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迎海 夏令杰 王 靜 劉 琳 (河南省人民醫院疼痛科,河南 鄭州 450003)
三叉神經痛(TN)是指一條或多條三叉神經分支支配的面部區域突然發生的嚴重而短暫的刺痛,通常發生在單側并且可反復發作。患者多為老年人,發病最高峰年齡為50~70歲,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和社會活動。我科自2011年2月起開展脈沖射頻治療老年三叉神經痛,安全性良好、痛苦小、費用少、治療效果滿意。
1.1 對象 選取我院2011年2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80例三叉神經痛老年患者為研究對象,男37例,女43例;年齡60~86歲,平均68歲;右側49例,左側31例;病程5個月~10年,平均2.3年。以上患者均曾服卡馬西平治療,但效果逐漸不佳或因藥物副作用病人不能耐受。所有患者術前均查MRI除外繼發性三叉神經痛,經臨床和實驗室檢查,排除治療禁忌證。隨機分為A、B組,每組40例。A組行42℃脈沖射頻治療,B組行50℃脈沖射頻治療。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療程及病變部位均無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1。
1.2 方法
1.2.1 手術方法 (1)患者開放靜脈,心電監護儀持續監測血壓、心率、心電圖和脈搏血氧飽和度。采用Hartel前入路穿刺法,以病人口角外側3 cm處為A點,患側外耳孔前2.5 cm處為B點,同側瞳孔下方為C點,分別作AB、AC連線。常規消毒鋪巾,用1%利多卡因做局部浸潤麻醉,用射頻治療穿刺套管針在C臂引導下,取A點為穿刺點,針尖對準同側瞳孔,針身保持在通過AB、AC兩連線垂直于面部的平面上,進針約6~7 cm,當針尖進入卵圓孔時,病人會出現劇烈疼痛,類似三叉神經痛發作;同時術者會有落空感、質吸感,此時,在C型臂下觀察穿刺針進孔的深度。根據三叉神經相應分支做相應的調整。(2)連接射頻治療電極針及Baylis射頻治療儀(加拿大)。穿刺針位于半月神經節內時射頻儀顯示阻抗為200~350 Ω。分別施以50 Hz和2 Hz、0.1~0.3 V電刺激,根據患者的反應適當調整穿刺針深度和方向,使三叉神經相應分布區域產生麻脹或跳痛感,證明穿刺部準確。(3)2%利多卡因局部麻醉下A組行42℃,2 Hz,120 s脈沖射頻治療 4 次;B 組行 50℃,2 Hz,120 s脈沖射頻治療4次。
1.2.2 療效評價 治療后1 w進行療效評價,優為患側面部疼痛完全消失,良為癥狀及體征明顯改善,一般為癥狀稍改善,差為治療前后癥狀無明顯變化。優、良、一般相加為治療有效,差為無效。
1.3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0.0軟件包進行統計學分析。所有資料以±s表示,采用方差分析。
2.1 治療情況比較 治療后A組優7例,良10例,一般10例,差3例;B組分別為21、14、3、2例。A、B組的優良率分別為42.5%(17例)和87.5%(35例),總有效率分別為67.5%(27)和95.0%(38),B組明顯高于A組(P<0.01)。
2.2 并發癥和不良事件 所有經50℃脈沖射頻治療的老年三叉神經痛患者,均出現相應神經支配區內的輕度麻木感,程度輕,均可耐受,未見痛感。蟲爬蟻走感等不適。所有經42℃脈沖射頻治療的患者,均未出現相應神經支配區內的麻木感及其他不適。

表1 治療前兩組的一般資料(n,n=40)
TN是臨床常見疾病,尤其是老年人常患的一種疾病,以面部發作性劇痛為特征,嚴重影響老年人的生活質量,甚至可增加卒中發生的風險〔1〕。原發性TN的治療方法一般首選口服卡馬西平治療,長時間口服卡馬西平療效會逐漸下降,副作用會越來越多,導致許多老年人無法耐受,必須采用其他方法治療。其中臨床常用的有微血管減壓術,射頻熱凝治療術,脈沖射頻治療術,微球囊壓迫,三叉神經周圍支撕脫術,酒精周圍支毀損術及伽瑪刀等。微血管減壓術創傷大、風險大、費用高,許多老年人不愿接受。射頻熱凝治療術創傷小、費用低、風險小,但術后患者術后出現面部麻不適,張口困難,咀嚼無力,部分患者流口水,還有復視及耳鳴等并發癥。微球囊壓迫的并發癥與射頻熱凝術相似,許多老年人術后感到不適,影響術后的正常生活。伽嗎刀起效慢、費用高、風險大。三叉神經周圍支撕脫及酒精周圍支毀損只能治療外周的三叉神經痛。脈沖射頻具有創傷小、風險小、副作用小、費用低、效果好等優點,尤其適合老年人三叉神經痛患者。該方法雖然術后也會出現面部麻木,但是麻木程度較輕,一般在術后2個月會完全消失,一般不會出現張口困難、咀嚼無力、流口水及復視、耳鳴等并發癥。
42℃脈沖射頻用于臨床疼痛治療已將近25年,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射頻熱凝術對三叉神經節進行了毀損,使其喪失了對神經沖動的傳導功能,組織對電流的阻抗降低,導電性增加;脈沖射頻時,神經對沖動的傳導功能良好,電流的阻抗和導電性受組織的影響不大。因此,脈沖射頻用于治三叉神經痛是比較好的方法。
近幾年來,國外學者提出42℃脈沖射頻可降低神經病理性疼痛所致的痛覺過敏,近期療效好,不引起神經功能改變〔2~7〕。而我科采用50℃脈沖射頻治療老年人三叉神經痛取得了比42℃脈沖射頻更好的效果,并且無明顯的副作用。因此,50℃脈沖射頻用于治療老年人三叉神經痛是較理想的方法,值得推廣。
1 Pan SL,Chen LS,Yen MF,et al.Increased risk of stroke after trigeminal neuralgia-a population-based follow-up study〔J〕.Cephulagia,2011;31:937-42.
2 Sluijte ME,Cosman E,Rittman W.The effect of pulsed radiofrequency field applied to the dorsal root ganglion-a preliminary report〔J〕.Pain Clin,1998;11:109-17.
3 Tamimi MA,McCeney MH,Krutsch J.A case series of pulsed radiofrequency treatment of myofascial trigger points and scar neuromas〔J〕.Pain Med,2009;10:1140-3.
4 Aksu R,Ugur F,Bicer C,et al.The efficiency of pulsed radiofrequency application on L5 and L6 dorsal roots in rabbits developing neuropathic pain〔J〕.Reg Anesth Pain Med,2010;35:11-5.
5 Protasoni M,Reguzzoni M,Sangiorgi S,et al.Pulsed radiofrequency effects on the lumbar ganglion of the art dorsal root:a morphological light 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study at acute stage〔J〕.Eur Spine J,2009;12(1):51-8.
6 Tsou HK,Chao SC,Wang CJ,et al.Percutaneous pulsed radiofrequency applied to the L-2 dorsal root ganglion for treatment of chronic low-back pain:3-year experience〔J〕.J Neurosurg Spine,2010;12:190-6.
7 Erdine S,Bilir A,Cosman ER,et al.Ultrastructural changes in axons following exposure to pulsed radiofrequency fields〔J〕.Pain Pract,2009;9:4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