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倩倩 李錫云
(1.云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 云南昆明 650500; 2.云南體育運動職業技術學院 云南昆明 650000)
云南省高校大學生參與公共體育課的認知情況查分析
——以呈貢大學城為例
李倩倩1李錫云2
(1.云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 云南昆明 650500; 2.云南體育運動職業技術學院 云南昆明 650000)
體育課是大學生4年的必修課,已然成為大學生畢業的一項重要依據,本文運用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數理統計法等研究方法,對云南省昆明市呈貢大學城內幾所具有代表性高校進行問卷調查,就大學生對公共體育課的態度、課程設置及上課的情緒等綜合分析大學生對公共體育課的認知情況,最后得出五點結論,為云南省高校大學生提高對公共體育課的參與度提供參考。
體育課 認知 高校大學生
認知是個體認識客觀世界的信息加工活動。感覺、知覺、記憶、想象、思維等認知活動按照一定的關系組成一定的功能系統,從而實現對個體認識活動的調節作用。人們對事物的認識都是從感覺、知覺開始慢慢進入了解,從而分辨喜不喜歡。大學生對事物的認知經過新鮮感到思維分辨,經過了解后興趣的產生等,為了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使當代大學生成為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和國務院批準發布實行的《學校體育工作條例》的精神,在總結高等學校體育課程建設和教學改革經驗的基礎上,特制定了全國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綱要;近年來大學生身體素質下滑現象嚴重,從大學生對公共體育課的認知程度分析,希望從中得到啟示,為更好的提高大學生身體素質提供依據。
本文以昆明市呈貢大學城內部分高校學生對公共體育課的認知情況為主要調查對象。
1.2.1 文獻資料法
通過網絡和呈貢大學城內幾所高校圖書館查閱相關文獻資料并整理,為本文的撰寫提供理論依據。
1.2.2 問卷調查法
本文以呈貢大學城內云南師范大學、昆明理工大學、云南大學、昆明醫科大學4所高校的部分學生就其對公共體育課的認知情況發放問卷,每所高校男女生各50份,共計400份,回收377份,回收率94%,為論文的撰寫提供數據支持。
1.2.3 數理統計法
整理相關問卷,并對其進行簡單的梳理統計分析。
1.2.4 邏輯分析法
對收集到的文獻資料和問卷所得數據進行整理,最后進行邏輯分析,為論文結論的形成奠定基礎。
體育是人類個體對自己欲望與精神的暫時表達,一種特殊的自我超越生命現象;是以身體運動為基本手段,滿足人類身心發展需求,促進個體身心全面發展,為社會培養全公民的文化活動。大學體育更是大學生在校期間的必修課,大學生必須修夠體育課程學分方可畢業,且定期組織的大學生體質測試成績也是體育成績的重要組成部分,基于此,我們以昆明呈貢大學城內的四所代表性本科院校為主要調查對象發放問卷,就大學生對公共體育課的態度進行調查,結果如表1所示。
總體上看,大學生對公共體育課的認識中認為選修體育課是強身健體的學生有53%,說明大學生對體育課持有正確的態度,普遍認為體育課是鍛煉身體的主要手段,而認為選修體育課是為了修夠學分順利畢業的學生也達到24%,說明還是有部分學生認為學校的體育課無法滿足自己對體育的需要,選修體育課只是為了修夠學分順利畢業;從男女比例來看女生認為選修體育是為了畢業需要的學生占到32%,說明大部分女生對體育鍛煉的意識還不夠,不能從根本上認識體育鍛煉的價值,需要加強體育理論基礎課程的設置。
在我們調查的4所學校開設的公體課程項目來看,項目基本相同,大同小異,但在選修的時間上有所不同,昆明理工大學和云南師范大學是兩學期一門課,2年的體育課學生只能選上其中的兩項,昆明醫科大學的大一學生體育課學校統一安排項目,體育課主要由太極拳、籃球、排球、足球、跳遠、中長跑項目組成,大二期間開始自由選課,其幾所學校體育課期末組成包括了一學期女生800m跑、男生1000m跑以及一學期100m跑成績,體質測試是每年必須進行的一項學生體質測試檢查項目,同時占用體育課,但其幾所學校體質測試項目略有不同,學分基本相同,學時除了昆明理工大學不同以外,其他幾所均為144個學時。
大學體育課主要由學生自主選課,學校統一安排教師授課,但由于每個項目班級有人數限定,30人以上開班,總人數不超過50人,因此很多學生因為選不到自己感興趣的項目而為了修學分只能選其他項目,導致上課期間學生上課情緒不高,只是為了點名到課,尤其是室外的女生課,由于云南地理因素,紫外線較強,室外的女生班出現上課就找陰涼處、玩手機的現象;對此,我們在問卷中對其現象進行調查發現,有42%的學生認為自己在上一個月的體育課后就開始討厭上體育課,其原因主要集中在上課套路相同,并無新意和每節課的身體素質訓練受不了等。31%的學生對體育課的持僅僅為了修夠學分好畢業,只有27%的學生表示對體育課的情緒一直較高并能長期堅持。
由表2可知:呈貢大學城中的云南大學、云南師范大學、昆明理工大學、昆明醫科大學4所學校的體育場館設施總共240個,場館的建設是影響大學生參與體育運動項目選擇,大學生進校后看到的場館從思維和視覺上肯定了他即將對哪些項目經常參與,因此學校場館建設也是影響大學生對公共體育課認知度的重要因素。
基于近年來,大學生身體素質整體呈下降趨勢來看,大學生對體育課的認知也在逐漸降低,大學體育是以提高學生身心健康為主要前提,開設的一門以提高學生身體素質,培養學生堅強的意志品質為理念的一門綜合課程。但是從調查結果顯示:當代大學生對參加體育鍛煉不能保持正確的認識,認為參加體育課只是為了順利畢業,對自身身體素質的提高不加以重視;從教師授課方式的角度也引起了我們的深刻反思,學生之所以不能正確認識體育鍛煉的價值,與教師的教學方式方法成正比,教師是“傳道授業解惑”的主導者,學生對于體育鍛煉的模糊認識是可以從教師的角度解決,在本論文的研究過程中,對調查對象中幾所高校的公共體育課進行了實地調研,發現部分教師對公共體育課的教課方式較為放松,學生集合熱身之后10mi n便自由活動的班級較多,教師對課堂的主導作用越來越少,才最終導致了學生對體育課的興趣逐漸減少。

表1 大學生對公共體育課的態度調查表

表2 體育場館調查表
(1)大學生對體育課的態度有待提高,對體育鍛煉價值的認識需要深入。只有正確的認識才能有效率的提高大學生對體育的認識觀。
(2)從幾所高校開設的體育課項目設置來看,需要引進更多的商務體育運動項目,來提高大學生對體育課的積極性。
(3)情緒能夠影響人類對事物新鮮感的增加和減少,大學生對體育課的情緒保持度較低。教師豐富體育課內容,改變體育課授課方式是改變學生對體育課情緒狀態改變的最佳良藥。
(4)體育場館建設不僅影響大學生對公共體育課的參與度更加能促進高校校園體育文化的促進,繼而提高大學生對體育的認識。
(5)學生只是按照教師的方式上課學習,從教師這個本源出發,改變學生對體育運動項目的認識,從自身出發認識體育鍛煉的價值,才是體育價值的真正體現。
[1]鄭麗.關于高校公共體育教學方法的改革與創新[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學科版),2011(4).
[2]王凱.高校公共體育課程改革研究[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2(1).
[3]石先彬,袁海強.探析高校公共體育課教學改革與發展之價值向問題[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1).
[4]楊德軍.增強高校體育公共課教學滲透力的思考[J].成人教育,2005(1).
[5]龔堅.高校公共體育課教材知識結構研究[J].體育教育訓練學,2002.
[6]李夢義,徐海濤.認知大學生余暇體育[J].科技信息(學術版),2006(8).
G80-32
A
2095-2813(2013)09(a)-012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