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琳 彭 杰 何錦文
1.★珠海市人民醫院/暨南大學醫學院第三附屬醫院檢驗科,廣東珠海 519000;2.海南醫學院理學院生物科學專業,海南海口 571199
丙型肝炎病毒顆粒直徑30~60 nm,含類脂外膜,是一種單股正鏈RNA病毒。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球丙型肝炎病毒(HCV)流行率約為3%,我國是丙肝病毒感染的高流行地區,抗-HCV流行率為3.2%[1],比全球丙肝病毒感染率偏高。據報道,慢性丙型肝炎患者10年內約有20%發展為肝硬化,肝硬化患者每年約3%發展為肝細胞癌。如何選擇一種靈敏、準確、及時的丙型肝炎病毒檢測方法, 對于丙型肝病毒的診療具有重要意義。目前,不同方法學檢測丙型肝炎病毒的特異性和靈敏度往往存在較大的差異。本文就實驗室對丙型肝炎病毒不同的檢測方法作對比分析。
收集2012年11月—2013年4月珠海市人民醫院感染科50例疑似HCV感染的血液標本,其中男性26例,年齡23~71歲,平均42.1歲,女性24例,年齡22~69歲,平均40.1歲。
抗-HCV ELISA診斷試劑盒購自珠海麗珠試劑股份有限公司,HCV膠體金試紙條 購自英科新創(廈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HCVCLIA試劑購自雅培貿易(上海)有限公司,FQ-PCR試劑購自深圳凱杰生物有限公司。主要實驗儀器:美國雅培I2000儀器,雷勃多功能酶標儀,全自動洗板機,數字顯示三用恒溫箱,黑馬低溫高速離心機,干式恒溫箱,美國Agilent Stratagene Mx3000P PCR擴增儀。
所有受檢者經禁食8~10 h后,次日清晨空腹抽取靜脈血5 mL于促凝管,以4000r/min的速度離心10 min分離血清,血清標本當天放置于-80℃以下存放,所有標本凍融不超過3次??笻CV-抗體檢測方法有:化學發光法、ELISA法、膠體金試紙法;HCV-RNA檢測方法:FQ-PCR-HCV法;操作方法和結果判斷嚴格按照說明書要求。上述試劑盒及儀器均一直處于穩定的室內質控,并取得良好的室間質評成績的工作狀態下。
采用SPSS 17軟件,采用χ2檢驗進行數據處理,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①50例可疑陽性標本中,HCV-CLIA檢測陽性為46例,陽性率為92%??笻CV-ELISA法陽性37例,陽性率為74%。膠體金法陽性32例,陽性率為64%。FQ-PCR法42例,陽性率為84%。P<0.05,有統計學意義,結果見表1。

表1 50例可疑丙肝病毒實驗室檢測方法學之間檢測結果比對
②將46例HCV-CLIA法陽性標本按照S/CO值≤2.0,2.019.01,共分成A,B,C,D組。A組共有6例,其中膠體金法、ELISA法結果均為陰性、FQ-PCR法陽性1例;B組共有8例,其中膠體金法共有陽性4例,ELISA法共有陽性6例,FQ-PCR法共陽性8例;C組共有10例,其中膠體金法共有陽性6例,ELISA法共有陽性9例,FQ-PCR法共陽性10例;D組共有22例,其中膠體金法共有陽性22例,ELISA法共有陽性22例,FQ-PCR法共陽性22例。P<0.05,有統計學意義,結果見表2。

表2 4組HCV-CLIA法S/CO值區間各方法學的陽性率的對比

表3 4組HCV-CLIA法S/CO值區間各方法學與PCR符合率的對比
③4組HCV-CLIA法S/CO值區間各方法學與PCR符合率的對比情況是,HCV-CLIA法S/CO值≤2.0共有6例,其中膠體金法、ELISA法的符合率均為66.67%,HCV-CLIA法符合率為33.33%。HCV-CLIA法S/CO值2.019.00共有22例,膠體金法、ELISA法、HCV-CLIA法與PCR法的符合率均為100%。P<0.05,有統計學意義,結果見表3。
丙型肝炎嚴重威脅人類健康,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后表現為較為復雜的病程,由急性期、慢性期直至發展成肝硬化、肝癌,還有隱匿性HCV感染。準確、可靠的HCV 實驗室檢測技術是預防與控制疾病并進行有效病程預后和藥物治療的前提。因此,探索一種簡便快捷、重復性好且窗口期短的HCV檢測方法,可以有效地對丙型肝炎病毒進行篩查?;瘜W發光分析法作為一種靈敏度高、線性范圍寬的檢測方法,目前已廣泛應用于醫藥、生物、食品、環境和微生物等領域的檢驗分析[2],特別是在醫學檢驗中得到了廣泛應用[3-4]。本文結果顯示,在丙型肝炎病毒(HCV)實驗室的檢測方法學中,CLIA法檢出靈敏性和特異性顯著高于ELISA法、膠體金法,但是當其S/CO低于或等于2.00時,假陽性率顯著增高。雖然CLIA法在低含量時假陽性率偏高,但相比較而言HCV-CLIA法具有操作簡便、快速、重復性好等優點,尤其適合大批量抗-HCV的篩查[5]。
膠體金法和ELISA法檢測丙型肝炎病毒抗體相對來說敏感性低,金標法檢測靈敏度較ELISA法略低,兩法結果無統計學差異。在丙肝感染早期,由于大多數丙肝感染者體內丙型肝炎抗體尚未出現,不能通過ELISA法和膠體金法檢測HCV抗體作為臨床診斷。對于高度疑似的急性HCV感染者,如肝功能損傷,ALT水平異常升高者,而ELISA法或膠體金法檢測丙型肝炎病毒抗體陰性時,需進一步用化學發光法進行檢測,如有必要可做病毒核酸檢測。
丙肝病毒抗體檢測有助于丙肝的早期發現和治療。目前國內外大多數以丙肝病毒抗體陽性來證實丙肝病毒感染,由于病毒感染窗口期的存在,如何選擇檢測方法對丙肝病毒是否感染至關重要。丙肝病毒抗體檢測陰性不能完全排除丙肝病毒感染。有文獻報道丙肝抗體陰性仍有0.16%丙肝病毒核酸陽性[6]。
隨著免疫學及免疫學技術的飛速發展,HCV 檢測不論在方法學還是在臨床應用上,均取得了較大進展,但每一種方法均有其各自的優缺點,這直接決定了該方法的臨床使用程度和其結果的可比性。丙型肝炎病程進展較為復雜,早期不易檢出,急性期與慢性期難以區別,很多為隱匿性感染,更不易被發現,慢性化進程難以監控。因此,選擇簡便、快速、靈敏度高、特異性好的方法學對丙型肝炎早期的診斷尤其重要,以利于早期確定丙型肝炎感染,合理制定藥物治療方案。
[1] 戴志澄,祁國明.中國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學調查(上卷),1992-1995[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1995:60-71.
[2] 馬明湘,郭屏,肖友益,等.地震災后短期疾病譜的變遷及醫療預防應對措施探討[J].中山大學學報:醫學科學版,2008,29(4):372-374.
[3] 王正國.實用創傷救治指導手冊[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23-25.
[4] 陳先云,陳蜀嵐,劉華.地震傷員開放性傷口感染相關因素及目標監測[J].四川醫學,2009(5):17-20.
[5] 姚仁南,陳復,興陳玲,等.化學發光免疫分析法檢測獻血者HCV抗體的應用評價[J].中華全科醫學,2011,9(3):450-453.
[6] 雷永良,紀勇平,吳麗雅.抗-HCV檢測陰性獻血者HCV-RNA流行率調查[J].中國輸血雜志,2002,15(4):264-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