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毅 (貴陽市第二人民醫院,貴州 貴陽 550008)
目前,治療腦外傷后認知功能障礙的方法較多,主要包括神經保護、神經營養、藥物、針灸治療等〔1,2〕。其中藥物治療大多是針對輕度外傷患者,導致治療的認知域不夠全面和確切,且藥物的不良反應有大小之別。神經保護、神經營養與針灸治療雖有一定的療效,但是對腦損傷后的認知障礙研究甚少〔3〕。研究表明,高壓氧治療能明顯降低腦外傷后認知障礙,提高治愈率,從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現已經成為腦外傷患者輔助治療手段之一及康復治療的重要組成部分〔4〕。本文擬探討高壓氧治療對腦外傷后患者認知功能障礙的影響,降低致殘率,改善患者生存質量。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09年2月至2011年12月診治的腦外傷后認知功能障礙患者180例,入選標準:年齡≥60歲;病程在半年內的腦損傷患者,包括閉合性、開放性腦外傷及腦腫瘤、腦出血術后;具備簡單的理解能力;病情穩定,可以堅持完成神經行為認知狀況(NCSE)、功能獨立性量表(FIM)測試;為初次發病;無嚴重并發癥;能按時完成高壓氧療程。年齡60~85〔平均(69.52±6.51)〕歲,體重 42~84〔平均(55.52±2.26)〕kg,平均體重指數(26.25 ±0.36)kg/m2。病程23~160 d,平均(63.00±42.05)d。致傷原因:車禍傷89例,鈍器傷40例,摔傷31例,其他原因20例。其中男101例,女79例。病理分型:腦挫裂傷58例,腦挫裂傷合并硬膜外血腫50例,腦挫裂傷合并硬膜下血腫25例,硬膜下血腫32例,腦內血腫15例。根據隨機數字表均分為治療組與對照組各90例,兩組一般資料情況對比無顯著性差異(P>0.05)。
1.2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入院后給予常規治療,包括保持呼吸道通暢、抗炎、神經保護、神經營養等對癥處理,有手術指征者積極采用開顱減壓術或顱內血腫清除術。治療組在此基礎上給予高壓氧治療,采用貴州FLY-2260型高壓氧艙,空氣加壓20 min,穩壓下戴面罩吸純氧2次,每次吸氧40 min,中間休息10 min,減壓25 min。每日1次,每12次為1個療程。連續治療2個療程,間歇3~5 d行第3療程,第3療程結束后間歇3~5 d行第4療程。
1.3 觀察指標 NCSE評定的內容包括定向力、注意力、理解力、命名、組織結構、記憶力與判斷力等七個方面,分數越高,認知狀態越好。FIM也是判斷認知功能的重要量表,最高分為:126分,最低分18分,分數越高,獨立性越強。療效判斷標準。顯效:主要癥狀或體征消失,生活基本自理。有效:部分癥狀、體征消失或減輕。無效:癥狀無改善〔5〕。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9.0軟件進行分析,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
2.1 NCSE評分對比 兩組治療前NCSE各項目評分無統計學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評分都有明顯上升(P<0.05),而且治療后治療組NCSE評分總分、注意力、理解力、定向力、記憶力、命名、組織結構與判斷力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FIM評分對比 兩組治療前FIM各項目評分無統計學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評分都有明顯上升(P<0.05),治療后治療組的FIM評分總分及轉移、交流、自我照顧、社會認知單項評分與對照組比較,得分明顯提高(P<0.05)。見表2。
表1 兩組治療前后NCSE評分對比(±s,分,n=90)

表1 兩組治療前后NCSE評分對比(±s,分,n=90)
與對照組比較:1)P<0.05;下表同
項目 治療組治療前 治療后3.06±0.58 2.00±0.60 3.06±0.62 1.06±0.25差值對照組治療前 治療后25定向力 7.62±0.52 12.33±0.361) 4.99±0.25 7.62±1.96 10.36±1.36 2.55±0.39注意力 6.65±1.03 8.10±0.721) 1.56±0.25 6.59±1.21 7.81±0.52 1.22±0.28理解力 4.26±0.16 5.85±0.321) 1.60±0.28 4.25±0.41 5.33±0.11 1.02±0.11命名 3.86±1.96 6.86±1.211) 3.00±2.18 3.85±1.66 5.52±1.85 1.40±0.28組織結構 2.28±1.23 5.96±1.221) 3.77±0.25 2.23±1.23 4.96±1.52 2.71±0.96記憶力 3.03±0.28 9.20±1.741) 7.13±0.25 2.99±1.21 4.76±0.25 1.78±0.69判斷力 1.93±0.23 5.00±0.461)差值總分 35.20±10.32 68.36±6.211) 33.20±4.21 35.13±10.25 49.62±9.60 14.25±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FIM評分對比(±s,分,n=90)

表2 兩組治療前后FIM評分對比(±s,分,n=90)
項目 治療組治療前 治療后差值總分 49.60±10.85 104.25±9.321) 55.36±4.25 46.26±9.52 89.65±8.21 43.21±4.25差值對照組治療前 治療后自我照顧 11.45±2.96 31.36±4.521) 20.45±3.69 11.44±2.96 17.33±5.21 5.62±4.25括約肌控制 10.26±2.32 13.86±0.52 3.62±0.8 10.30±2.62 13.85±1.55 3.35±0.52轉移 5.80±1.25 17.60±1.251) 11.96±0.25 5.69±2.01 14.05±2.18 8.41±5.21行走 4.71±1.66 11.25±1.32 6.56±0.25 4.75±2.00 10.67±2.12 6.11±1.25交流 8.14±0.72 12.65±0.991) 4.36±0.96 7.99±2.12 10.75±1.26 2.99±2.36社會認知 9.40±2.71 16.73±1.751)7.36±0.25 9.42±1.52 14.36±2.96 4.86±4.25
2.3 綜合療效對比 治療組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χ2=12.099,P=0.001)。見表 3。

表3 兩組療效對比(n)
當前我國因交通事故導致的創傷,尤其是顱腦創傷的比例正在增加,應建立一種全新的符合我國國情的創傷急救系統,這個系統需要現場急救、臨床救治、術后康復等多個學科共同參與、緊密合作才能完成。在腦卒中幸存者中,大約90%的患者出現認知功能障礙,表現包括認知功能下降、執行功能障礙、抑郁、冷漠、情感智商下降等。統計顯示,約75%的腦卒中患者存在長期的認知功能障礙,71%的腦卒中患者伴有執行功能障礙,57%的腦卒中患者伴有情感淡漠,63%的腦卒中患者出現腦卒中后抑郁。腦外傷后認知功能障礙會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延緩神經功能缺損的康復和認知功能的恢復,增加病死率和腦卒中的復發風險,而輕度認知功能障礙可以逐漸進展直至血管性癡呆〔6,7〕。盡管腦外傷患者發生認知功能障礙的比例高、危害大,但大多數情況下,家屬對腦外傷患者的關注仍僅集中在肢體功能障礙如肌體癱瘓、失語等方面,對其認知功能障礙卻知之甚少,認識嚴重不足〔8〕。
高壓氧可以減輕腦外傷引起的腦水腫,達到降低顱壓的作用;清除氧自由基,減輕腦外傷后缺氧引起的氧自由基對腦組織的損傷;明顯增加血氧含量、血氧分壓,增加腦組織毛細血管彌散距離,糾正腦組織缺氧狀態,使因缺氧而受損的腦組織得到修復。高壓氧有神經修復作用,可以使受損神經 修復和再生,促進血管的新生,有利于腦血管新的側支循環的建立〔9〕。本文結果顯示,治療組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符合上述報道。
認知活動是人的重要心理過程,是個體適應環境不可缺少的基本能力,包括感知、注意力、記憶力和思維言語等方面的內容。大腦作為人類這一高級活動的物質載體,它的結構受損必將影響認知功能,產生不同程度的認知障礙,最終發展到臨床上明顯的癡呆階段。腦外傷對認知功能各個方面的損害也并非是平衡的,主要以數字計算、構圖能力、概括判斷、注意能力等方面的影響較明顯,通常這些方面與職業工作關系較為密切〔10〕。本文中,治療后治療組NCSE評分總分、注意力、理解力、定向力、記憶力、命名、組織結構與判斷評分明顯提高,FIM評分總分及轉移、交流、自我照顧、社會認知單項評分也明顯提高。
總之,認知水平是反映腦外傷患者嚴重程度及預后的重要指標,高壓氧能降低腦外傷患者致殘率,提高療效,減少后遺癥,改善預后,恢復認知功能。
1 張春雷.認知功能訓練改善顱腦損傷后認知障礙22例報告〔J〕.中國臨床康復,2003;7(13):1969.
2 陳 罡,馮東俠,徐偉東,等.依達拉奉對中型顱腦外傷患者認知功能的影響〔J〕.海南醫學,2006;17(9):25-6.
3 代 欣,萬志榮.功能訓練對輕中度顱腦損傷患者認知障礙的干預效應〔J〕.中國臨床康復,2006;10(34):4-6.
4 李德明,劉 昌,陳天勇,等.認知功能的年老化過程、個體差異及影響因素〔J〕.中國老年學雜志,2003;23(3):156-8.
5 黃俊明,陳惠愛.高壓氧治療腦挫傷患者認知功能障礙的療效觀察〔J〕.現代康復,2000;4(5):734-5.
6 高春華,孫 濤,匡愛華,等.高壓氧治療顱腦損傷1200例療效分析〔J〕.寧夏醫學院學報,2000;22(6):429-31.
7 李 飛,陳 蕾,李 麗,等.高壓氧治療時機和療程對顱腦損傷療效的影響〔J〕.中國微侵襲神經外科雜志,2009;14(2):51-3.
8 尤春景,許 濤,歐陽多利,等.腦損害認知障礙與功能恢復的相關研究〔J〕.中華物理醫學與康復雜志,2003;25(3):158-60.
9 Fleming JM,Shum D,Strong J,et al.Prospective memory rehabilitation for adults with traumatic brain injury:A compensatory training programme〔J〕.Brain Inj,2005;19(1):1-10.
10 Knight RG,Titov N,Crawford M.The effects of distraction on prospective remembering following traumatic brain injury assessed in a simulated naturalistic environment〔J〕.J Int Neuropsychol Soc,2006;12(1):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