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臻臻
(天津城市職業學院,天津 300250)
隨著高等職業教育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高職教學目標所提倡的“實用為主,夠用為度”也因為適應社會對實用人才的需要,日益受到肯定。社會的發展對英語聽說交流能力的要求也使越來越多的高職院校對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反思和改革。雖然很多高職院校都進行了不同程度的教學改革,使用了新的教學法,調整了教學內容,但是傳統課堂教學教具有限,很多豐富的教學資源使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也影響了教學效果。傳統的聽說教學模式是以教師為主在錄音機和錄音材料的輔助下進行教學,教學過程以學生練、老師解釋糾正為主,這既沖淡了語言的實際交際功能,也割裂了語言中聽說的互動關系。因此,要彌補傳統教學的劣勢就要引入能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和積極性的新的教學手段。
認知心理學家Chomsky認為,第二語言習得是一個內化過程,也就是一種認知行為。人的智能結構和認知能力是人類大腦生物學結構所固有的,一旦受到外界刺激和驅動就能被激活,產出知識和語言。[1]
克拉申提出的習得理論認為,習得是一個潛意識自然的學習過程,克拉申強調在自然的語言環境中才能產生“習得”,而習得是學習者掌握第二外語的唯一途徑。
多媒體教學利用學生易于接受的視頻、文字和聲音等教學素材,刺激學生的感官,強化他們對所聽所見的理解和記憶,從而逐步提高語言的感知能力,為學生提供有效的語言輸入輸出的機會。
教育部在2004年提出:“新的教學模式應以現代信息技術,特別是網絡技術為支撐,使英語教學不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朝著個性化學習、自主式學習方向發展。”《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明確提出,“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要使學生在掌握必需的文化知識的同時,具有熟練的職業技能和適應職業變化的能力”。這要求高職院校校本教材的開發必須適應社會對技能型人才的需要。與本科院校不同,高職院校學生生源多樣化,有中職學生、秋季高考學生和春季高考學生,這些學生原有的英語基礎相差較大,尤其是聽說基礎,傳統的中學教育都是“啞巴”英語,這讓高職英語聽說教學很難推進。網絡為教學過程提供了很多資源和便利,與傳統課堂教學相比,網絡教學在教學資源的現代化、多元化,教學互動方式的廣泛性和活躍性方面更具優勢。因此,基于網絡環境和多媒體技術的聽說教學模式的建立和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已成為高職英語聽說教學模式改革的主流方向。
從2011-2012學年第一學期開始,我們選擇經管系4個行政班作為實驗對象,其中兩個班作為實驗組,另兩個班作為對照組。在開展新的教學模式前,對這4個班的學生進行了統一的聽說測試(聽力部分占50%,口語交流占50%,滿分為60分),通過表1,可以看出聽說測試成績無顯著的差異。為了使數據更為客觀,實驗組與對照組都采用了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的《大學英語》(全新版)聽說教程。在網絡環境下采用的是《大學英語》(全新版)綜合教程的網絡教學系統。實驗組和對照組任課教師相同,課時相同,但分別采用不同的教學模式。

表1 實驗前兩組成績對比
教學模式的實施分為三個步驟:1.課前預習;2.課堂教學;3.課后上機自主練習。我們采取“1+2+3”以理論教學輔助學生上機自主練習的新的教學模式,即學生按照教學計劃進行1課時的預習;教師有針對性的進行2課時的課堂教學;學生課下根據對課堂內容的吸收情況自主進行3課時的人機對話練習。
課前預習階段。學生對即將學習的單元內容進行自主預習,包括:文化背景的差異的了解,查找生詞,熟練地朗讀口語常用句型。
課堂教學階段。以教師講解和糾正學生發音為主。這一階段起到的是承上啟下的作用。教師對學生自主預習部分出現的生詞和句型進行詳細地講解,一方面調整學生預習的偏差,幫助學生找準學習的重點;另一方面通過課堂練習幫助學生糾正發音,讓學生在上機口語練習階段更有效率,不會因為發音不準出現“止步不前”無法進入下一環節練習的情況。
上機自主練習階段。上機自主練習是每周3個課時,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時間自行在語音室和圖書館的網絡中心進行學習。語音室和網絡中心配備有教師機和學生機,分別由服務器控制并聯入學校局域網。教師將用戶名和密碼分配給學生,學生登陸系統進行學習。學生機裝有《大學英語》(全新版)綜合教程的網絡教學系統,該系統下設10個分級,每個級別中有10個學習單元,每個單元分聽說兩部分,兩部分學習內容相同,學生要先聽、再寫,最后再進行人機對話練習。學生沒有權限挑選學習的級別或跳過聽力部分直接進入其它練習部分,這樣既能保證學生按照教學計劃循序漸進地學習,又能通過聽、寫、說的練習對所學知識點強化記憶,進而牢固掌握。教師可以通過教師機監控及了解學生的學習進度和學生的學習效果,掌握學生自學中出現的問題,并及時調整教學內容,對上機次數不多,學習內容完成效果不好的學生及時督促。在期末時,教師可以導出學生學習模塊的成績,按百分比計入英語期末總成績,這樣可以有效地督促學生進行自主學習。
通過我們轉變教學思路、改變教學場所、靈活掌握學習時間,以及有效應用網絡和多媒體技術一年的教學實踐,體現了高職教育“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也實現了學生由對教師的依賴到獨立學習的轉變。大量生動有趣的音、視頻教學資源和文本資源,不僅可以滿足學生自主學習的要求,還可以通過網絡設置實現教師和學生不限時間和地點的交流和互動,因此,基于網絡和多媒體的聽說教學改革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表2是經過一年的教學實踐后,實驗組和對照組統一進行的相同測試內容的成績統計。

表2 實驗后兩組成績對比
需要指出的是,為了使實驗數據更為客觀,這一次的測試在難度與實驗前的測試相比提高了,聽力部分中,生詞量提高了30%,句型結構中從句的使用量提高了20%,語速不變仍為標準語速。
對比表2和表1,可以看出,實驗組聽力部分的平均成績提高了42.8%,口語表達部分的平均成績提高了58.5%;而對照組經過一年的學習后,聽力部分的平均成績提高了23.1%,口語部分的平均成績提高了26.4%,實驗組聽說能力的提高較對照組更為顯著。此外,實驗組68%的學生在調查中肯定了教學模式改革的效果,認為聽說的學習不再枯燥,擺脫了課堂“大班”教學帶來的不好意思開口的尷尬狀況,學生認為人機對話更有趣,單元升級帶來的學習滿足感更加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在口語測試中,實驗組的學生在詞匯量、句型結構的復雜性和準確性方面較對照組要好。
實施新的教學模式一年來,實驗組學生的聽說能力有了顯著的提高,研究達到了預期的目標,為學生提供了充足的語言實踐環境,調動了學生提高聽說能力的積極性,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網絡和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強化了學生在教學中的主導地位,學生在體驗中學習聽和說,在不斷地練習中,也體驗了成功學習英語的滿足感,從而更利于形成英語學習的良性循環。
[1]高翔.語言輸入理論的認知分析[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5,(6):15.
[2]張建青.論英語教學應加強聽寫訓練[J].外語電化教學,2004,(2).
[3]戚宏波,顧群超,徐雪娟.基于網絡和多媒體的大學外語自主聽力教學模式初探[J].麗水學院學報,2006,(2).
[4]賈玲華.多媒體教學網絡與英語視聽說教學[J].中國電化教育,20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