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長華 梁美玲
時光荏苒,教學輪回。暑假開學,接任了一年級新生的體育課。
追憶前幾年初教一年級的窘境,至今還留有心悸,那時,剛從一所中學調入小學,絲毫沒有小學教學經驗,尤其是一年級新生,可摸不透這幫小家伙的脾氣。課堂上,你說你的,他鬧他的,“任憑你嚴愛相濟,怎奈他翻云弄海,”一年下來,面對教也教不會,管也管不住,活蹦亂跳的那幫孩子,不知在蒼茫無助中佇立過多少次。從那后,一晃幾年再沒有涉足過一年級。
經過近幾年教學的磨礪,經驗不斷積累,業務素質逐步提高,也有了信心迎接這次挑戰。同時也感到擔憂,學生剛入學,年齡又小,課堂規則、學習方式等好些事,都得從一張白紙開始一點一滴的學習和培養,面對的困難重重,這次是橫亙囧途,還是平坦順暢?心里還真是沒底,有點忐忑……
剛上課,排隊可是這幫“小精靈”的難事,學生之間不熟悉,這節課排好位置,下節課又找不到了!難怪有的教師感嘆:“一年級排隊真難,得半年功夫!”對于這個難題,筆者是備足了功課。上課前,先在教室里按相鄰座次站立排隊,以便于學生記憶位置,然后再帶到室外上課,課上反復演練“解散”、“集合”;有兩個班早已站熟放學時的路隊,(放學路隊與體育課隊形是有區別的)那就隨勢而導,上課時就這樣站,一兩周后,孩子們都相互熟悉了,也掌握一些排隊技巧,就輕而易舉改排好體育課隊形了;每個班中都會存在理解能力慢,認知發育晚的學生,他們常會出現忘了該往哪兒站,找不到位置的情況,唯恐同學們嘲笑,著急、尷尬地這擠擠那鉆鉆,又怕老師責怪,還不時用恐慌的眼光瞅瞅我。面對這種狀況,筆者就簡單提示或給找個合適位置站入隊中,尊重、善待他們,應該給他們足夠的耐心和時間,若照本宣科責怪或訓斥,既耽誤了上課時間,又造成學生的心理負擔,也難求一時的轉變。開學幾節課后,學生便能輕松熟練找到了位置排好隊,初戰告捷,自己有了點“小奏凱歌”的成功感。
受體育課的特性和在室外復雜環境影響,學生的課堂注意力很容易分散。開學都一個多月了,每次快到上課時,這群可愛的“小精靈”飛奔到操場,臉頰充盈著喜悅,眼中流溢著驚奇,興奮地鬧著、玩耍著,把聽鈴聲站隊集合上課的事,都拋到九霄云外去了。如何使他們養成上課快速集合的常規習慣?經過了一番苦思冥想,一上課來了“三問”,為什么要打上課鈴?在教室里上課的時候,聽見鈴聲是怎樣做的?在室外上體育課時,聽到上課鈴聲應該怎么做?“上課鈴是告訴上課了……在教室上課的時候聽見鈴聲快坐好,準備好書本……體育課快快集合……”嘰嘰喳喳的,孩子們回答的積極踴躍,場面甚是熱鬧。推波助瀾,“同學們回答的真好,聽鈴聲準備上課多么重要呀!體育課前快速集合,和在教室里聽鈴聲快準備好同等重要,是上好一節課的開始,同學們以前沒有表現好,是還不了解鈴聲有這么多意義,再說大家玩的高興,也會忘記課前集合的事,那老師就幫幫你們,編一首聽鈴聲集合歌謠:“小小鈴聲集合號,聽見鈴聲快站好;課前站隊整又齊,良好開始最重要”以后,孩子們一聽見鈴聲,就唱著歌謠情緒激昂地快速集合等候上課。心里感到由衷的欣慰,孩子們有時做不好,如何剖析內因,找到好的引導方法,應該是一位教師畢生的修煉和探索。
由于一年級學生接受能力和認知能力的原因,我們學校教學的慣例是,到二年級開始學廣播體操,但小孩子的好奇心比較強,每年,一年級新生看高年級做操時,都流出羨慕、渴望的目光。筆者這次決心嘗試一下,提前學學,同時,也做好最壞打算,即使孩子們學不會,滿足一下好奇心也行。教的時候,使出了渾身解術,孩子們模仿能力強,但空間感和方向感差,自己就苦練鏡面示范。學習操是一件比較枯燥的活動,如果一節一節的,按部就班地教,這群小家伙可沒有那么多耐心,于是,在每節都起上生動鮮明的主題名稱,如預備節為“喜迎陽光”,第一節為“苦練飛翔”;每一節的動做都編上童趣化的口訣,如體轉運動的口訣是:第一個八拍,揮揮手(1~2拍)——聽一聽(3~4拍)——插過去(5~6拍);第二個八拍八,蹲下去(1~2拍)——翻過來(3~4拍)——甩過去(5~6拍)。這樣精心設計的編排,孩子們學起來感到特別新鮮有趣,也利于形象深刻地記住所學動作。
為了克服學生注意力時間短,容易分心走神的特性,適時地讓他們齊呼口令、口訣,進行詼諧地點撥,形成動態和諧氛圍,使每節課,孩子們都精神振奮,徜徉在歡快的課境中。努力播種著收獲,三四周以后,孩子們奇跡般地把整套操學會了,課間操時,他們也同高年級學生一樣,整齊劃一地做起了操。師生的共同努力與智慧換來了回報,心里氤氳著喜悅,有時不能低估孩子的能力,要有嘗試的勇氣和創新改變的追尋,或許,你給孩子一個機會,孩子就還你意想不到的驚喜。
彈指間,一學期臨近尾聲,回暮歷程,心緒如花,新時代的孩子充滿朝氣,個性更張揚,具有閃閃的靈性與聰慧。校園里,隨處感受那炙火的熱情——孩子們看見你,老遠就跑過來,偎依在你身邊,掬著笑臉,說聲:“老師好!”雀躍地離去……留下一片片剪影;課堂上,感悟無以倫比的生命課境——整日與心若芷萱的孩子相伴,風輕云淡,傾心用智慧之火點亮稚子的心靈,讓源泉之愛喚醒與放飛生命的本真;競技場上,驚嘆著未曾預約的驚艷——隊列體操比賽、跳繩比賽、體育節……初登成長舞臺的他們,依靠稚嫩的吶喊,永不言棄的精神,獲得滿場的喝彩。今昔,由衷感到與孩子們攜手的幸福,一年的凝練,小精靈們像出生的蒹葭,勃勃芊芊,更像不斷吸納營養,不斷積聚著力量,探尋努力方向的幼小蠶蛹。美麗的蛻變需努力地尋覓,為他們推開心靈之窗,駐足眺望遠方點燃的夢想,攜起一只只嫩嫩的小手,期待破繭而出的五彩斑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