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福 趙為軍 王安橋
(三峽大學中醫臨床醫學院宜昌市中醫醫院,宜昌,443003)
慢性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CITP)目前已被公認是一種由于患者體內產生自身抗體,致使血小板壽命縮短,破壞過多,數量減少為病理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屬中醫學的“血證”“虛勞”“發斑”“衄血”等范疇。筆者對我院2001年至2007年門診及住院病的臨床觀察,依據中醫的辨證論治,自擬“血液二號”治療CITP 68例,臨床取得了滿意的療效,現報道如下。
1.1 病例資料 68例患者均符合1986年首屆中華血液學會全國血栓與止血會議制定的CITP診斷標準,其中男30例,女38例,年齡2~78歲;病程均在2年以上;中醫辨證屬虛火旺者30例,血熱妄行者18例,瘀血內阻者20例。
1.2 療效標準 按首屆中華血液學會全國血栓與止血會議擬定的療效標準。顯效:血小板恢復正常,無出血癥狀,持續3個月以上,維持2年以上,無復發者為基本治愈;良效:血小板升至5萬或較原水平上升3萬以上,無或基本無出血癥狀,持續2個月以上;進步:血小板有所上升,出血癥狀改善持續2周以上;無效:血小板計數及出血癥狀無改善或惡化。把顯效、良效病例歸為有效,進步和無效病例歸為無效。
1.3 治療方法 將68位患者隨機分為2組,A組38例為中藥治療組,口服“血液二號”加減。方劑組成:炙黃芪 30g,山藥 20g,牡丹皮 10g,山茱萸 15g,當歸15g,水牛角50g,田七6g,墨旱蓮20g,女貞子20g,黨參15g,阿膠 10g,丹參15g,佛手 15g,神曲 20g,每日1 劑,水煎服,每日3次,連續用藥6個月。B組30例為西藥治療組即潑尼松治療,劑量 1.0mg·kg-1·d-1,口服15天后激素量遞減,維持6個月。治療中每周查一次血常規、3個月復查一次骨髓產板巨核細胞數。2組治療每隔3個月作一次對照比較。
2.1 療效比較 A組總有效率為80.6%,明顯優于B組(59.3%),經χ2檢驗,A組與B組療效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中藥組療效較好,見表1。

表1 治療組與對照組療效比較(n)
2.2 副反應比效 副反應從低鉀、高血壓、隱性糖尿病、體重增加、多毛癥、失眠等方面,A組明顯優于B組,見表2。

表22 組副反應比較(n)
2.3 治療前后血小板數的比效 2組在治療前經統計學處理無差異性,經過治療后患者的血小板數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多,與治療前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3個月后A組與B組治療前后差異值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并且西藥治療組血小板數明顯高于中藥治療組,治療6個月后A組與B組前后差異值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治療前后血小板數(×109/L)(s)

表3 治療前后血小板數(×109/L)(s)
組別 例數 治療前 治療后3個月 治療后6個月A組36 44.11 ±12.27 85.17 ±11.04 125.22 ±17.15 B組32 39.00 ±12.78 126.5 ±38.28 89.44 ±23.66
2.4 治療前后骨髓產板巨核細胞數的比效 經過治療后,患者骨髓產板巨核細胞數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多,2組與治療前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2組之間在治療期間差異值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骨髓產板巨核細胞數(s)

表4 骨髓產板巨核細胞數(s)
組別 例數 治療前 治療后3個月 治療后6個月A組36 3.22 ±3.62 17.39 ±4.72 20.39 ±4.7 B組32 3.86 ±4.25 20.19 ±3.78 15.06 ±5.1
CITP又稱免疫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因免疫功能失調產生了自身抗血小板抗體,使血小板破壞過多,外周血小板減少,骨髓巨核細胞數正常或增多伴有成熟障礙為主要表現的常見出血性疾病。CITP常表現為皮膚、黏膜或內臟出血,屬中醫學的血證、虛勞、發斑、衄血等范疇。因此,對于CITP的治療,多從調節機體免疫功能入手。現代醫學主要以激素、大劑量免疫球蛋白、脾切除及免疫抑制劑等治療手段,但存在副反應大、價格昂貴等問題。中醫學文獻論述較多,其中張景岳總結前人經驗,歸納出血原因為火盛與氣虛兩個方面,指出“動血之由,唯火唯氣耳”,強調了其火盛與氣虛,正虛與邪實的病機特點[1]。有學者認為,CITP病因有內因、外因兩個方面,外因為熱毒熾盛,灼傷脈絡,迫血妄行所致;內因為脾腎虧虛,氣不攝血,陽不斂陰,以致血溢脈外[2]。脾腎虧虛為本,傷血絡為標,故治療以瀉火止血為標,以健脾益腎為本。還有學者認為[3-4],本病乃久病,藥毒傷及氣陰血分導致肝腎不足,陰血不守。久病必虛、久病必瘀、久病入絡,辨證為虛實夾雜,虛多邪少,治療當以滋補肝腎陰精、活血降火、寧絡止血為大法。基于以上的病機特點,我們自擬“血液二號”治療本病,其藥物主要組成為:炙黃芪、制首烏、山藥、牡丹皮、山茱萸、當歸、水牛角、田七、旱蓮草、女貞子、黨參、阿膠、丹參、佛手、神曲等藥物。方中炙黃芪、制首烏、山茱萸、山藥益氣滋腎、養陰生血;水牛角涼血滋陰;牡丹皮、三七、丹參涼血消斑、化瘀止血;當歸補血活血,化瘀而不傷正;佛手、神曲健脾益胃。綜觀全方為益腎滋陰,健脾益氣,活血化瘀,涼血止血。
現研究表明,CITP患者的骨髓巨核細胞質和量及血小板形態有明顯的異常,CITP患者的骨髓巨核細胞增多,同時伴有巨核細胞成熟障礙,其原因可能是由于血小板和巨核細胞具有相同的抗原性,血循環中所存在的抗自身血小板抗體既能破壞血小板又能阻礙巨核細胞的分化、成熟和釋放血小板的功能[5-6]。現代藥理研究表明:黃芪、首烏、山藥、牡丹皮、三七均有增強體液和細胞免疫的功能,促進小鼠天然殺傷細胞活性;首烏不僅能提高小鼠的腹腔巨噬細胞的吞噬功能,增強機體的非特異免疫功能,而且還能增強機體的T、B淋巴細胞功能,使機體特異性免疫功能增強;三七對血液系統除有止血、活血作用外,還具有補血作用,應用骨髓細胞體外培養的方法發現三七皂苷在體外對小鼠骨髓粒-單系細胞團有促進增殖作用,升高外周血細胞。活血化瘀藥能促進骨髓巨核細胞增生、分化、成熟,抑制人體免疫抗體形成從而延長血小板存活期[7-8]。
本臨床觀察結果表明,用藥治療后的產板巨比治療前明顯增加,血小板計數明顯升高,這說明“血液二號”能促進巨核細胞向成熟分化,促進血小板的生成,同時減輕了對骨髓巨核細胞成熟的抑制。從我們的觀察結果發現中藥組治療3個月與西藥組無明顯差別,但在治療6個月后血小板的數目穩步上升,而且無明顯副作用,西藥組6個月后患者的血小板數目不穩定,而且副反應逐漸加重,以致于患者不能承受或放棄治療。因此,進一步加大力度研究中藥治療CITP是我們的一個發展方向。
[1]劉建宏,郭春蘭,董劍宏.中西醫結合治療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90例[J].腫廇研究與臨床,2006,6(6):422 -423.
[2]韓晶.中醫藥治療物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的研究述評[J].遼寧中醫學院學報,2006,8(3):48 -50.
[3]王本祥.現代中藥藥理學[M].天津: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1177-1309.
[4]劉敏,宋明福,張建平,等.中西醫結合治療難治性血液病[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0:560-589.
[5]張琳琳,賈永前,等.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兩種血中板相關抗體檢測方法的比效[J].國際檢驗醫學雜志,2006,27(7):592 -594.
[6]胡欣,李鐵.中西醫結合治療慢性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81例[J].實用中醫內科雜志,2005,19(6):525 -527.
[7]李朝陽,周家琴,馬明信.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巨核細胞的發育[J].中華血液學雜志,1992,13(2):90 -91.
[8]許毅.黃振翹教授調補瀉火法治療難治性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經驗介紹[J].新中醫,2005,37(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