境,難免會產生人際沖突,令他們產生孤獨、無助等不良的情緒體驗。而農村來的高職生,因家境困難,或不善言談,造成交往困難,很容易產生自卑感。
第三是情感問題。當今的大學校園,戀愛成為青年學子生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高職生正處在性心理和性生理逐步成熟的時期,他們渴望了解異性,渴望愛情。但由于長期缺乏正確的引導,沒有形成成熟的婚戀觀,對愛或被愛缺乏正確的理解,往往不能恰當處理好愛情、性和學業之間的關系。
(三)就業準備階段
這是高職生從學生生活向職業生活的過渡時期。就目前來看,由于高職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和應用能力較強,他們的就業情況總體上還是比較樂觀的。但是對于一部分學生來講,還是要面臨心理挑戰。有些同學平時不努力,專業技能沒有掌握好,面臨就業,會產生心虛、害怕、退縮的心理;還有些同學,所學專業技能和自己的興趣愛好不相符合,在擇業階段,會產生是選擇從事和所學專業相關的工作還是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工作的矛盾心理。
高職生存在的上述問題如果得不到及時的調整和疏導,就有可能發展為嚴重的心理障礙,嚴重影響他們身心的健康成長。
二、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存在諸多缺陷
(一)心理健康教育機構設置不完備
雖然為了符合國家的相關規定,大多數高職院校也都設立了專門的心理健康教育機構,但是由于多數高職院校認為發展學生的專業技能才是學校的首要目標,而心理健康教育在實現該目標的過程中并不會產生實質性的作用,所以心理健康教育可有可無,因此對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程度不夠高,使得高職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機構設置不健全、設施不完備、經費投入不足。
(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嚴重缺乏
許多高職院校由于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不重視,所以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人員配備上也存在諸多缺陷。學生人數在一萬左右的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往往只有一到兩名,這遠遠沒有達到國家規定的標準。而有些高職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是由院系的輔導員、班主任或是學生處的老師來擔任,由于缺乏系統的心理教育專業理論,專業素質較差,常常不能勝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從而無法達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真正目的。
(三)心理健康教育內容片面
大多數高職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都把工作的目標定位在少數存在心理問題的學生身上,把工作的重心放在心理咨詢中,而對于心理疾病的預防以及大學生的適應性問題和發展性問題卻成了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盲區。很多高職院校開設了心理健康教育的課程,但由于有些教師對于課程的認識和把握不夠深刻,使授課內容趨于理論化,沒有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不能解決學生所面臨的實際問題,從而導致課程過于形式化,缺乏針對性,無法達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真正目的。
(四)人們普遍對心理健康問題的認識不足
長期以來,人們常常把自己體驗到的憂郁、悲傷、痛苦的情緒歸結為是個人的性格問題,從沒有想過這些可能與自己的健康有關,更沒有想過可以找醫生來求治。所以在高職院校中,無論是老師還是學生都缺乏對日常生活中心理問題的識別和判斷能力,往往是有問題的學生表現出極其異常的行為反應時,才意識到學生出了問題,而往往這個時候已經過了最佳的干預時期。由于對心理咨詢存在誤解和偏見,大多數意識到自己有心理問題的學生,寧愿忍受心理疾病的煎熬,也不愿尋求心理老師的幫助。
三、我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探索和實踐
我院于1999年成立了“包頭職業技術學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小組”,2003年掛牌成立“心理咨詢室”,2005年組建“心理咨詢與健康教育中心”,2012年更名為“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從無到有,從局部開展到全員覆蓋,工作內容和工作途徑不斷地進行調整和改善,到目前為止,已初步形成較為規范的具有高職特色的系統化工作格局。
(一)基礎設施和相關制度建設
我院在兩個校區均設有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辦公室、個體咨詢室和團體輔導室。學院投入了專項經費,對我中心相關的設施、資料進行了改善。2010年購置了80余冊心理學的相關書籍,用于教師的教學參考以及全院師生的借閱。2011年購置了智能音樂放松系統一代反饋儀及瑞格心理教育信息化管理系統,進一步豐富了我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資源配備,提高了為廣大學生服務的能力。制定《包頭職業技術學院學生心理問題高危人群預警機制》和《包頭職業技術學院班級心理委員制度》提出了“五級心理問題防護網絡”和“校、系、班三級救助體系”,初步構建起大學生心理健康預警和干預機制,做好心理問題高危人群的預防和干預工作,做到心理問題及早發現、及時預防、有效處理和妥善解決個別學生心理異常和心理危機案例。
(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隊伍建設
目前我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共有6名心理咨詢師(專職4名,其中2名為心理學碩士研究生;兼職2名),均取得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認證的心理咨詢師(二級)任職資格,滿足了心理咨詢工作的專業化要求。心理咨詢師配置比例高于國家相關要求。為進一步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各項工作的專業化水準,學院每年派相關人員參加各類心理培訓。
在此基礎上,我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在班主任、輔導員中開展系統、深入的心理培訓工作,充分發揮他們接觸學生數量多,時間長的優勢,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使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能夠全面、及時了解學生的動態。
2006年成立“心理協會”,目前協會成員有40余人,由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教師對其進行心理健康知識的培訓和指導。心理協會本著使會員及廣大學生“在出色完成學業的同時,積極開展心理健康知識的宣傳和普及工作,幫助廣大同學不斷提高心理素質,開發生命潛能,追求成功事業和美好人生”的宗旨,積極協助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中心開展各項工作,自發組織各種心理健康知識的宣傳活動。由此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隊伍進一步擴展到學生群體當中,通過師生的共同努力,增強我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實效性。
(三)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
1、全員覆蓋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1)心理測試工作
在學院的大力支持下,我院的心理測評室于2006年底正式建立,對每屆的大一新生都開展心理健康狀況的測試和心理問題的排查及建檔工作,并把測試結果反饋到各系,對測查結果得分較高的一些學生采取特殊的關注和定期的回訪,因此提高了對心理問題突發事件的教育、防范能力。學院在2011年11月還購置了新的測評系統——瑞格心理教育信息化管理系統,以其多樣化的功能豐富我院的心理測試工作。
(2)心理課程開設
我院于2004年起開設《心理自我調適》和《心理健康與調節》兩門選修課,2012年起增設《感知幸?!贰ⅰ稇賽叟c生理心理學》、《心理影片賞析》三門選修課,每門課程24學時,面向全院學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識,選課率達到100%。另外在全院開設的素質拓展課程中也加入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相關內容,使心理健康教育的覆蓋率達到100%,進一步擴大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影響面,提高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效性,使心理健康教育課真正成為學生放松身心,完善自我的催化劑。
(3)心理健康講座
由于同一年級的學生有著相似的心理特征,有可能面臨相同的心理困擾,而隨著年齡的增長,不同年級的學生會表現出不同的心理特點,面臨新的心理挑戰。所以我們會在不同年級中開展有針對性的系列講座,幫助大家更好的認識自己的身心發展特點,選擇正確合理的方式調節各種心理不適。講座的內容包括:大一新生的入學適應講座,培養良好人際關系的講座;大二學生調節和控制情緒情感的講座,職業生涯規劃的講座;大三學生求職就業心理調適的講座等等。通過心理健康講座不僅豐富了學生對心理健康知識的認識和理解,同時也擴大了心理健康教育宣傳的范圍,使同學們更好的認識自己、熱愛生活、珍惜生命。
2、豐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
(1)迎新生心理健康知識宣傳月
每年在新生入學之初,在全校范圍內舉行大型的心理健康知識宣傳活動。通過制作海報、繪制展板、印發宣傳單、組織講座等多種形式使新生及時了解心理健康、心理咨詢等相關知識,開始有意識關注自身心理健康,盡快適應大學生活。
(2)“5.25”大學生心理健康節
在每年的“5.25全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日”來臨之際,我院都會開展相關的主題活動,到目前為止,我院已經成功舉辦了四屆“5.25”大學生心理健康節系列活動。活動時間一般持續一個月,活動內容豐富多彩,并且不斷地推陳出新,活動內容包括現場咨詢、系列講座、心理影片賞析、團體心理輔導、朋輩心理輔導、我知心聲化妝舞會、心理健康主題班會、心理健康知識手抄報設計大賽、心理漫畫、圖片展等等。在活動過程中充分利用各種資源,挖掘學生潛能,擴大活動效果,使學生明白心理知識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并對心理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可以自覺主動的關注自身內心世界,掌握大眾心理常識。
(3)其他活動
為了廣泛宣傳心理健康知識,提高學生學習心理健康知識的積極性,增強大學生利用心理健康知識解決日常心理問題的能力,我院于2011年11月舉辦了全院范圍的心理健康知識競賽。活動分為預賽和決賽,初賽中的11個參賽隊經過激烈的角逐勝出5個隊,在決賽中,5個參賽隊更是刻苦學習心理學知識,最終均取得了較好成績。此次知識競賽參與面廣,影響力大,不僅豐富了學生業余文化活動,更激發了學生對心理學知識的熱愛和學習。
3、心理咨詢工作
(1)個體咨詢
為保證日常心理咨詢服務有序、規范、高效的開展,中心采取值班制,并明確的規定了心理咨詢師的工作職責、心理咨詢室工作規范。在心理咨詢師的悉心陪伴和關注下,絕大多數來訪學生的情況都有了明顯的改善和提升。為進一步規范咨詢個案的管理及提升咨詢師的服務水平,中心嚴格要求做好咨詢記載,并定期進行案例討論和案例督導,不斷提高專兼職咨詢師資隊伍的心理服務水平和心理健康服務質量。
(2)團體心理輔導
為了給更多有需求的同學提供心理服務,學院派專人參加了團體咨詢的系列培訓,逐步為同類問題的學生開展團體心理輔導。目前我中心針對不同學生群體的需求,開展:大學生活適應、健康人格、增強自信、壓力管理、時間管理、情緒管理、人際溝通、自我認識、有效學習等內容的團體心理輔導。
目前,我院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正在有計劃、有目的開展著,為在工作中取得的點滴成效,我們感到欣慰。但同時,我們也在工作的過程中不斷地發現存在的問題并及時作出調整,努力探索更好的方法和途徑,以更好的適應我院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