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在賢 ,李彩霞 ,徐 瑞
(1.內蒙古醫科大學附屬人民醫院,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0;2.內蒙古醫科大學藥學院2008級,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50)
近年來,隨著抗菌藥物在臨床的廣泛使用,不合理和濫用現象嚴重,導致病原菌耐藥性增強、治療效果不佳、藥源性疾病增加和醫療資源浪費[1]等。因此,對抗菌藥物的管理與整治已成為醫療機構醫療質量管理的一項重要內容。根據衛生部《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和《2011年全國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專項整治活動方案》(簡稱《活動方案》)有關規定,筆者對我院2009年至2011年住院患者抗菌藥物使用情況進行了統計、分析,以促進其合理使用,有效控制細菌耐藥性,提高醫療質量,保證醫療安全。
通過我院信息中心回顧性收集2009年至2011年住院患者抗菌藥物使用數據,包括藥品名稱、規格、單價、消耗量以及我院同期收治患者人/天數等,其中抗菌藥物的數據范圍不包括抗皮膚感染藥、眼科抗感染藥等外用藥。采用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限定日劑量(DDD)分析方法,DDD值根據《衛生部抗菌藥物監測網藥品字典》、第17版《新編藥物學》及藥品說明書,并結合臨床用藥習慣確定。用藥頻度(DDDs)=該藥年消耗量/DDD值,DDDs具有加和性。抗菌藥物使用強度(AUD)指平均每天每百人消耗抗菌藥物的DDD數,AUD=(DDDs/用藥總人天數)×100,可以測算住院人群暴露于抗菌藥物的廣度、強度。采用Excel2003軟件進行數據統計,計算出用藥頻度(DDDs)、用藥金額、抗菌藥物使用強度(AUD),并進行排序、分析。
統計結果見表1至表4。

表1 2009年至2011年住院患者抗菌藥物使用金額

表2 2009年至2011年住院患者抗菌藥物AUD及均值

表3 2009年至2011年我院各科室抗菌藥物AUD

表4 2009年至2011年住院患者抗菌藥物AUD排序前10位藥品
由表1可見,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藥物使用金額占住院患者用藥總金額呈逐年下降趨勢,明顯低于國內平均值(約22%)[2],且較我院 2004 年至 2006 年所占比例(29.42%,27.29%,23.27%)明顯縮小[3]。這與我院不斷加強抗菌藥物的使用管理有關。由表2可見,我院2009年至2011年AUD也呈出逐年下降的良性發展趨勢。這是因為,國家衛生部2011年5月出臺《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專項整治活動方案》后,我院組織相關人員認真學習文件內容,同時結合本院實際情況嚴格落實,成立了“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專項整治活動管理小組”,先后制定了《抗菌藥物采購制度》《抗菌藥物處方點評制度》《抗菌藥物遴選說明》《抗菌藥物目錄》《抗菌藥物使用分級管理目錄》等多項制度。但3年來AUD平均為59.61 DDD。AUD是監測抗菌藥物使用情況的最重要指標之一,AUD越高,說明用藥的合理性就越差。2010年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監測網公布的我國抗菌藥物使用的均值為80.1 DDD,而《活動方案》中要求將AUD逐步控制在40 DDD以下。我院AUD明顯低于國內平均值,但距離AUD控制40 DDD以下還存在一定差距,說明我院仍然存在抗菌藥物過度使用等問題,仍需要加強管理。
由表3可見,我院3年來兒科、腎內科、神經內科、腫瘤內科、靶向介入科、消化內分泌科等其AUD均在40 DDD以下(消化內分泌科為3年DDD均值);婦科、眼科、骨科、普外泌尿科、心血管保健科等AUD均在40 DDD以上,但均已呈下降趨勢;而胸腦外、呼吸內科AUD不但在40 DDD以上,而且還呈上升趨勢。眼科、骨科AUD較高,因為這2個科室患者多數施行了異物植入手術,每例患者都要使用抗菌藥物,且用藥時間多數在1周左右;普外科AUD較高,因為每位患者均使用了抗菌藥物,且均為聯合用藥,但在沒有進行病原微生物培養前提下,盲目聯合使用抗菌藥物的做法是不合理的;呼吸內科AUD較高,原因是患者多數為肺部嚴重感染,部分感染由多種病原菌引起,常采用2~3種抗菌藥物聯合治療。鑒于各科室抗菌藥物用藥情況差別較大,我院應有針對性對各科室實施抗菌藥物的管理與整治,對AUD在40 DDD以上且呈現出上升趨勢的科室,應作為今后抗菌藥物管理與整治的重中之重。
由表4可見,2009年至2011年AUD使用排序前10位的藥品共有14種,包括頭孢菌素類6種、青霉素類3種、喹諾酮類2種、大環內酯類2種、林克酰胺類1種。其中,頭孢菌素類種類多、比例大,所占比例接近一半,包括第1代頭孢菌素頭孢替唑、頭孢唑林,第2代頭孢菌素頭孢呋辛、頭孢尼西,第3代頭孢菌素頭孢曲松、頭孢他啶,且第3代頭孢菌素的使用呈上升趨勢。頭孢菌素類之所以呈現出這樣的使用特點,與其抗菌譜廣、抗菌效能強、安全和穩定性好、品種多樣且其中都在醫保報銷范圍之內有關。青霉素類具有價格低廉、殺菌力強、毒性低等優點,應用仍十分廣泛。喹諾酮類雖一直穩居前10位,但比例一直不大,這是由于近年來的耐藥率和不良反應發生增多,從而限制了其使用。該類藥中的左氧氟沙星總體來看呈上升趨勢,這與其具有抗菌譜廣、高效、無需進行藥物過敏性試驗,可口服與注射給藥,且與常用抗感染藥物無交叉耐藥性、不良反應相對較少等特點有關。大環內酯類是治療支原體、衣原體感染的特效藥,很多這類藥物已被作為廣譜抗生素廣泛應用。紅霉素腸溶微丸膠囊連續3年均排首位,與其屬于醫保甲類藥品,且口服方便等有關。
我院通過加大抗菌藥物的管理與整治力度等措施,已使我院抗菌藥物的使用情況明顯好轉,正逐步趨向衛生部《活動方案》的要求(40 DDD以下),但仍存在抗菌藥物的過度使用問題,個別科室可能還存在抗菌藥物的不合理應用。因此,我院抗菌藥物的整治與管理工作任重而道遠,需建立長效機制,持續改進,使抗菌藥物的應用逐步趨于規范、合理。
[1]肖永紅,侯 芳,王 進,等.抗菌藥物不良反應的社會與經濟后果調查[J].中國衛生經濟,2010,29(5):94 -96.
[2]馬 巖.吉林省白城中心醫院2011年1月至7月抗菌藥物的使用現狀及趨勢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1,9(34):471-472.
[3]李彩霞,張曉文,劉占強.我院2004-2006年住院患者抗菌藥物利用分析[J].中國藥房,2008,19(5):335 -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