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 峰,裴忠有,高建明,孫守鈞
(天津農學院農學系,天津300384)
甜高粱( Sorghum bicolor( Moench)L.) 是粒用高粱的一個變種,具有生物學產量高、含糖量高、抗性優良、適口性好、乙醇轉化率高等特點,可用于制糖、飼用、生產生物燃料、釀酒、造紙等,是近年來新興的一種飼用作物和能源作物[1-6]。玉米螟俗稱鉆心蟲,通常以幼蟲蛀食莖稈、葉片和果穗為害,是甜高粱的主要害蟲[7]。玉米螟對甜高粱危害比較嚴重,一般減產30%~40%。以往對甜高粱上玉米螟發生規律研究較少,防治時期也不十分明確,再加上防治方法有困難,因此,玉米螟防治往往被忽視,這嚴重地影響了甜高粱的產量和質量。前人關于玉米田內玉米螟的防治研究較多[8-13],但關于甜高粱田內玉米螟的防治研究卻鮮見報道。
本試驗對甜高粱的主要害蟲玉米螟進行了調查和防治技術研究,旨在為甜高粱優質高產提供理論依據。
1.1.1 供試材料 本試驗于2012年在天津市靜海縣良種場進行。選擇不同類型甜高粱育種材料共208份,其中,不育系15份、保持系21份、恢復系155份、雜交種17份。
1.1.2 調查方法 在甜高粱成熟期調查玉米螟發生情況,共分5個級別:1級,沒有鉆孔;2級,鉆孔限制在1節內;3級,鉆過1節;4級,鉆過2節或3節;5級,鉆過4節或更多節。
1.2.1 材料 供試材料為沈陽農業大學選育的甜高粱雜交種甜雜2號。
1.2.2 試驗設計 試驗于2012年5月15日播種,前茬作物為玉米。試驗設3個處理,處理1.Bt顆粒劑撒入心葉內里,每株用量0.15 g;處理2.用0.1%氯氟氰菊酯顆粒劑拌10倍細爐渣,每株1.5g撒入心葉;對照(CK)。于2012年7月5日施藥,此時正值甜高粱心葉末期。試驗采用完全隨機排列,每處理重復3次,每小區面積為20 m×10 m。其他管理同一般生產田。
1.2.3 測定方法 在甜高粱抽穗期、開花期和成熟期,每小區選擇具有代表性的植株20株,分別調查株高、葉片透孔數、生物產量、錘度等指標。數據處理采用DPS系統。
玉米螟在天津地區每年發生3代,以末代老熟幼蟲在玉米等寄主植物的秸稈、穗軸或根茬中越冬[14]。本研究對208份甜高粱材料的玉米螟發生情況進行了調查(表1)。由表1可知,發生1級以上蟲害甜高粱材料所占比例為82.21%,并且3級和2級為害所占的比例較高,分別達到34.62%和31.25%。說明天津地區甜高粱的玉米螟發生較普遍,并且玉米螟以在1節內或鉆過1節為害為主。在不同類型材料中,恢復系的發病率最高達到85.81%,說明恢復系受玉米螟為害較大。

表1 甜高粱玉米螟發生情況調查 份
玉米螟從喇叭口期開始,進入植株莖稈內部進行為害。玉米螟為害甜高粱植株的很多部位,包括莖、葉、穗等,但莖稈是受害最嚴重的部位。一方面使植株生長受到抑制,導致錘度降低;另一方面遭到玉米螟鉆孔的植株較易折斷,造成減產。甜高粱植株莖稈從上至下都受到玉米螟的為害。為了研究玉米螟對甜高粱植株的哪部分節位為害最嚴重,在成熟期對500個單株的受害節位進行了調查,各受害節位所占比例如圖1所示。
從圖1可以看出,各節位的分布百分比呈明顯的正態趨勢,其中,6,7,8節所占比例較高,分別為17.0%,27.05%和18.6%,總和達到62.6%。說明玉米螟對甜高粱植株的第6~8節為害嚴重。其主要原因可能是甜高粱的中部節間錘度較高,易受玉米螟為害。

2.3.1 不同處理對甜高粱株高的影響 從圖2可以看出,從抽穗期至成熟期,處理1和處理2的甜高粱植株株高均高于對照。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較結果表明,在不同生育時期,處理1、處理2與對照間株高差異均達顯著水平。說明通過藥劑防治,可顯著提高甜高粱的株高,整個生育期內,均為處理2的株高高于處理1,但二者間差異不顯著。

2.3.2 不同處理對甜高粱植株葉片透孔數的影響 玉米螟除了為害莖稈外,還嚴重為害葉片,在葉片上形成許多孔洞。因此,可通過研究甜高粱葉片的透孔數來評價不同處理的防治效果(圖3)。從圖3可以看出,在抽穗期,對照、處理1和處理2間差異不顯著,這可能是由于此時玉米螟還處于由幼蟲到成蟲的生長階段,對甜高粱葉片的危害不嚴重。在開花期和成熟期,甜高粱植株葉片的透孔數均為對照>處理1>處理2,其多重比較結果顯示,三者之間的差異均達顯著水平。由此可見,通過藥劑防治可以明顯降低玉米螟對甜高粱葉片的為害,其中,處理2的效果最顯著。

2.3.3 不同處理對甜高粱生物產量的影響 從圖4可以看出,在抽穗期2個處理和對照間差異均不顯著。開花期生物產量表現為處理1>處理2>對照,且處理1、處理2和對照間差異均達顯著水平。成熟期生物產量表現為處理2>處理1>對照,處理2和處理1的增產率分別為18.77%和16.70%;多重比較結果表明,處理1、處理2和對照間差異均達顯著水平,但處理1,2間差異不顯著。由此可見,通過施用藥劑可顯著提高甜高粱的生物產量。

2.3.4 不同處理對甜高粱錘度的影響 錘度是衡量甜高粱品質的重要指標之一。由圖5可知,在抽穗期和開花期,不同處理間甜高粱錘度差異不顯著。成熟期處理1和處理2的錘度均高于對照,且與對照間差異均達顯著水平;處理2錘度略高于處理1,但二者間差異不顯著。此結果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甜高粱糖分積累基本可分成4個階段。第1階段:出苗至抽穗期為無積累階段,此時其主要進行營養生長;第2階段:開花期至蠟熟期為糖分積累較快增長階段;第3階段:蠟熟期至完熟期糖分積累快速增長階段;第4階段:成熟期至收獲期為糖分積累緩慢增長階段[15]。因此,在抽穗期和開花期糖分剛開始積累,不同處理間錘度差異不大。但到成熟期,經過第2、第3階段,其糖分積累達到一定程度。通過藥劑處理明顯減輕玉米螟對植株的危害,使其糖分更多地積累,因此,處理1和處理2錘度顯著高于對照。

本研究結果表明,天津地區甜高粱玉米螟的發生較普遍,并且以在1節內或鉆過1節為害為主。玉米螟對甜高粱植株莖稈的第6~8節為害嚴重,主要是由于這部分節間錘度較高,易受玉米螟取食。
本研究對甜高粱田內玉米螟進行了防治試驗,結果表明,從抽穗期至成熟期,處理1、處理2與對照間株高差異均達顯著水平。抽穗期處理1和處理2與對照間葉片透孔數差異不顯著,但在開花期和成熟期,透孔數均為對照>處理1>處理2,且對照與2個處理間差異均達顯著水平。開花期生物產量表現為處理1>處理2>對照,且處理1、處理2和對照間差異均達顯著水平;成熟期生物產量表現為處理2>處理1>對照,處理1,2的增產率分別為16.70%的18.77%;多重比較結果顯示,處理1、處理2和對照間差異均達顯著水平,但處理1,2間差異不顯著。在抽穗期和開花期,不同處理間甜高粱錘度差異不顯著;成熟期處理1和處理2錘度與對照間差異均達顯著水平。綜上所述,心葉末期用0.1%氯氟氰菊酯顆粒劑拌10倍細爐渣撒入心葉(處理2)防治玉米螟的效果最好。
甜高粱玉米螟的防治,應采用農藥防治與生物防治相結合、田內與田外防治相結合、重點防治與一般防治相結合,才能達到較好的效果[16-17]。單一的防治措施很難有效地控制玉米螟的嚴重危害,綜合防治才是控制甜高粱田玉米螟危害的根本措施。
[1]王同朝,郭紅艷,李新美,等.甜高粱綜合開發利用現狀與前景[J].河南農業科學,2004( 8):29-32.
[2]宋旭東,張桂香,史紅梅,等.甜高粱資源的鑒定與利用評價[J].天津農業科學,2012,18( 1):119-122.
[3]姜慧,胡瑞芳,鄒劍秋,等.生物質能源甜高粱的研究進展[J].黑龍江農業科學,2012( 2):139-141.
[4]張曉英,趙威軍.甜高粱莖稈含糖量的研究進展[J].山西農業科學,2011,39( 6):616-618.
[5]郭平銀,齊士軍,徐憲斌,等.能源植物甜高粱的研究利用現狀及展望[J].山東農業科學,2007,39( 3):126-128.
[6]王兆木,涂振東.新疆甜高粱開發利用研究[J].新疆農業科學,2007,44( 1):50-54.
[7]王振錄,孔雪華,韓瑞東.甜高粱病蟲害及其防治[J].特種經濟動植物,2004( 6):43-44.
[8]韓成衛,劉麗,孔曉民.生物農藥對鮮食玉米田玉米螟的防效試驗[J].山東農業科學,2012,44( 8):100-102.
[9]羅梅浩,吳少英,劉建兵.幾種殺蟲劑對玉米螟的防治效果研究[J].河南農業科學,2006( 10) :59-61.
[10]李唐,連梅力,常六旺,等.殺蟲劑防治糯玉米田玉米螟效果[J].山西農業科學,2011,39( 10):1109-1110,1114.
[11]王紅軍,張化遠.夏玉米玉米螟的防治適期及施藥方法[J].河南農業科學,2004( 9):92.
[12]馬永生,張俊,徐艷聆.生物農藥防治玉米螟的田間藥效試驗[J].遼寧農業科學,2011( 3) :63-64.
[13]康麗娟,李樹武,宋鐵成.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技術[J].內蒙古農業科技,2011( 2) :133.
[14] 張志武.玉米螟綠色防控技術[J].天津農林科技,2010(6):27-28.
[15]馮國郡,王兆木,賈東海.甜高粱莖節錘度與莖稈平均錘度的關系研究[J].新疆農業科學,2008,45( 4):584-589.
[16]孫志遠.玉米螟綜合防治技術研究進展[J].現代農業科技,2012( 8) :190-191.
[17]杜瑞芬,李福忠,代丞,等.玉米螟的發生與防控[J].內蒙古農業科技,2011( 6):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