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電子商務“成長”建言
課題研究
電子商務代表著未來貿易的發展方向,而如何駕馭好這匹新生的黑馬卻并非是件容易的事。作為陜西電商,一切都是機遇與挑戰,如何更快更好成長?
課題單位:陜西省決策咨詢委員會
課題顧問:劉忠良 李 琪
課題組長:卓 然
副組長:魏修建
成員:王平安 李淑琴 劉衛光
王發合 周亞杰 張永忠 高夏媛
陜西省電子商務起步于1999年,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初具規模的發展歷程。2012年市場交易規模為1600億元,是2005年的37倍。從事網絡經營活動的企業數量達到29278家,商貿流通領域應用電子商務的商戶超過10萬家,經營性網站有1100多家,企業自建平臺超過800家。蘭炭交易網、樂購陜西、絲路商旅、熊貓伯伯、知醫堂等電商品牌,已在全國有一定的影響。
電子商務作為商貿流通一種新的生產力,在促進陜西經濟和社會發展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第一,降低運營成本,促進擴大內需。電子商務實現了傳統商務流程的電子化、數字化。一是減少交易和辦公場地,降低管理和運營成本,還可節約5-10%的采購成本;二是實現了供求信息的共享與融通,有利于企業及時進行生產決策、適時補貨,降低庫存;三是降低數據錄入與傳輸成本,通過“無紙貿易”減少企業90%的文件處理費用。據調查,2012年陜西省電子商務市場交易規模相當于社會商品零售總額的36.95%、全省GDP的11.07%。
第二,提升營銷效率,拓展營銷范圍。電子商務可使貿易雙方在全球范圍瞬間完成商務信息傳遞與交易,大幅度提升了營銷效率。電子商務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使得交易活動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進行,極大地拓展了企業營銷活動的范圍,為企業創造了更多的貿易機會。
第三,助力產業升級,促進社會就業。電子商務與裝備制造業、能源化工產業、醫藥食品、有色金屬等產業的融合,使傳統產業升級換代,促進了這些產業的發展。優化了果品、藥材等農業產業結構,提升了農業綜合效益,增加了農民收入。同時,對金融、商旅、中介、餐飲等服務業也有極大的提升。2012年,陜西電子商務直接從業人員突破5萬人,帶動間接就業人數超過30萬人。

陜西省中小企業促進局局長丁義安(右一)陪同工業和信息化部黨組成員、總工程師朱宏任(中)視察并指導樂購陜西品牌電子商務平臺 。
盡管陜西電子商務取得了一定的發展,但落后于全國發展水平,與發達地區相比較,也存在著較大的差距。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報告顯示,2012年中國電子商務市場交易規模達7.85萬億元,同比增長30.83%,相當于社會商品零售總額的37.33%、GDP的15.12%。2013年,我國電子商務零售將會超過美國,成為全球電子商務零售的最大市場和國家。陜西電子商務交易規模僅占全國1.9%,社會商品零售總額和GDP的比率也低于全國平均水平。
第一,企業少、規模小。目前,工商登記注冊的企業約30萬家,涉網企業不足10%,占比居全國中游偏下水平。在交易規模上,2012年總額不到四川省的三分之一。據陜西貝易達公司測算,在全國電子商務交易額快速增長的情況下,陜西省電子商務交易額在全國的占比卻在逐年縮減。
第二,平臺少、程度低。在登記許可的經營性網站中,提供交易平臺服務的很少,占比不到2%,且規模都很小。陜西最大的“熊貓伯伯”,去年交易規模只有3431萬元,僅為淘寶網中農產品交易的0.17%;交易單數也僅為淘寶網上農產品交易的千分之一。
第三,不均衡、差異大。一是區域發展的不均衡。涉網企業共有29278家,集中在西安地區的就有27793家,占全省總量的94.7%。二是產品占比不均衡。網銷產品主要是農特、旅游文化和能源產品;而網絡銷量最多的服裝、鞋帽箱包、3C產品、小家電等產品,基本沒有陜西品牌。三是城鄉之間、使用人群之間不均衡。電子商務主要以城市年輕人群為主。而農村網絡利用率低,上網時間少,據艾派公司監測,在某一工作時點,4000多個采集點,只有403個上線,約占10%。
第一,缺乏足夠的重視和政策、規劃引領。到目前為止,既沒有形成陜西統一指導電子商務發展的總體規劃,也沒有形成行業電子商務發展專項規劃與地方規劃,使電子商務的發展缺乏全局性的引領。同時由于電子商務涉及面廣,管理部門多達十幾個,目前還沒有形成統一的協調機制。此外,觀念、意識、發展思路,也影響了電子商務發展。
第二,政策扶持力度不夠。目前,很多省份都制定了促進本省電子商務發展的具體政策。電子商務發達的浙江省,在電子商務企業開辦費、運營房租費、人才引進費等方面制定了具體政策。與陜西相鄰、同屬于西部的四川省,在促進電子商務平臺發展上,也在補貼、人才、稅收以及參展等方面制定了相關的具體政策。而陜西在這方面雖然有推動電子商務發展的意見,但缺乏具體的扶持政策和鼓勵措施,造成資源的流失。
第三,網絡基礎建設相對落后。城鄉4M以上的寬帶用戶占比55%,低于全國70%的平均水平;行政村通寬帶占比75%,低于全國85%的平均水平,這都影響了陜西電子商務平臺的發展。目前,在陜西備案的網站62152個,但在陜西接入的網站僅有26185個。主要原因是網絡支線標準較低、速率慢、延遲長。
根據陜西電子商務的發展現狀和存在的問題,建議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提高認識,把發展電子商務擺到發展戰略的位置
根據國務院有關部門關于“建立本地區跨部門的電子商務工作協同機制”的要求,建議省政府成立由分管副省長牽頭、多個部門參與的電子商務聯席會議制度,具體工作可由商務廳負責。形成一個責任明確、齊抓共管、分頭并進、合理推進的工作協同機制。
加大對電子商務的宣傳力度。建議陜西能每年舉辦一次實體的“中國西部國際電子商務交流大會”和網上常年舉辦 “陜西電子商務國際交流平臺”。充分利用各種媒體等渠道,介紹電子商務知識,推介陜西的知名品牌和電商企業,通過招商引資、項目合作、校企合作等,引導更多的企業和個人進行電子商務活動。
第二,盡快出臺電子商務整體規劃,進行科學引導
建議陜西省政府責成有關部門盡快制定陜西電子商務發展總體規劃,相關部門要制定電子商務專項發展規劃,地市政府要制定地區電子商務發展規劃。打造以陜西省支柱產業、優勢產業與龍頭產品為支撐的電子商務平臺,避免盲目性。
第三,發揮傳統產業優勢,打造具有特色的電子商務平臺
基于陜西的產業和產品優勢,打造大中小各具特色的交易和綜合服務平臺。
一是以支柱產業、優勢產業、龍頭產品為依托,以大型企業為主體,打造陜西省電子商務自有平臺。基于煤炭、石油資源,結合能源化工基地優勢,打造全國知名的能源交易網絡平臺;基于名優特產品,結合地域文化特質,打造面向全國乃至全球消費者展銷陜西精品的網絡平臺。
對目前已有的平臺,要促其盡快做大做強,如以能源交易為主的“蘭炭交易網”,以名優特產品為主的“樂購陜西”,以農村信息服務為主的艾派公司的“農商網”,以旅游為主的“絲路商旅”,以醫藥器材為主的“知醫堂”,以農產品交易為主的“熊貓伯伯”等。
二是積極創造條件,引進國內外知名企業電子商務平臺落戶陜西,鼓勵利用這些有影響的平臺促進陜西企業和產品的宣傳銷售。對這些知名的電商企業,要像引進重大產業項目那樣,給予高度的重視和政策支持。
鏈接
未來發展趨勢
趨勢一:電商行業的整合并購潮將持續,以資本力量整合并購的趨勢會更為突出,大魚吃小魚加劇。
趨勢二:未來將繼續拓展業務線,完善商品種類,為用戶提供“一站式”購物體驗。同時電商們也開始不滿足于國內市場,實行走出去戰略。
趨勢三:移動電子商務為傳統企業開辟了新戰場,未來傳統企業都將通過各種方式進軍移動電子商務。
趨勢四:線上線下加速融合將成零售業發展趨勢。從傳統企業走向線上到要落地開實體店,都可看到線上線下加速融合的趨勢。
趨勢五:電商競爭漸趨于內力的比拼,未來電商企業們急需修煉內功,以增強其競爭力。
三是發展完善中小企業電子商務綜合服務平臺。目前陜西的中小企業數達到143萬戶,企業網站數量僅為5萬戶,且利用率低、效用差。基于中小企業的特點,建議有關部門負責建立若干綜合網站作為服務平臺,促進中小企業進行產品交易和商務活動。
四是鼓勵大型商場、大型交易市場積極搭建電子商務交易平臺,開展網上商場及交易市場。實現“線上與線下”、“實體店與虛擬店”結合,通過電子商務平臺,實現線上展示、交易與支付,線下體驗、配送與服務。
第四,盡快出臺具體的扶持政策,為電子商務發展創造有利環境
一是按照國務院有關部門關于“加快完善地方性電子商務政策體系”的要求,本著發展優先的原則,積極完善電子商務的發展政策。主管部門要會同相關部門在借鑒兄弟省份經驗的基礎上,依據電子商務發展實際、制定有效的市場準入政策、稅費政策、人才政策、資金政策以及土地政策等。
二是針對網絡支干線標準不高、“寬帶不寬”、速率慢的問題,建議省政府要重視信息網絡基礎建設和升級,對電信部門及網絡運營商的網絡容量提出具體明確的要求,提高網絡支干線的帶寬標準,分支網要進企入戶,提高骨干網絡和支干線網絡的支撐能力,為電子商務發展提供速率保障。

陜西電子商務交易規模僅占全國1.9%,圖為某陜西用戶正在進行網絡購物。

樂購陜西首頁
三是為充分利用現有40多所高校設有電子商務專業、在校生7700多人的優勢,建議從今年開始,召集在陜企業和相關院校,每年舉辦電子商務人才招聘對接會,以解決企業電子商務人才缺乏問題。同時,要加強電子商務人員的在職培訓。可選取100家傳統企業與100家電子商務企業的“雙百”企業優先開展實施。鼓勵和動員社會力量,開展面向社會的電子商務知識與實務技能培訓。在高等院校開展電子商務專業碩士的培養試點,解決電子商務高端策劃、設計人才的不足。
四是加強電子商務的信用服務體系建設。加大力度,貫徹省人大制定的關于誠信建設的地方法規。健全完善電子商務產品安全監督機制,加大對電子商務市場假冒偽劣產品的打擊力度。完善電子商務支付、物流等支撐體系。推進電子商務標準化建設及電子商務企業會計檔案電子化試點工作。建立健全電子商務的統計體系。
第五,集聚資源,建立電子商務產業園,發揮示范引領作用
根據外省經驗,電子商務產業園是電子商務產業發展的特區和重要載體,園區內實行與區外不同的特殊優惠政策。目前在我國電子商務領先的杭州、深圳以及相鄰的四川、河南等地都建立了電子商務產業園。我們建議在西安高新開發區的軟件園建立電子商務產業園,并為電子商務建立專門的服務中心。鼓勵其他地區創造條件建立電子商務產業園,促進電子商務企業的集聚,發揮示范引領作用。
第六,建立五位一體合作研究機構,為電子商務發展提供服務
基于陜西的電子商務重點實驗室和多所高校電子商務科研與教學在全國領先的優勢,建議成立政府、產業、高校、科研和應用五位一體的合作研究機構,凝聚智力、智慧和智能。立足實際,開展應用性、前瞻性和系統性研發,為陜西電子商務的持續發展提供新技術、新思路、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