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理工大學外國語言文化學院 李桂麗
商務翻譯人才指具有良好的漢外語言素質,了解漢外民族思維上的不同以及文化上的差異,有商務專業知識,熟悉商務活動規則,能進行跨文化交流,熟練地進行漢外互譯的人才[1]。在世界經濟與區域逐漸融為一體化的大環境下,云南被定為我國面向西南開放的橋頭堡。云南“橋頭堡”的建設從根本上講,就是人力資源的建設,“橋頭堡”建設進程的速度與質量完全取決于人才戰略實施的狀況[2]。隨著“橋頭堡”戰略的實施,云南省高級翻譯人才緊缺問題日益明顯,現有的英語翻譯人才隊伍一定程度地阻礙了云南省對外交流發展,已經成為影響橋頭堡戰略進一步實施的重要瓶頸[3]。因此,解決云南商務英語人才緊缺問題,構建高效的人才培育模式是云南亟需解決的問題。
人才培養取決于社會需求定位及社會出口。隨著云南省“橋頭堡”戰略的推進、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立、“瀾滄江—大湄公河次區域”合作機制的確定。目前云南省的對外開放將不再局限于越南、緬甸、泰國等東南亞和南亞周邊國家,而是“主要以南亞、東南亞國家為重點,面向印度洋沿岸,延伸到西亞及非洲東部等廣大區域”。橋頭堡發揮作用所面向“一洋四區”涉及56個國家[4、5]。云南省在交通、能源、農業、旅游、貿易與投資等領域的國際會議、經貿談判、旅游市場拓展等活動越來越多,社會對人才需求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對人才素質、專業基礎與技能、交際能力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對英語專業人才的需求也發生了變化,急需大量的具有寬闊的國際化視野、國際商務知識與技能,并具備較高的跨文化交際與溝通能力的商務英語人才,特別是對專業化的口譯人員與高水平的國際會議同聲翻譯人員的需求在不斷增加[6]。但機遇與危機并存。為了滿足云南省經濟建設發展的需求,云南省開展了一系列的人才引進工作,如省委組織部、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等13個部門聯合下發《云南省引進高層次人才綠色通道服務暫行辦法》(以下簡稱《暫行辦法》)和《云南省引進高層次人才綠色通道服務指南》(以下簡稱《服務指南》),但目前在云南省本土高級口譯人才嚴重不足,很難在沒有外援的情況下獨立完成外事接待任務[7],滿足商務推介、經貿談判等活動高質量的翻譯需求。從長遠著眼,僅依靠引進人才是很難滿足云南市場對高級交替傳譯和同聲傳譯需求,且存在引進成本高的問題。云南要滿足各類國際會議、高層論壇以及商務推介的商務英語人才巨大需求,必須走本土化的道路。但目前云南省商務英語人才無法滿足市場需求的主要原因是:作為人才培養基礎的關鍵因素——商務英語教學存在諸多問題,直接影響到商務翻譯人才的培養。
橋頭堡戰略實施以來,為了滿足云南省經濟發展的需要,各高?;径紝⑸虅沼⒄Z翻譯作為學科點進行建設,成為英語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當今云南省高校在培養商務翻譯人才模式上存在培養模式不科學、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單一、師資力量不強等許多問題:因此,目前高校培育出來的商務英語翻譯人才與橋頭堡建設發展需求人才標準還有較大差距,無法為經濟區的騰飛提供強有力的人才保障。
云南省高校英語專業商務英語翻譯教學多停留在理論層面,目前普遍沿襲“課程—人才—產業”英語教育專業的模式培養商務翻譯人才:先根據教學經驗設置課程,然后招收英語專業學生進行培養,最后讓畢業學生進入人才市場。這種模式在確定教學課程時,缺乏對企業需求、學生教育經歷的綜合考慮。商務英語區別于一般英語教學,不僅要求學生具有扎實的英語翻譯能力和口譯能力,也要求學生具備系統的商務知識,此外,根據企業需求可知,商務英語人才必需具備與國外企業進行溝通的能力。但目前的培育模式并不具備這些功能,培養出的商務英語人才不符合市場實際需求。
云南省地處西南邊疆,與其相鄰的國家眾多,每個國家都有著自己獨特的文化和法律體系;同時,與這些國家進行貿易的項目類型、行業也存在千差萬別。因此,云南省商務英語人才市場呈現面臨對象種類多、領域行業廣、文化差異大的特點。需要云南省地方高校在培育商務貿易人才時應根據服務對象的特色進行教育內容的設定,而目前一般翻譯教學常以培養學生的翻譯知識為主要目的,教學的重點在翻譯理論和翻譯技巧,教學的方法仍是沿襲文學翻譯模式為主,教學的內容多偏重于文學和社會科學,對經濟學、管理學涉及較少。這種翻譯教學的內容與對外貿易需求脫節,并非真正意義的商務英語翻譯教學。培育的學生在知識結構上存在短板,商務英語翻譯能力不足,多數學生只能應付簡單的、小型的貿易活動,而在應對大型、多樣化的國際化商業貿易洽談、活動中的表現則令人失望,這遠遠不能滿足橋頭堡建設和“瀾滄江—大湄公河次區域”合作項目對商務英語人才的需要。
從事商務英漢翻譯教學的高校教師大都是科班出身,知識層面多集中于語言學,而缺乏經濟商務、企業管理等方面的知識,且自身缺乏商務翻譯實踐經驗。因此,在商務翻譯教學中,只能教授語言的形式,偏重理論講解,無法深入傳授其自身專業以外的知識,造成學生對商務翻譯的視野與認知往往只停留在語言理論層面,缺乏實踐經驗與認知。在商務翻譯中,很大一部分工作是對合同、信函等書面文件進行翻譯。一封最佳的商務信函不僅要求格式規范、翻譯準確,還要求長短句交錯、單句不超過18個單詞、專業術語標準等要求,這在日常教學中很少涉及。這種教學方法無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進一步降低了教學質量。
為滿足商務翻譯人才市場的需求,云南省高校招聘初期存在盲目擴招的問題:(1)教師專業化程度;(2)招生數量過多,教學設施建設滯后。
目前,云南省高校從事商務英語翻譯教師多出身于英語語言學專業,英語基礎知識、語言文學扎實,但大部分教師均沒有貿易背景知識,缺乏對商務理論知識的認識及實踐經驗,因此,整個云南省商務英語教育的師資專業化程度不高,少有集社會實踐、理論研究于一身的教師。
鑒于上述分析,云南省高等院校商務英語教學應該向國際化方向轉型,培育能夠滿足橋頭堡戰略和“瀾滄江—大湄公河次區域”合作推進復合型英語人才需求。
商務英語主要由英語和商務交叉產生的新學科。目前,全國已有540多所高校設立了商務英語專業或方向,截至2011年,教育部已批準32所高校設立商務英語本科專業[8]。如何創新商務英語人才的培養模式是研究人員一直在探討的問題。結合云南高校商務英語教學實際和市場需求實際,本文認為應采取以下培育模式。

這種模式保障教育的過程始終圍繞產業需求而展開,保障了教育的目的性和針對性,能夠保障培育的人才滿足市場需求。
在圖1中,教育環節是整個培育模式圖中的核心。本文認為還是一起以市場需求為中心進行人才的培養,因此,教育課程、教育內容、教學方法如圖2所示。

在教學方法中,關鍵就是互換教學(和歐美、東盟優秀學校建立合作交換關系,交換學生相互培養),互換教學的目的主要有兩個:(1)培育學生中外文化素養,提升學生對國外文化習俗、政治經濟文化的認知,從而提升其對外溝通協商能力;(2)培育學生掌握東盟國家的貿易慣例和規則,將教學時間和實踐空間相對接。
教師是整個培育環節中決定培育質量最關鍵的因素。教師的專業化程度直接影響學生的成績與能力。因此,云南高校需著重提升高校教師商務英語教學的專業化程度。提升教師的商務英語教學專業化程度應從引進、改進、培訓三個方面推進。
直接引進商務英語人才,但是這些從沿海城市如上海、廣州等地方來的專業人才一般對東盟國家的文化背景了解甚少,因此,需要針對性地進行再深造;改進人才是基于本土有多年教學經驗的教師再學習(進商務英語教學強的學校再學習,進商務交易市場實踐再學習);培訓是選撥一批青年教師進行商務英語教學培訓,并深入企業進行實踐學習,將教學與培訓相結合,提升教師培訓能力。
上述所有內容的推廣與實現離不開政府的人力、物力、財力等政策的支持。正值目前《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對擴大教育開發做了明確要求: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因此,培育商務人才不僅可以作為教育改革中的亮點進行深度挖掘,還可以積極開展與國內外知名高校進行交流、合作,為培育西南特色商務英語專業人才尋求外來資源支持。
云南省橋頭堡的建成,意味著云南省將成為中國面向“一洋四區”的區域中心。隨著上海市再次深入市場經濟改革,“商務翻譯人才的培訓”已被列為上海市政府“緊缺人才培訓工程”項目。基于這種事實,云南省橋頭堡建設必須加快腳步培育高層次、復合型、職業化的商務翻譯人才,助推云南早日成為中國對外開放的區域中心。云南省高校作為主要的育人基地,培育商務英語翻譯人才是歷史使命,是時代潮流。云南高校需抓住機遇、肩負責任深入改革商務英語人才培育模式,為橋頭堡建設和“瀾滄江—大湄公河次區域”提供高質量的商務翻譯人才。
[1] 吳漢周.商務翻譯人才培養模式探究——以北部灣經濟區外向型人才需求為導向[J].中國商務,2011(28).
[2] 李萍.復合型東南亞語種人才培養的思考[J].學術探索,2013(6).
[3] 余仕鵬,溫曉蘭.改革商務英語專業課程設置模式培養獨立學院應用型英語人才——以云南師范大學商學院商務英語方向為例[J].中國科技縱橫,2011(23).
[4] 劉爾思.承接與轉移的再思考——云南橋頭堡建設面臨的問題與對策[J].經濟問題探索,2011(2).
[5] 宋振華,趙光洲.云南高校與東盟科技合作的重點領域選擇[J].云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1).
[6] 房慧,張九洲.云南—東盟高級口譯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東南亞縱橫,2008(6).
[7] 莫秀蘭.中國—東盟自貿區商務英語人才跨國培養模式探討[J].中國商務,2011(28).
[8] 平洪.商務英語本科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索[J].中國外語,2009,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