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志華 王德華(天津市海河醫院婦產科,天津 300350)
宮頸癌是婦女最常見的惡性腫瘤,在腫瘤發展的早期階段即可發生淋巴轉移,而淋巴轉移又是影響宮頸癌患者預后的重要因素之一〔1,2〕。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是作用于血管內皮細胞的生長因子,VEGF-C是VEGF家族成員之一,對腫瘤細胞具有促進新生血管形成的作用。研究證實VEGF-C在多種惡性腫瘤中的表達會有所增高,已經成為臨床公認的促進惡性腫瘤淋巴轉移的淋巴管生長因子〔3,4〕。本文旨在探討老年宮頸癌患者組織及血清VEGF-C的表達及其相關性。
1.1 研究資料 選取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和我院婦科收治的病理資料完整的老年宮頸癌患者38例,年齡60~79〔平均(67.34±5.21)〕歲,按照2009年國際婦產科聯盟(FIGO)分期,I期11例,Ⅱ期13例,Ⅲ期10例,Ⅳ期4例;鱗癌24例,腺癌6例;高分化6例,中分化24例,低分化8例;有盆腔淋巴轉移者14例,無盆腔淋巴轉移者24例。宮頸上皮內瘤變(CINⅡ期~Ⅲ期)患者40例,其中CINⅡ期24例,Ⅲ期16例,年齡54~73〔平均(65.23±11.31)〕歲。非宮頸疾病患者40例,年齡60~81〔平均(65.14±4.38)〕歲。入選的宮頸癌及CIN患者均病理檢查確診,活檢前未行放療及化療。病理診斷由2位以上高年資醫師獨立評定,結果一致。
1.2 標本采集及檢測方法 宮頸組織采取活檢取得,標本進行10%甲醛固定后常規脫水、石蠟包埋,以4 μm厚度進行切片備檢。抽取空腹靜脈血4 ml,在室溫下靜置30 min待自然凝固后以2 000 r/min離心處理10 min取得血清,-20℃條件下保存備檢。組織VEGF-C檢測采取免疫組化鏈霉素抗生物素蛋白-過氧化物酶法(免疫組化SP法),試劑盒為武漢博士德生物制劑有限公司生產的兔抗人VEGF-C多克隆抗體及SP免疫組化試劑盒,二氨基聯苯胺(DAB)顯色劑為福建邁新公司生產。血清VEGF-C檢測采取雙抗體夾心ELISA法檢測,試劑盒為美國R&Dsystems公司生產,嚴格按照試劑盒要求進行操作。
1.3 結果判讀 檢測結果由2位高年資病理醫師進行確認,組織VEGF-C表達先讀取光密度值,并且在高倍顯微鏡下對每張切片隨機讀取5個視野1 000個細胞,細胞質為淡黃色或棕黃色即為陽性,著色程度評分按以下標準進行〔5〕:基本不著色為0分,淡黃色為1分,棕黃色為2分,棕褐色為3分;陽性細胞所占百分率:陰性為0分,陽性細胞≤10%為0分,11% ~50%為1分,≥51%為3分。將著色評分與陽性細胞百分率評分相乘,如為0~2分即為陰性,3~4分弱陽性,5~7分為陽性,8~9分強陽性。血清VEGF-C檢測值采取吸光度值(OD)計算,其濃度通過標準品濃度和所對應的OD值計算,方程式y=0.003 7x+0.229 5。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7.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比較采用方差分析及兩兩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比較用χ2檢驗,相關性分析采取Pearson相關性分析。
2.1 組織及血清中的VEGF-C表達 組織VEGF-C陽性表達率、吸光度及血清VEGF-C濃度均以宮頸癌淋巴轉移組最高,其次為宮頸癌無淋巴轉移組、CIN組,正常宮頸組最低,各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表2。
2.2 宮頸癌患者組織和血清VEGF-C表達相關性分析Pearson相關性分析顯示,宮頸癌無淋巴轉移組Pearson相關系數r=0.782,P<0.01;宮頸癌淋巴轉移組 r=0.724,P<0.01,宮頸癌患者無論有無淋巴轉移,血清VEGF-C濃度與組織中VEGF-C表達均呈現正相關。
表1 各組組織中VEGF-C吸光度及血清VEGF-C濃度比較(±s)

表1 各組組織中VEGF-C吸光度及血清VEGF-C濃度比較(±s)
與宮頸癌無淋巴轉移組、CIN組、正常宮頸組比較:1)P<0.05;與CIN組、正常宮頸組比較:2)P<0.05;與正常宮頸組比較:3)P<0.05;下表同
組別 n 組織VEGF-C(吸光度)血清VEGF-C(pg/ml)40 3 732.18±1 987.39 10 231.42±982.31 CIN組 40 10 132.35±4 107.623)11 004.46±1036.783)宮頸癌無淋巴轉移組 24 27 189.08±5 092.432)12 967.38±983.492)宮頸癌淋巴轉移組 14 32 975.34±5 899.381)13 802.31±1221.211)正常宮頸組

表2 各組組織中VEGF-C陽性表達率比較(n)
VEGF是一組分泌型糖蛋白,其家族成員包括VEGF-A、VEGF-B、VEGF-C、VEGF-D、VEGF-E、P1GF、PDGF,其中 VEGFC是最重要的致淋巴管生長因子,在人體中主要在小腸、心臟、胎盤及卵巢等組織中有一定表達,并在多種惡性腫瘤中均有異常表達情況存在〔6~9〕。VEGF-C的受體分別為 VEGF R-2與VEGF R-3,在同一種組織中VEGF-C對VEGF R-3親和力明顯強于VEGF R-2,而VEGF-C與VEGF R-2結合會引起促血管生成作用,VEGF-C與VEGF R-3結合則會引起蛋白激酶B磷酸化,從而對多種功能細胞進行調控,保護淋巴管內皮細胞不被凋亡,保護淋巴管生成〔3,4〕。VEGF-C引起惡性腫瘤淋巴轉移的機制較為復雜,可能是通過提高腫瘤細胞的黏附能力、激活淋巴管內皮細胞上的受體、VEGF-C較強趨化能力、自身淋巴系統對腫瘤轉移提供了便利環境等環節實現〔6,10〕。
宮頸癌在中老年患者中最為多見,淋巴轉移是宮頸癌最為常見的轉移方式,國內外的研究表明是否存在盆腔淋巴轉移與宮頸癌患者遠期生存率關系密切,是影響患者預后的主要危險因素〔1,2〕。研究發現正常宮頸組織中VEGF-C不表達或僅偶有極少量的表達,而隨著宮頸疾病的逐漸發展,VEGF-C表達會逐級增強,CIN中VEGF-C表達會明顯開始增強,宮頸癌患者組織中表達最強〔5,11〕;并且有研究發現在CINⅢ期組織中VEGF-C表達與宮頸癌組織中表達無明顯差異性,顯示可能宮頸癌患者淋巴管生成在CIN時即已經開始〔10〕。研究發現VEGF-C的表達與宮頸癌的腫瘤分期及分化程度密切相關,分化程度低、腫瘤浸潤越深時VEGF-C表達越強〔12,13〕,這也進一步提示隨著宮頸癌的發展,VEGF-C成為促進淋巴轉移的原因之一。有學者對發生盆腔淋巴轉移與未發生盆腔淋巴轉移的宮頸癌患者VEGF-C表達情況進行了檢測,研究結果表明如患者發生盆腔淋巴轉移,VEGF-C表達會明顯高于未發生盆腔淋巴轉移患者〔14〕,從而也表明VEGF-C表達與盆腔淋巴轉移關系密切,具有預測宮頸癌是否具有淋巴管轉移的價值。
本文研究結果,也進一步表明VEGF-C在宮頸癌的發生、發展中有所參與,而且盆腔有無淋巴轉移的宮頸癌患者組織VEGF-C及血清 VEGF-C均存在統計學差異,進一步表明VEGF-C的檢測對宮頸癌有無淋巴轉移的檢測具有臨床意義。組織中VEGF-C與血清VEGF-C的相關性研究較少。本文對兩者進行了相關性分析,結果顯示組織VEGF-C與血清VEGF-C之間存在正相關,如臨床上檢測組織VEGF-C不便,則采取檢測血清VEGF-C具有同樣的臨床價值。這一研究結果與張頌婕等〔14〕報道的結果一致。
綜上所述,VEGF-C是一種能促進淋巴管生成的因子,在宮頸癌患者組織及血清中均存在表達升高,VEGF-C可作為評估宮頸癌患者是否存在淋巴轉移的檢測指標,而且組織VEGF-C與血清VEGF-C存在正相關,檢測血清VEGF-C表達具有與檢測組織VEGF-C同樣的價值,而且血清檢測更為方便、簡潔、創傷性更小,重復性高,提示血清VEGF-C檢測可以成為宮頸癌患者檢測是否有淋巴轉移的常規方法。
1 張 羽,杜小波,王 晉,等.宮頸癌預后相關分子標志物的研究進展〔J〕.華西醫學,2012;27(5):783-5.
2 赫東蕓,岳 瑛,奚 麗,等.影響宮頸癌預后的因素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09;24(9):1287-9.
3 張善蘭,錢曉萍,劉寶瑞.VEGF-C與腫瘤淋巴管生成和淋巴結轉移關系研究進展〔J〕.現代腫瘤醫學,2012;6:1274-7.
4 黃 輝,蔣宏玲,劉美蓮,等.VEGF-C/VEGFR-3與腫瘤淋巴結轉移研究進展〔J〕.中國醫藥導刊,2011;13(10):1723-4.
5 周鐵軍,向 麗,龔 莉,等.血管內皮生長因子-C及其受體在宮頸鱗癌中的表達及意義〔J〕.重慶醫學,2010;39(5):533-5.
6 郭 琳,張丹丹,王 強.VEGF-C與惡性腫瘤相關性的研究進展〔J〕. 山東醫藥,2009,49(7):113-4.
7 強化龍,詹曉東.喉癌組織中VEGF-C和VEGF-D的研究新進展〔J〕. 解剖與臨床,2009;14(2):135-6,139.
8 陳 玉,齊協飛.血管內皮生長因子-C與肺癌〔J〕.國際腫瘤學雜志,2009;36(6):434-6.
9 張喜軍,張杰武.VEGF-C及其甲狀腺乳頭狀癌關系的研究進展〔J〕.實用腫瘤學雜志,2009;23(11):89-90,100.
10 張紅平,黃云超,盧玉波.血管內皮生長因子C與宮頸癌的研究進展〔J〕. 醫學綜述,2010,16(2):219-21.
11 張紅平,余 晶,楊宏英,等.OPN、VEGF-C在早期宮頸癌中的表達〔J〕. 現代預防醫學,2012;39(3):577-80.
12 馮珊珊,王渠源,田紅雨,等.血管內皮生長因子C(VEGF-C)在宮頸癌血清中的表達及臨床意義〔J〕.中國婦幼保健,2011;26(25):3957-9.
13 張 紅,王言奎.血管內皮生長因子C在宮頸癌組織表達及其意義〔J〕. 齊魯醫學雜志,2009;24(4):304-5,308.
14 張頌婕,劉路玖,王渠源,等.老年宮頸癌患者組織和血清血管內皮生長因子-C檢測及其意義〔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2;32(13):28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