邳小丹,冉 宇(天津市第四中心醫院重癥醫學科,天津 300145)
重癥醫學科(ICU)是危重癥患者進行搶救、治療的重要場所。ICU患者病情嚴重、機體免疫功能低下,常需進行各種侵入性操作,成為醫院感染的高危科室。近年來隨著抗生素的濫用,醫院感染病原菌的耐藥率也隨之上升。ICU最常見的感染部位是呼吸道,可影響患者呼吸功能,甚至引起多系統、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等嚴重后果[1]。筆者分析ICU下呼吸道感染者病原菌分布及耐藥性,旨在供今后的臨床工作參考,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擇2010年9月~2013年8月我院ICU下呼吸道感染患者100例為研究對象。男54例,女46例;年齡40~90歲,平均(56.72±10.32)歲;體重46~87 kg,平均(60.43±7.26)kg。同時排除入ICU前已發生下呼吸道感染者。
1.2 分析方法:采用一次性無菌采痰管吸取患者深部痰液,進行病原菌培養,挑選可疑菌落進行生化篩選、分離、鑒定[2]。采用瓊脂紙片擴散法進行藥敏試驗[3]。
1.3 統計學處理:使用SPSS 17.0對各項資料進行統計、分析,各項參數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和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病原菌分布:送檢的100份痰標本共分離出病原菌112株,其中革蘭陰性菌76株,占67.86%;革蘭陽性菌32株,占28.57%;真菌4株,占3.57%。詳見表1。

表1 引起ICU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
2.2 耐藥性分析:對病原菌中最常見的鮑氏不動桿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腸埃希菌進行耐藥性分析發現,鮑氏不動桿菌耐藥性較高,大腸埃希菌次之,肺炎克雷伯菌最低。詳見表2。

表2 鮑氏不動桿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腸埃希菌耐藥性分析[例(%)]
ICU患者多存在免疫受損,在搶救和治療時常需進行氣管切開、氣管插管等侵入性操作,增加了病原菌入侵的風險,是發生醫院感染的高危人群。近年來隨著大量新型抗生素品種的不斷問世,在臨床的應用越來越廣泛,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種類及耐藥性發生了變化[4]。
我院100例ICU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共分離出112株病原菌,其中以革蘭陰性菌占較大的比例,革蘭陽性菌次之,真菌檢出較少。部分患者存在多重感染。革蘭陰性菌中又以鮑氏不動桿菌的檢出率最高。鮑氏不動桿菌廣泛存在于自然界、環境和人體皮膚表面,是引起醫院感染的常見病原菌。檢出率前三位的鮑氏不動桿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腸埃希菌對各種常用抗生素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藥性,其中鮑氏不動桿菌幾乎對所有常用抗生素的耐藥率均超過50%,臨床醫生應根據藥敏結果選擇抗生素品種,以達到滿意的治療效果。
本研究結果表明,ICU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以革蘭陰性桿菌為主,耐藥性較強,在今后的臨床工作中應加強病原菌藥敏試驗監測,為ICU合理用藥提供依據。
[1] 金曉冰,鄧 敏,鄒俊寧,等.ICU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與耐藥現狀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1,21(5):998.
[2] 王福蘭,李福玲,王桂榮,等.ICU下呼吸道感染者病原菌分布及耐藥性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2,22(3):635.
[3] 馬均寶,梁杰昌.醫院ICU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臨床分布及其耐藥現狀[J].海南醫學,2011,22(7):121.
[4] 龍小華,曾泗宇,王金龍.重癥監護病房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藥性分析[J].中南藥學,2010,8(7):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