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
摘 要:推進事業單位的養老保險制度改革事關我國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大局。針對當前我國事業單位在編人員基數大、關系復雜的局面,那么究竟如何改革才能更好的平衡利益?這給各地養老保險改革辦理機關帶來了難題,本文就我國事業單位改革的現狀及其改革的重要性進行闡述,認真分析我國事業單位改革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我國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改革措施。
關鍵詞:事業單位;養老保險;現狀;措施
一、我國現行事業單位的分類
目前,我國事業單位最基本的分類方法有三種。第一種是按照單位的屬性分類,這是最傳統的分法,這里說的屬性是指單位所從事工作的行業屬性,該種分法的不足之處在于不能夠把單位的特征和性質展現出來,不利于單位的整體規范化管理;第二種分法是按照單位的經費來源分類,國家全額撥款算一類,部分撥款(也稱之為差額撥款)算一類,自收自支的單位算一類,這是最常見的三個類型,該方法使用廣泛,有其自己的實用性,不足之處主要表現在不能囊括單位的全部職能,比如單位的公益性和服務性等,對職能的界定沒有一個清晰的界定; 第三種分法是按照單位的職能分,比如分為公益類、執法類、生產經營類、以及其他具有特定職能的單位,這些單位分別承擔發展社會公益職能、執法職能、或是其他職能,最主要的特點就是可以明確單位的職能,方便統一管理。
二、我國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改革的重要意義
(一)切實的提高了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參保觀念意識,提高其參保積極性和主動性當前,我國試點地區采取由國家、單位和個人共同承擔責任的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模式。個人按照工資的8%繳納,單位按照個人工資的20%進行補助,設立個人專門賬戶,個人繳納的部分打入個人專們賬戶。這種通過國家財政補貼的養老保險統籌方法,顯而易見,提高了個人退休后養老金的發放水平,提高其參保積極性。
(二)推動了我國事業單位的人事制度改革順利開展
長期以來,由于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流動性使我國的事業單位改革舉步維艱,目前推行的事業養老保險采取個人與單位統籌繳納的方式,并建立專門的個人養老金賬戶的方式,并且繳納年限和繳納金額采取累計制,無論個人的工作崗位怎么調動,都不會影響個人養老保險的繳納,也不會影響個人利益,解決其后顧之憂,有力的推動了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
(三)進一步加強了我國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的管理工作
從當前各個試點情況看,各地都建立人社部門都建立專門的養老保險經辦中心,加強養老保險的管理與經辦能力建設。不僅提高了養老保險辦理工作效率,還大大降低了養老保險各方面管理工作成本,同時也減輕了地方財政壓力,推動養老保險事業健康發展。
三、認真分析我國事業單位養老保險面臨的嚴峻形勢
由于法律不健全,體制機構不順,目前事業單位改革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工作進度不均衡,各地區參保范圍和對象不同。有的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全部參加養老保險。但是目前有的事業單位出現大量合同工和編制外人員沒有參保,這種情況直接導致了我國事業單位改革出現均衡不一,面臨困境。
(二)繳費標準和比例不一。在繳費基數標準看:有的按實際工資基數繳費,有的按基本工資作為基礎繳費,五花八門,形式各樣,不統一。這些不同養老保險個人繳納的部分,賬戶管理和人員流動帶來很大的難題。
(三)社會各方面統籌層次低,抵抗風險能力不高。大部分地市機關事業養老保險仍然實行縣級統籌,統籌層次底,會出現很多弊端,抵抗風險能力差,財政每年要進行轉移支付;由于單位繳費不均衡,導致各區域累計基數非常低,在面臨金融風險等情況抵抗能力大大減弱。
(四)目前養老金發放辦法需要進一步調整。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的建立要徹底改變過去離退休人員養老有國家全部承擔的模式,實行社會化養老模式,這樣做符合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但是,新制度下仍包含著舊制度的成分,即養老的體制模式變了,但養老金的計發辦法和標準沒有變,傳統的計發辦法是養老保險發放標準與繳費多少無直接關系,在退休時候把最后一個月的工資標準作為基數,,完全按照工齡計算養老金發放標準,換而言之,工齡越長,養老金發的就越多,反之越少,這顯然有失公平。
(五)事業單位的養老保險待遇和養老金替代率過高。根據社會調查,目前關于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的替代率達91.5%,而企業養老保險替代率約為81%,比企業高出近10個百分點。近些年從企業退下來的干部,對此意見比較大,但也確實反映出一些實際問題。許多企業的高級工程師退休金可能比同齡的機關事業單位的普通工人退休金低許多,這差距主要是不同的退休制度所致。企業、事業單位待遇水平反差較大,極易引起相互攀比,影響社會穩定。
四、針對目前現狀原因分析
(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下發《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方案》后,各地區紛紛起草該地區試行方案,但是各地區的試行的進度相當緩慢。一難以確定本次改革的范圍。根據社會保障部下發的方案規定,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改革只適用于分類改革后的公益類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鑒于當前很多事業單位分類改革還未完成,所以具體哪些公益性事業單位納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也就不能確定。二是鑒于目前形勢,還不適宜制定出臺詳細的改革方案。因為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改革方案出臺時,還沒有出臺相配套的績效工資制度。因此,在各地區事業單位績效工資未真正出臺落實之前,就出臺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實施方案是不合理的,也是不科學的
(二)地方財政狀況嚴重影響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改革。社會保險費要由國家、單位、個人共同負擔,個人負擔少部分,其余由事業單位要負擔一部分社會保險費,這部分保險費幾乎全部要由財政負擔,鑒于東西部地區經濟發展差距很大,尤其在中西部偏遠地區,地區財政經濟能力十分困難,更有甚者,財政自身難保,何談支付大筆養老金費用,所以,這項改革如果沒有強大的財力支持是很難進行的。
(三)部分效益好的參保單位存在著“吃虧”思想。部分效益好的單位認為自己目前的各種福利很好,繳納社會保險,投資大,回報率低,不愿意繳納這部分費用,所以出現少交,漏報等現象發生。
五、多措并舉,推動我國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改革順利開展
(一)進一步推動我國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與行政機關養老保險制度并軌進行
我國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出現嚴重“碎片化”現象,交費方式和管理模式單一,出現更大的福利差距和復雜的管理局面,導致了不公平現象的發生。所以,加強行政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記性分開改革,不僅不利于社會公平正義,也不利于改革穩定發展大局,由此可見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不能獨善其身,改革工作單獨進行,應該與行政機關養老保險改革同步實施。進行統一的改革,既利于改革的順利進行,減少不必要的改革成本,也能提高抗拒風險能力,為我國經濟社會穩定發展大局打下牢固的基礎。
(二)全國實行統一的過渡辦法,做好“中人”基本養老保險和職業債務彌補工作。
根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2015年28號文件,關于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決定》的通知,在全國實行統一的過渡辦法。對于2014年10月1日前(簡稱改革前,下同)參加工作、改革后退休的“中人”設立10年過渡期,過渡期內實行新老待遇計發辦法對比,保底限高。即:新辦法(含職業年金待遇)計發待遇低于老辦法待遇標準的,按老辦法待遇標準發放,保持待遇不降低;高于老辦法待遇標準的,超出的部分,第一年退休的人員(2014年10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發放超出部分的10%,第二年退休的人員(2016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發放20%,依次類推,到過渡期末年退休的人員(2024年1月1日至2024年9月30日)發放超出部分的100%。過渡期結束后退休的人員執行新辦法。過渡性養老金=退休時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視同繳費指數×視同繳費年限×過度系數。其中,過渡系數與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統籌地區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過渡系數保持一致。視同繳費指數由各省級地區統一確定。個人賬戶養老金=退休時本人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累計存儲額÷計發月數。其中,計發月數按國家統一規定執行。職業年金計發按照《機關事業單位職業年金辦法》有關規定執行。
(三)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改革帶來的財政負擔要理性的正確認識認識
我國目前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才去的繳費模式,除了個人繳納的部分,其余都是有政府財政負擔的,而且這種把個人繳納和財政負擔相結合的方式,形成全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統籌,是符合我國國情的,所以帶來的財政負擔也是必要的。
(四)進一步完善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改革配套措施
加快完成我國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從公益性、行政性和盈利性事業單位三種類型對事業單位進行分類改革,對公益性事業單位人員采取人員聘任制度,對行政性事業單位人員實行參公管理制度,對一些盈利性事業單位人員完全實行勞動合同制度。進行工資制度改革,把績效工資納入工資改革當中,更大程度的提高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工作積極性,破除過去憑工齡獲取高工資的現狀,也避免工作中的懶惰思想存在,據統計,2013年我國60歲以上的老年人有2億,預計到2050年,會提高到4.87億,中國人的平均壽命也在不斷提升,所以為了應對我國即將到來的老齡化社會,我國可以采取逐步提高退休年齡的辦法,減緩我國養老負擔和壓力
(五)各單位要提高思想認識,進一步加強改革宣傳力度。各單位要高度重視,把機關事業單位改革作為一種大事情來抓,常抓不懈。要加強宣傳,通過各種渠道進行廣泛宣傳。完全可以利用現代化媒體進行宣傳,如公益廣告、微信、微博等方式進行宣傳,加強對這項工作的宣傳,使各參保人員能搞好理解本次改革相關政策,積極主動配合本次養老保險改革。
(六)各地區養老保險主管部門要進一步提高服務水平,推動養老保險事業順利開展。一是要創造良好的養老保險工作辦理環境,給經辦人員和服務對象提供一個舒適的環境;二是要加強經辦工作人要培訓力度,不僅要加強對其業務能力的培養,提高辦事能力,還要對其服務觀念和服務態度進行教育培訓,提高綜合服務水平,只有這樣,各個地區養老保險經辦中心才能得到官大群眾的認可,才能夠更好地配合工作人員完成相應的業務工作。
六、結束語
我國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改革不僅關系到我國社會穩定發展大局,對于我們即將迎來老齡化社會也是一種挑戰,也直接影響著我們全面建成小康早日實現,所以,我國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改革已進入關鍵時刻,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掃除障礙,為推進這項偉大而艱巨的改革順利進行,希望本人的論述能為我國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改革提供理論支持,也能引起廣大讀者的關注。
參考文獻:
[1]馮菲.事業單位養老路在何方――淺析我國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改革的問題及對策[J].現代經濟信息,2015,(6):144-145.
[2] 李璐.我國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探析[J].經濟視角(上旬刊),2015,(2):11-13.
[3]姜愛林.事業單位養老改革為何困難重重[J].天津行政學院學報,2015.
[4]劉金川.淺析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上),2014(9).
[5]鄭功成.中國社會保障改革與發展戰略(養老保險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