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 平
比較教學法是指在一定的條件下,將教學活動中的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認識對象,按照某種標準進行對照比較,以確定認識對象屬性的同異、地位的主次、作用的大小、性能的優劣、關聯的模式或問題的難易,以達到辨識、了解和把握認識對象本質特征的一種方法。常見的比較法主要有求同比較、求異比較、相似比較三種類型。相似比較究其實質也是求異比較,考慮到相似比較有其特殊性,故將它獨立出來,有如將同義詞分為等義、近義一樣。求同比較,就是將相同的知識,或性質相似的材料放在一塊加以比較,使學生利用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加深理解,增強記憶。求異比較旨在發現同一主題在不同對象中存在的差異性與多樣性。求異比較能夠激活學生的思維,開拓學生思考的天地,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增加學生認知的深度。在教學實踐中,求異比較是大量的、經常的、廣泛的,其使用頻率遠遠超過求同比較。
成本核算的正確與否直接影響到企業資產計價和利潤計算的準確性,進而影響到企業的決策質量和市場競爭力?!冻杀緯嫛肥菚嬵悓I的一門核心課程,通過本課程的學習,應使學生明確成本會計的任務和環節,認識做好成本會計工作對于企業加強經營管理的重要意義,初步掌握成本會計的基礎理論、產品成本的計算程序和計算方法,基本上能獨立處理有關成本會計業務。對該課程內容的理解、掌握程度如何,將直接影響著學生的會計學專業知識結構的完善程度。但在《成本會計》的講授過程中,很多學生反映《成本會計》很難:公式多,分配方法多,計算步驟多,表格多,感覺支離破碎,在大腦中缺乏一個整體印象。這就要求教師應當根據學生特點靈活采取諸如任務驅動法、歸納法、比較法等教學方法,以增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提高教學效果。其中比較教學法可以運用在《成本會計》的多個知識點的教學過程中,下面則談談比較教學法在《成本會計》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在成本核算中,理解支出、費用、成本三者的概念及區別是成本會計人員準確計算成本的關鍵。在教學中,通過圖示法進行三者之間的比較,可以讓學生知道支出是指企業在經濟活動中發生的一切開支與耗費。而費用則是指企業為銷售商品和提供勞務等日?;顒又邪l生的經濟利益的流出,是企業支出的一部分,按一定時期進行匯總。費用按一定的對象加以歸集和匯總,就是產品成本。因而費用是成本的基礎,而成本則是對象化的費用。

輔助生產費用的分配方法是成本會計學中重點和難點之一。主要包括直接分配法、交互分配法、計劃分配法、代數分配法、順序分配法這五種分配方法。它們既有相似點,又有區別,稍不注意,就會張冠李戴,是學生學習中最易出錯的地方?;膺@些教學難點,通常也離不開比較教學法?!坝斜容^才有鑒別”,比較可以幫助學生辨析教學內容的異同,把握對象間的區別,分化和澄清容易混淆的知識點,彰顯對象的本質特征。教師在對這五種方法進行總結講解時,通過比較表展示給學生,進行歸類比較后,學生學到的知識是完整的,而不是零碎的;是靈活的,而不是呆板的,是有聯系的,而不是孤立的。在比較中加深了理解和印象,大大提高了學習的效果。
在成本會計另一個難點如成本計算的主要方法品種法、分批法、分步法等教學中都可以采用比較法進行,以便學生區別每一種方法的適用情況、特點、計算程序。
如定額法、定額成本法、定額比例法這三個知識點,看似差不多,因為三者都跟定額有關,都要求企業定額管理基礎比較好,且定額比較準確、穩定。其實三者有較大的區別,定額法是成本計算的一種輔助方法,是為了及時反映和監督生產費用和產品成本脫離定額的差異,加強定額管理和成本控制而采用的一種成本計算方法。而后兩者主要運用于生產費用在完工產品和在產品之間分配的方法,主要運用于品種法、分步法、分批法等主要成本計算方法,是上述方法計算程序中的最后一個步驟使用的方法之一。而定額成本法適用于企業各月在產品數量變動不大的產品,定額比例法則適用于企業各月在產品數量變動大的產品。

?
作為教師,不僅僅是教授給學生相關的知識,而且也要讓學生掌握學習的方法,這可以讓學生受益一生。通過比較法的教學,可以讓學生在遇到問題時學會從哪些地方去比,能夠幫助學生自覺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包括學習效率,知識掌握的熟練度,概念理解的深度等,是學生持續發展的必要技能,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當然,在成本會計教學中,除了運用比較法教學外,還可以運用案例教學,任務驅動等教學方法,通過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以使學生盡可能掌握好專業知識和必要技能。這需要教師本身不斷摸索、學習、思考、總結和提高。
[1]李運模.比較教學法論略[J].中南民族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0,20(3):125-127.
[2]晉曉琴.比較法在《成本會計學》教學中的應用[J].華北水利水電學院學報(社科版),2011,27(1):18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