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維琳,唐曉偉,梁 楓,黃九龍,張 瑞,李 媛
(安徽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安徽蕪湖 241000)
生理學是研究人體正常生命活動現象和功能的一門學科,屬于醫學基礎理論課,知識點多、邏輯性強。目前所采用的傳統教學法重視講解理論知識,內容涉及許多抽象的理論,而在課堂教學時主要為注入式,習慣從概念引申到概念,缺乏趣味性、生動性,課堂氣氛比較沉悶,教學效果較差。這一現狀已經不符合現代醫學教育的要求[1]。為改變生理學這種教學現狀,提高生理學教學質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教師和學生兩方面的積極性,本研究分別在中醫專業和骨傷專業學生中,采用教師引導和學生積極參與的教學方法,將“繪畫”引入生理學課堂教學中。在教學中,學生通過繪制各個抽象的生理機制圖,再分組進行討論,加深了他們對課堂教學內容的理解和記憶,從而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也培養了學生主動參與和合作學習的精神,鍛煉了學生的綜合能力。
1.1 授課對象 隨機抽取我校2010級中醫學專業2個班和骨傷專業2個班,兩個專業均分為A班和B班,A班為研究組、B班為對照組,每班60人。均采用同一教材、同一教學大綱、同一授課計劃,每節課授課內容一致,由同一教師進行授課。A班在教學活動中引入“繪畫”教學形式,B班采用傳統教學模式。
1.2 引入“繪畫”教學的方法
1.2.1 提出“繪畫”目標:以全國統編材料為基礎,以教學大綱、教學計劃為依據,選取生理學課程中20個比較難懂又適合使用圖解方式的內容,特別是可以與其它醫學基礎學科,如人體解剖學有緊密聯系的內容為“繪畫”目標。在教學中教師根據教學要求,對課堂目標重點講解后提出“繪畫”要求,要求學生在課堂上繪畫,教師進行指導,并組織學生課堂討論。例如,在講解細胞的靜息電位、動作電位時,可要求學生根據靜息電位、動作電位的離子機制繪圖;在講解心臟生理中的心動周期時,可先要求學生畫出心臟的解剖結構圖,再繪出心動周期圖。
1.2.2 課堂學生討論繪圖:學生根據教學目標繪圖后,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分組討論,交流繪圖體會,思考教師提出的相關生理學問題,一般在課堂內完成。
1.2.3 課堂教師講解:以教師講授為主,通過對學生繪制的圖片進行分析,加深學生對課堂講述的基本理論的理解,并強化記憶。
1.2.4 課后討論:布置課后繪圖要求,提出一些問題,讓學生以學習小組為單位在課后進行討論。在小組討論之前,各成員應先進行閱讀、思考、分析,得出自己對繪圖結果的見解后,再進行小組討論。
1.3 教學效果的考查方法 期末考試從生理學試題庫中隨機抽取試卷,考教分離,卷面總分為100分。同時,由教師自行設計教學效果調查問卷,調查項目包括教學興趣、教學質量、教學效果、內容是否生動、內容的易理解性及與傳統教學方法的比較,由研究組學生不計名填寫,共發放問卷120份,收回有效問卷120份,回收率100%。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15.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
2.1 學生期末考試成績 中醫學專業和骨傷專業引入“繪畫”教學法班級的期末考試成績均明顯高于對照班,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個專業學生的期末考試成績(±s)

表1 兩個專業學生的期末考試成績(±s)
組別 例數 中醫學專業 骨傷專業研究組(A班) 60 74.13±6.36 71.42±7.32對照組(B班) 60 63.71±5.72 66.20±8.39 P <0.05 <0.05
2.2 問卷調查結果 “繪畫”教學法在教學興趣、教學質量、教學效果、內容是否生動、易理解性等方面都得到了研究組學生的肯定,見表2。

表2 研究組學生關于“繪畫”教學法的問卷調查結果[例數(%)]
人體生理學是醫學課程體系中最重要的基礎主干課程之一,具有概念抽象、名詞繁多、難學難記的特點。當今的醫學教育隨著社會進步正在發生深刻的變革,傳統的以講授為主的教學方法已經受到嚴峻的挑戰,這就要求教師接受新的教學理論,改革教學方法,以順應醫學科學的發展[2]。
外顯學習是高等醫學教育傳統的理論課教學模式,即教師努力通過有意識的講授,加強學生有意識的聽課、做筆記、背誦和思考教學內容,一切均通過意識控制來完成。外顯學習是人類獲得知識常用的基本途徑和方法,但醫學專業的學生課程繁重、課時少,生理課中關于生命活動的概念、原理和規律往往較為復雜并相互關聯,理論與實踐的聯系更為困難[3]。
將“繪畫”貫穿于課堂教學過程中,采用教師引導和學生積極參與的教學方法,常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反映在繪圖后聽課時能下意識地將自己繪制的圖置于教師所講授的內容中,注意力較以前更加集中。學習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之源,恰當地利用多種手段,恢復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一種現代教育理念。
本研究發現,引入“繪畫”教學班的期末考試成績明顯高于傳統教學班,并有91.67%的學生認為引入“繪畫”教學方法優于傳統教學手段。在教學中,教師的責任是引導學生在參與教學活動中鞏固知識、掌握技能,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和科學的學習方法。在教學實踐中不僅要注重教師教的方法,也要注重學生學的方法[4]。通過繪制人體正常生命活動機制圖,如心臟泵血過程、尿液濾過過程等,不僅有利于培養學生用發散式思維去思考問題,而且在課堂上促進了學生由“學”到“用”的結合,同時也培養了學生主動參與和合作學習的精神,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繪畫”教學對于優化生理學教學具有重要意義。
現代醫學的發展和進步需要創新,如何才能培養學生鮮明的個性和創新精神是教師需要思考的重要問題[5]。首先,在教學方法上要注重創新,目的在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形成感知和分析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學會發現問題;其次,注重培養操作動手能力,加強素質教育。在教學過程中應讓學生將理論和實踐密切結合,特別是將生理學與其它醫學基礎學科、以及臨床學科相聯系。如在講解影響組織液生成的因素時,可以一些與臨床相關的疾病為例,讓學生結合所學知識自行總結設計生理機制圖,督促他們獨立思考并提出見解教師通過啟發以拓寬思路、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學生對主要的問題進行討論和綜合分析,教師最后總結得出結論。這樣在教與學的互動過程中,學生對知識有了更深刻地理解。
總之,要培養出適應時代發展所需的“實用型”人才,只有充分調動師生雙方面的積極性,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才能使學生的個性、情操、思想境界全面發展,綜合素質得以全面提高,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
[1]唐曉露.活用問題式教學法 活躍生理教學氣氛[J].醫學教育探索,2007,6(7):594-595.
[2]鄭學芝,金秀東,張緒東,等.生理教學中應用情境教學模式的研究[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0,(23):76-78.
[3]陳嶸,秦竹,馬定松.通過“游戲”在生理教學中建立內隱學習模式[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0,(9):59-60,83.
[4]曹健,朱娟霞,王倩,等.高職護理專業生理教學的改革探索[J].四川生理科學雜志,2011,33(1):46-47.
[5]景紅.《生理學》教學要體現“實用型”人才培養[J].寧夏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2010,31(6):103-10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