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潔
肝臟是一個進行新陳代謝的重要的器官,當肝功能受損時,這些凝血因子合成減少,各個方面的止血功能和擾凝功能都降低,極易造成出血的發生,對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極大的危害。精神病患者由于長期處于封閉的治療環境,長期使用精神藥物,很容易引起肝功能損害。我院自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對收治的450例精神病患者進行凝血酶原時間(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時間(APTT)、凝血酶時間(TT)、纖維蛋白原(FIB)等凝血指標測定,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觀察組所選的450例患者均為我院收治的長期住院精神病患者,符合中國精神障礙與診斷標準第三版(CCMD-3)診斷標準[1];男 341例,女 109例;年齡 26~78歲,平均37.4歲;疾病類型:精神分裂158例,躁狂85例,酒精依賴49例,興奮狀態36例,強迫癥35例,人格障礙24例,腦器質性精神障礙23例,精神發育遲滯17例,老年癡呆和血管性癡呆12例,酒精中毒致精神障礙11例;均接受精神藥物治療6個月以上。選擇450例同時期在我院進行健康體檢者為對照組,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儀器為德國美創MC-4000血凝分析儀,所有試劑均由上海長島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提供,所有檢測均嚴格按照儀器及試劑說明書操作。采集空腹靜脈血1.8 ml于加有1∶9枸櫞酸鈉0.2 ml的真空負壓管中,混勻,3000 r/min離心10 min,吸取上清液血漿,室溫下2 h內完成測定,2℃ ~8℃冰箱4 h 內完成。測定 PT、APTT、TT、FIB。
1.3 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 13.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經過檢測,觀察組的PT、APTT、TT顯著高于對照組,FIB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凝血四項結果比較(±s)

表1 兩組凝血四項結果比較(±s)
注:*P<0.05
組別 PT(s) APTT(s) TT(s) FIB(g/L)16.83±3.77 52.14±5.46 24.45±3.52 1.56±0.63對照組 12.44±2.54* 30.48±2.48* 13.69±2.64* 3.14±0.77觀察組*
肝臟是人體最大的腺體,是凝血因子合成重要臟器,目前已知14個凝血因子,其中有12個都是由肝臟參與合成的,肝臟在止凝血過程中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2]。凝血四項指標是臨床常用的凝血因子的篩選試驗,可以直接反映肝臟的病情。
凝血過程是由一系列凝血因子參與的復雜酶促反應,血液凝固的平衡依賴于凝血和抗凝血的調節,PT是反映外源性凝血因子Ⅰ、Ⅱ、Ⅴ、Ⅶ、Ⅹ濃度和活性的指標,也是反映肝臟合成、儲備、病變嚴重程度的重要指標。APTT可以了解內源性凝血因子Ⅷ、Ⅸ、Ⅺ、Ⅻ的活性,但對內源凝血途徑因子缺乏較敏感。TT主要檢測血漿纖維蛋白原的反應性。FIB是肝臟合成的一種急性時相蛋白,它在機體的含量直接與肝硬化程度成反比。雖然凝血四項對精神病患者的診斷意義不大,但精神病患者由于長期處于封閉的治療環境,長期使用精神藥物,很容易引起肝功能損害。對精神病患者進行凝血四項檢測可以從多個角度更客觀、準確地反映患者的病程進展及預后評估。肝功能損害后,導致肝細胞大量的損傷及壞死,蛋白質合成減少,導致凝血因子相應地合成減少或大量消耗,同時活化纖溶因子清除能力也減弱,骨髓巨核細胞的生長合成被抑制,數量減少。再者,由于維生素K吸收障礙,使得肝素酶合成減少,肝素滅活能力下降,使血漿中肝素和類肝素抗凝物質增多等,導致不同程度的凝血功能障礙。發生凝血功能障礙之后,會導致血小板膜上磷脂等結構異常,導致患者的出血傾向。本次研究結果也支持這個理論,且異常程度與肝臟損傷的嚴重程度呈正相關,隨著肝功能損害的進展,PT、APTT、TT值越來越高,FIB含量越來越降低。
綜上所述,對長期住院的精神病患者進行凝血四項功能檢測,能夠全面的反映精神病患者的凝血功能狀況,幫助判斷病情進展,改善預后,臨床上建議進一步推廣。
[1] 中華醫學會精神科分會.CCMD-3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3版.濟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4-41.
[2] 伍孟超.肝膽外科學.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2: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