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周浩
【摘 要】在信息化高速發展的今天,學校越來越認識到,人才培養是學校的核心陣地,學校想要獲得長足的發展,人才的培養成為不可或缺的重要工作。因此針對學校教師綜合能力的培訓管理亦成為學校工作的重中之重。但就目前學校培訓管理的效果來看,還遠沒有達到學校的預期,如何使學校培訓管理實戰化、高效化一直是學校培訓管理的難題。筆者首先分析了我國學校培訓管理的現狀,結合對現狀進行分析,指出培訓管理的標桿可視化是突破學校培訓管理瓶頸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學校;培訓管理;標桿可視化;策略
一、引言
伴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以及招生擴招以來,我國各種類型的學校也處于高速發展中,不同類型的學校如雨后春筍式的成立、起步、成長以及消亡,雖然我國學校規模發展迅速,但高校教學質量卻呈現與之相反的發展態勢,即隨著我國學校規模、數量的總體不斷壯大之時,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卻出現了不斷下降的發展趨勢,產生這種情況一方面在于學校生源質量的下降,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學校教師總體素養的下降,這種變化是否預示著在未來學校的發展遲緩甚至會出現大多學學校在競爭中消亡呢?
無需過分悲觀,讓我們回到學校的本質上去看待問題,當前乃至今后很長一段時間內,學校間競爭的核心在于什么?在于人才的競爭,也就的說現今至很長一段時間的未來,學校要想在激烈的競爭潮流中屹立不倒,主要的影響因素在于學校的人才的創新能力,只有學校具有持續性創新氛圍,教師具有持續性的創新能力,學校才能獲得長足的發展,如何培養學校教師的創新能力,需要多方的投入,其中對學校教師的培訓管理成為不能忽視的一個重要環節,雖然我國各種學校已經認識到培訓管理的重要性,在學校實際工作中,也推行了大量的培訓管理,如針對新教師的基本技能培訓,針對特殊情況的案例分析討論會以及不定期的學習交流等。
表面繁華,但在我國學校培訓管理過程中,培訓管理的投入產出比相當低下,簡而言之就是學校培訓管理與學校所需要的期望值之間差距很大,甚至沒有達到基本要求,這和學校培訓管理現狀有著不可磨滅的關系,為了首先學校培訓管理的高效化,提升學校教師的綜合能力,為學校輸出更多更好的創新人才,滿足學校應對不同競爭環境的需求,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國學校培訓管理的現狀,并對培訓管理現狀進行分析研究,之后為提高學校培訓管理的實際效果,從標桿可視化角度,提出幾點意見及建議。
二、我國學校培訓管理現狀及分析
縱觀我國學校培訓現狀,雖然培訓類別眾多,學校投入資源量大,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依然存在諸多問題,如培訓管理流于形似、教師積極性不高;培訓方式方法單調,效果不顯著;培訓管理成果難以轉化為學校實際生產力以及關于培訓管理的體制機制不夠健全等方面。
(一)培訓管理體制機制不健全
雖然我國學校針對教師能力的提升基本都采用了培訓管理,但培訓管理體制機制與培訓管理實際而言,出現了相對滯后的現狀,尤其對于我國眾多中小學校而言,甚至缺乏應有的培訓管理體制機制,這就必然衍生很多的問題,具體顯現在幾個方面:首先,培訓管理效果好歹沒有應有的評價機制,由于體制機制建設的滯后,學校培訓管理實際工作往往是只進行培訓,對于培訓效果的監測由于缺乏標準,往往采取的模式就是教師寫一份學習心得等措施進行,這種對學習效果的評測缺乏量化指標衡量,無法對培訓管理效果進行衡量;其次,問責制缺乏,由于以上的現象,培訓效果評測缺乏,對培訓管理人才的問責制就無法建立,這就必然導致相應的培訓人才缺乏動力支持等。因此筆者認為想要培訓管理效果得到有效的提升,體制機制的建設刻不容緩。
(二)培訓管理流于形式,教師積極性不高
在學校培訓管理實踐中,一方面,由于沒有對學校受培訓管理人員提出明確的需求,導致這類群體都培訓管理不重視,對于部分教師而言,甚至出現不愿意接受培訓管理,這種情況必然使得培訓管理流于形式,對教師能力的提高起不到應有的作用;另一方面,我國學校對教師的培訓管理基本沒有與績效考核機制相掛鉤,無法牽動教師的實際利益,基于此,我們對學校教師的心理進行分析就能得出,在教師心中,由于沒有與績效考評相掛鉤,必然使得他們認為培訓管理可有可無,使之對培訓管理積極性、主動性不高。
(三)培訓管理缺乏導航,教師缺乏榜樣
在培訓管理實踐中,學校對教師的培訓管理往往只是就知識理論而講解知識理論,必然使得培訓管理課程單調以及教師對該專業的培訓管理認識度不足,筆者認為造成這種現狀根源在不對管理培訓操作模式使用有一定的問題,大致說來就是學校培訓管理缺乏一些顯性的標桿,沒有榜樣,從而導致培訓管理效率低下。
(四)培訓管理方式單調,效果不顯著
在學校培訓管理的實踐中,培訓的流程大致如下所示:首先確定培訓管理課程體系,之后選派專門的培訓師進行該門課程的培訓。在培訓具體實踐中,主要采取講授式的方式進行。這種培訓操作模式必然是很單調的,對于大多數學校培訓管理而言,由于學校資源的限制,學校培訓管理師基本上都是學校內部人員,這類人員由于自身的特征,必然使得培訓管理過程中主要采取講授式的方式進行,課堂互動性不足,使得培訓方式單調,直接導致培訓效果不夠顯著。
(五)培訓管理現狀分析
從筆者列舉的學校培訓管理現狀來看,導致學校培訓效果好壞的根源在于幾個方面,首先是學校相關規章制度建設的之后;其次是從業人員的專業素養不足,最后,也是直接影響培訓效果不佳的根源,培訓管理缺乏導航,缺乏榜樣,沒有指示引導作用。為此,為有效提升學校管理培訓的實際效果,筆者將基于以上分析出的結論,為培訓管理的提升,為學校輸出更多的、滿足學校需求的人才,提升學校的核心競爭力,提出幾點改進建議。
三、培訓管理提升策略研究
基于以上分析的結論,筆者將從學校層面,教師層面以及培訓管理實際操作過程三個方面,提出幾點意見和建議。
(一)可視化技術,健全制度體系,為培訓管理提供保障
筆者已經論述,對于我國眾多的中小學校,關于學校培訓管理的體制機制建設嚴重滯后,但縱觀國內外著名學校,在培訓管理這部分中,不乏很多成功的學校,如日本豐田公司推行的精細化管理、微軟公司的柔性管理等,筆者認為這些成功學校為我國眾多學校會起到標桿作用。通過可視化技術(由于這些成功學校多數為知名學校,他們的成功經驗對于學校而言相對透明),學校可以組織相關成員,收集相關資料,為本學校關于培訓管理的體制機制建設提供理論支撐作用,這樣對學校體制機制的快速發展以及完善起到很重大的作用,從而為培訓管理期望值的達到提供外圍保障作用。
(二)標桿可視化,提升管理培訓師素養
造成培訓管理效果不佳的一個方面在于學校的管理培訓師技能不足,由此導致培訓管理過程單調,無法調動教師的積極性及主動性,從而影響培訓管理的效果及質量。為此管理培訓師的技能提升成為了首要條件,如何提升這類群體的能力,是培訓管理的先決條件。筆者認為管理培訓師的能力培養亦可采用標桿可視化的方式進行,首先針對培訓內容,查找我國著名的管理培訓師,了解他們的知識體系以及上課技能實際,并以此人作為自身的榜樣,采用可視化技術,先學習模仿這類群體的能力,之后再集成創新,完成超越,這樣學校內部的管理咨詢師能力能夠在較短時間內有著質的飛躍,對培訓管理效果的提升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三)標桿可視化,提升受訓人員能力
培訓管理的效果如何,主體在于受訓人員,現階段我國學校培訓管理實踐中,存在著諸多的問題,但筆者認為亟需解決的問題,在于學校受訓人員沒有榜樣作用,為此在培訓管理過程中榜樣的樹立至關重要,這能夠從心智模式中有效的對學校受訓人員進行激勵,使之對培訓管理更加積極主動,直接影響培訓管理效果,但在榜樣選擇過程中,更要結合學校教師的實際情況,筆者認為榜樣的選擇應在學校內部產生,選擇學校內部在某一方面做的比較優秀、卓越的成員,以此形成教師的激勵作用,這樣才能依托有效的標桿(榜樣),讓學校教師可視化的學習,對培訓管理效果的提升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崔雙平.以提升學校教師業務能力為導向的培訓管理研究[J].北方經濟,2012(05):93-94.
[2] 梁建紅.培訓管理者素質研究[J].中國農業銀行武漢培訓學院學報,2011(06):48-50.
[3] 劉永杰,許曉兵.學校2.0在培訓管理中的應用研究[J].學校管理,2011(1):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