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輝,楊 峰,王海文
(1.中石化勝利油田分公司 東辛采油廠,山東 東營257094;2.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山東 青島266580)*
高氣油比油井受到氣體影響而造成抽油泵充滿度低[1]。為了減少進泵氣體,采用氣錨分離出部分氣體到油套環空,通常能取得較好效果[2]。氣錨分氣效率與氣油比有關,如果油井氣油比很大、間歇出氣量很大或者形成泡沫油,氣錨分離效果受影響[3],使用氣錨后進泵氣體量仍很大,泵不能及時排出氣體,造成惡性循環。抽油泵因為氣體影響不能正常工作,每一個沖次不排液或者排液量很少,導致油井達不到設計產量。本文研究一種能夠強制排出進泵氣體的抽油泵,分析了泵的工作原理和適用條件,建立了泵工作參數計算模型。
液氣混抽泵(以下簡稱液氣泵)泵筒從下到上依次由長泵筒段、氣包段和短泵筒段等3段連接組成,固定閥、游動閥和泵柱塞與常規抽油泵相同。氣包段為雙層空腔結構,襯套上割有篩縫連通氣包空腔與泵腔,只要能夠保證長泵筒段、氣包段和短泵筒段同心,氣包段也可以不設置割縫襯套。
圖1分別表示液氣泵在上、下沖程工作中柱塞處于不同位置及固定閥和游動閥的開閉狀態。
1) 上沖程(如圖1a)。柱塞到達氣包段之前,工作原理與常規抽油泵相同。
2) 氣體進氣包(如圖1b)。柱塞下端面高于氣包段下端面,氣包空腔與泵內連通,泵內氣體與氣包內液體在密度差異重力作用下對流,氣體進入氣包空腔并上升至空腔上部。
3) 上死點(如圖1c)。泵筒內形成上氣下液的分布。
4) 下沖程(如圖1d)。柱塞向下運動,排擠泵腔內氣體到氣包空腔內,直至柱塞下端面到達氣液界面,這時氣體全部進入氣包空腔。
5) 氣體出氣包(如圖1e)。柱塞繼續向下運動,泵內壓力繼續升高,直至游動閥打開,泵開始排液,泵的工作情況與常規抽油泵完全充滿液體情況相似。當柱塞上端面低于氣包段上端面時,氣包空腔與泵上連通,氣包內氣體與泵上液體對流,氣體進入泵上油管內,泵上液體流入氣包空腔。

圖1 液氣泵工作示意
由上述液氣泵工作原理可以看出:進入泵的氣體通過氣包空腔排到泵上,氣體不經過游動閥,避免了氣體對打開游動閥的影響,能夠強制排氣。上沖程氣體進入氣包空腔置換出其中的液體,下沖程氣體排到泵上,而泵上的液體進入氣包空腔。上下沖程中,氣體從泵內排到泵上,是以泵上液體漏進泵腔為代價的,這是液氣泵的一個缺陷。
目前,液氣泵尚處于試驗階段,有44mm和56 mm 2種規格,泵的結構參數參照組合泵筒管式泵結構設計[4]。氣包段結構參數如表1。

表1 液氣泵氣包段結構參數
常規抽油泵理論排量為

式中:Vt為泵1個沖次理論排量,m3;fp為泵柱塞截面積,m2;S為懸點沖程,m。
由于沖程損失、泵充滿程度、泵漏失和原油體積系數等因素,泵的實際排量一般少于理論排量,即

式中:V為泵1個沖次實際排量,m3;η為泵效,%。
泵的作用是給流體增加能量,泵效是能量轉換的效率,對抽油泵來說,是光桿的機械能傳遞到抽汲液體勢能的轉換效率。抽油泵是體積泵,可以用體積比表示泵效,因此式(2)中的泵效嚴格來說是體積泵效,也稱為抽油泵的排量系數[5-6],而不是能量轉換意義上的泵效。
泵效可分解為4個部分,即

式中:ηγ為沖程損失對泵效的影響;ηB為原油體積系數對泵效的影響;β為泵充滿程度對泵效的影響;ηL為泵漏失對泵效的影響。
將泵效各影響因素表達式代入,則

式中:Sp為泵柱塞沖程;Bl為沉沒壓力條件下被抽汲液體的體積系數;Vv為進入泵內的液體體積;Vr為柱塞1個沖程讓出的泵內體積;Vl為漏失液體體積。
根據液氣泵的結構和工作原理,液氣泵的理論排量和實際排量仍可以用式(1)~(2)計算。影響泵效的4個因素中,沖程損失、原油體積系數對泵效的影響沒有明顯差別,而泵充滿程度和泵漏失有明顯差別。液氣泵在上沖程有氣體進入氣包空腔置換液體進入泵的過程,這個過程造成泵腔的充滿程度提高了,而同時泵漏失量增加了。
將影響液氣泵泵效各因素表達式代入式(3)得

式中:Vgr為上沖程從氣包空腔置換到泵的液體體積。
將式(5)進行變換得

式(6)中,(Vv+Vgr+Vl)幾乎與Vr相等,因此第2項近似為零。比較式(6)與式(4),可以認為常規泵與液氣泵的體積泵效差別不大。進入氣包空腔的氣體體積與置換進入泵的液體體積相同,從體積上相互低消了。換個角度說,如果不考慮其他漏失因素,在上沖程從氣包空腔漏失進泵的液體,下沖程時又悉數排回到泵上。
由上述計算模型可以看出,常規泵與液氣泵的實際排量差別不大。由于液氣泵特有的結構和工作原理,每個沖次都能排出一部分氣體,避免抽油泵氣鎖。通過強制排出進入泵內的氣體,使抽油泵恢復排液功能,隨著油井產量增加,氣液滑脫減輕,進泵氣油比進一步降低,達到穩定生產狀態。
如果進泵全部為氣體,按照液氣泵的工作原理,柱塞到達上死點時,氣包空腔里的液體流入長泵筒段,氣體進入氣包,下沖程進入長泵筒的液體經游動閥排到泵上,液氣泵在純氣的情況下仍然能夠正常工作。
如果進泵全部為液體,氣包空腔里的液體壓力為泵出口壓力,大于泵內液體壓力,在上沖程連通的時候,壓力趨于一致,有少量液體從氣包空腔膨脹進泵,其他方面與常規泵相同。因此,液氣泵適應的進泵氣油比的情況是“有氣則排,無氣照常工作”。
上死點時柱塞的位置對液氣泵工作效果有很大影響。如果柱塞底端面處于氣包段上端,氣體在氣包段的分布按氣包環空和泵腔截面積比例分布。
如果上死點時柱塞底端面太高,進入短泵段,在短泵段讓出的體積被氣體占據,這樣就增加了下沖程壓縮氣體的行程,降低泵效。
如果上死點時柱塞底端面低于氣包段上部,能夠增加進入氣包空腔氣體比例,但氣液對流時間短,效果不明顯。如果柱塞底端面位于氣包段下部,氣液來不及對流,影響氣包段作用發揮。如果柱塞底端面未進入氣包段,氣包段不起作用,與常規泵完全相同。
由此可知,要求上死點時柱塞底端面處于氣包段上端,如圖1c所示。
由于氣包環空截面積遠大于泵腔截面積(如表1),大部分氣體進入氣包空腔,下沖程柱塞壓縮泵內氣體到達氣液界面的行程大幅縮短,根據氣油比情況,游動閥有可能在柱塞進入長泵筒段前打開,進入長泵筒段后,泵處于完全充滿狀態,實測液氣泵井示功圖充滿程度很高。由上述排量與泵效計算模型分析可知,雖然泵充滿程度高,由于漏失量增加,泵的實際排量并不增加。
上沖程柱塞底端面高于氣包段時,氣包空腔里的高壓液體與泵腔連通,能在示功圖上觀察到載荷略微下降,這是判斷上提防沖距是否合適的判斷依據之一。
泡沫油氣液難以分離,在泵內形成上氣下液的分布狀態不明顯,降低氣體進入氣包空腔的速度,影響液氣泵排液速度,但仍能強制排出氣體,避免常規泵氣鎖狀態的發生。
氣包段能夠強制排氣,同時也造成漏失和能量損耗,根據進泵氣油比,合理設置氣包段長度非常必要。氣包段長度要小于泵柱塞長度,表1給出的氣包段長度為0.7m,是否是最優長度尚待試驗證實。
鹽22區塊為低孔特低滲油藏,采用整體壓裂方式投產,地面原油密度 0.84g/cm3,黏 度18.5 mPa·s,飽和壓力19.2MPa,氣油比149.6m3/t。針對區塊高氣油比、低泵效,先后在8口井上配套應用了組合氣錨和傘形多級分離氣錨,8口井平均產量由 4.9m3/d 上 升 為 5.3m3/d,平 均 泵 效 由20.20%上升為24.50%,8口井總體使用氣錨效果不明顯。而在其中氣油比約為30的YJN22-42井和YJN22-45井上,分別使用組合氣錨和傘形多級分離氣錨取得較好效果。本文以YJN22X48井為例說明在氣油比>50的油井上使用液氣泵的效果,由于高氣油比導致泡沫的原因,動液面測不準。
采用深抽工藝,下泵深度2 400m,采用常規44mm抽油泵,未使用氣錨,25mm連續桿,沖程4.2m,沖次3.5min-1,日產液量4.8t/d,日產氣量411m3/d,含水6.5%,泵效15%。套管出氣在井口輸入地面管線,日產氣量包含套管產氣量和油管產氣量。按王偉章研究的方法[7],該井經抽油泵產出液的氣油比約為50m3/t。
2011-07-11實測示功圖如圖2所示。

圖2 YJN22X48井使用常規抽油泵采油實測示功圖
由生產數據和圖2可以看出:抽油泵受氣體影響嚴重,下沖程卸載困難,有效排液沖程很短,上沖程加載緩慢,最大載荷高達120kN,按D級抽油桿強度計算,抽油桿應力范圍比1.53,超應力范圍。造成最大載荷大的原因主要有:產量低、滑脫明顯、泵上流體平均密度大;油井實際動液面遠比測試得到的動液面深。
在YJN22X48井使用液氣泵采油,其他工藝參數與使用常規抽油泵時相同,投產后日產液量明顯上升。2011-09-07實測示功圖如圖3所示,對應日期的日產液量為22.2t/d,日產氣量2 417m3/d,含水7.5%,泵效69%。
由圖3可以看出:下沖程0.7m后開始卸載,符合液氣泵示功圖特點,抽油泵充滿程度較高,泵效大幅提高,最大載荷降為107.3kN,抽油桿應力范圍比為1.06。

圖3 YJN22X48井使用液氣泵采油的實測示功圖
YJN22X48井使用液氣泵采油前后日產液量與日產氣量如圖4~5所示。2011-07-17前使用常規泵采油,之后由于氣體影響而停產。2011-08-06使用液氣泵投產。由圖4~5可以看出:油井產油量和產氣量都同期大幅提高,其增產的機理在于用液氣泵能夠強制排出已經進入泵的氣體,解決了常規泵受氣體影響嚴重的問題,實現了氣液同步混抽。同時由于產量增加,泵下、泵上氣液滑脫現象減弱,泵上流體平均密度降低,液柱載荷減小,降低了抽油桿應力范圍比。

圖4 YJN22X48井使用液氣泵采油前后日產液量

圖5 YJN22X48井使用液氣泵采油前后日產氣量
表2為鹽家區塊實施液氣混泵采油的油井生產數據。由表2中數據可以看出:油井含氣大的井增產效果明顯,其中,YJN22X48井增產效果最好;而日產氣量少的井,例如YJA925X2井,增產效果不明顯。由于氣包空腔具有強制排氣作用,能夠降低活塞壓縮泵內氣體的無效行程,所以液氣泵對氣體影響嚴重的油井增產效果好。

表2 鹽家區塊實施液氣混泵油井增油數據
1) 根據液氣泵結構和工作原理,建立了液氣泵工作參數計算模型,可用于進行液氣泵油氣混抽工藝方案設計計算、示功圖解釋和工況診斷的理論依據。
2) 液氣泵是對常規抽油泵進行了改進,采用氣包空腔輸送氣體,具有強制排氣作用,可以避免抽油泵氣鎖,適用于高氣油比油井,尤其適用于前期常規抽油泵采油受氣體影響嚴重的油井,能夠通過強制排出氣體,使抽油泵正常工作。
3) 由于液氣泵結構和工作原理的限制,液氣泵通過氣包空腔把進泵氣體轉移到泵上,是以泵上液體漏進泵腔為代價的,在受氣體影響不明顯的油井上使用液氣泵,不能提高泵效。
4) 在高氣油比的鹽家油田進行了液氣泵采油的現場試驗,試驗井泵效由15%上升到69%,產量大幅度提高,取得良好效果。今后將在注氮氣和注二氧化碳吞吐井上試驗。
[1]張 琪.采油工程原理與設計[M].東營:石油大學出版社,2002:126-128.
[2]吝擁軍,侯淑玲,程戈奇,等.高效氣錨分氣裝置的研制[J].石油礦場機械,2004,33(2):90-91.
[3]陳 琴,吳曉東,吳甫讓.氣錨分氣效率的實驗研究[J].西南石油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30(4):173-175.
[4]SY/T 5059—2009,組合泵筒管式抽油泵[S].
[5]萬邦烈.新系列游梁式抽油機-抽油泵裝置所用抽油泵的排量系數和合理沉沒度的選擇圖解[J].石油礦場機械,1981,10(2):31-49.
[6]鄔亦炯.關于深井泵排量系數計算公式的意見[J].石油礦場機械,1982,11(3):25-27.
[7]王偉章,閆相禎,趙 輝.油井油套環空產氣規律[J].石油鉆采工藝,2008,30(3):5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