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建功
[摘要]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中小企業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在促進科技進步、增進就業、擴大出口等方面發揮了不可忽視且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總體而言,我國中小企業仍然是一個特殊的弱勢群體,在與大企業的競爭中處于劣勢,特別集中地反映在很多突出問題上。
[關鍵詞]中小企業 發展現狀 應對對策
[中圖分類號]C2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5158(2013)05-0265-01
改革開放20年以來,中小企業蓬勃發展。中小企業在經濟社會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用,它們是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生長點。進幾年來,每年1500億美元左右的出口貿易額中,中小企業占到60%。中小企業的發展對于拉動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保證經濟增長目標的實現都將起到重要的作用。
一、中小企業發展問題現狀
(一)缺乏融資渠道,資金困難。
由于中小企業經營期限較短以及很少能提供經過審計的財務報表,使得企業與債權人之間的信息極度不對稱。為了防止道德風險和逆向選擇對債權人可能帶來的損害,債權人在與中小企業訂立的債務契約時,往往要求更高的利率和更嚴格的條款,從而使得代理成本變得更高。此外,中小企業缺乏大企業所擁有的發行股票、債券等直接融資手段,故其資金還主要來源于金融機構。由于商業銀行的信貸制度主要是針對國有大中型企業制定的,使得銀行信貸資金向“大城市、大企業、大行業”集中有進一步強化的趨勢,中小企業貸款難問題進一步突出。這將直接影響中小企業的擴大再生產和技術創新投入。
(二)治理結構不合理,自身素質不高,市場行為不規范,競爭力不強。
與大型企業相比,中小企業人員整體素質不高,經營管理水平普遍較低,依法經營、誠實守信概念淡薄,侵犯職工合法權益的現象時有發生。許多中小企業經營銷售過度依靠低價或以污染環境、浪費資源為代價參與競爭。甚至受經濟利益的驅使,部分中小企業采用偷工減料的方法降低成本,制作虛假廣告,夸大公司的實力以進行不正當的競爭。
(三)生產技術水平低,組織和產業結構不合理,特色不鮮明。
目前我國中小企業經濟增長方式仍以粗放型為主,仍然依靠大量資金投入,與集約型增長方式和目標差距較大。組織和產業結構有“大而全”、“小而全”的問題,有低水平重復建設、重復投入的問題,還有企業之間缺乏社會化、專業化分工協作的問題,主業不突出。在協作配套生產、勞動密集型產業、服務業等可以發揮特色的領域,中小企業發展不足;在資源開采、原材料生產等產業集中度要求較高的領域,小企業過多。
二、中小企業應對策略
(一)減少消耗,以度危機
我們的企業要向自然界的動物們學習,冬天時盡可能降低自身消耗,只管控好心臟、呼吸等關鍵環節,以挨過寒冬。企業也是如此,此時能不花的錢盡量不花,降低非必要性開支。消減企業中可有可無的部門;減少不必要的開支;控制營銷投入;減少成品、半成品、原材料的庫存量;取消不必要的擴張計劃等。當然,戰略性擴張與儲備等計劃除外,但必須嚴格控制在風險線以下才能實施。
中小企業很多還都是粗獷式經營,管理成本很高,浪費很大。此時應該加強成本控制與管理,解決各種浪費與消耗問題,財務方面要嚴格監控資金鏈的健康運轉,減少負債,增加資金流動性,減少呆壞賬。經營上要縮短經營周期,放下架子與貪念,不過分苛求經營的高利潤率,因為高利潤率往往伴隨著高風險與激烈的競爭,可以選擇利潤率雖低,但風險小,競爭相對較小的經營方式,把功夫放在如何提高周轉率上。
(二)彈性營銷投入
中、小企業在進行營銷活動時,常陷入非黑即白的二分法迷思之中:遇到市場環境不利,要么加大營銷費用的投入,想以強勢營銷的方式沖出市場困局。還有一些企業則是遇到這樣的情況就大幅減少,甚至徹底停止營銷活動,以求降低成本,減少損失。其實,對與錯之間就看你怎么把握,就是一個尺度的問題,把握正確,危機就會轉化為機會。
在營銷投入上我們很多中小企業也存在資源浪費的情況。現在市場不景氣,營銷投入就要精打細算了,要避實就虛,不進行大規模、高投入,風險性大的營銷投入。減少大眾化廣告傳播和品牌傳播費用。可以專攻一個點,或進行低成本營銷,比如口碑營銷、網絡營銷等。營銷操作的原則是投入要小,方法要巧。
(三)切實為中小企業解決發展難題,努力優化中小企業發展環境。
首要任務是要突破資金瓶頸制約,切實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首先要充分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營造中小企業融資良好環境。按照《中小企業促進法》,加大對中小企業財政投入,建立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其次要加快融資擔保體系建設,搭建中小企業融資平臺。按照“政府引導,市場運作,規范管理”的要求,大力發展一批為中小企業融資提供擔保服務的政策性、商業性、互助式會員制等多種形式的擔保機構建立和完善信用擔保風險補償機制和管理體制,提升擔保機構的擔保能力和抗風險能力。第三要要積極引導金融機構,進一步轉變觀念,開發適合中小企業的信貸品種,拓展商業信貸空間,為中小企業提供良好的信貸服務。第四要進一步提升中小企業融資能力,加強誠信教育,規范財務制度,主動加強與銀行的溝通,爭取金融部門更大的信貸支持。第五要調動民間資金。鼓勵中小企業積極采取民間借貸、同業拆借、建立民間互助資金等多種形式,廣泛吸納民間資金,加快企業發展。
另外要強化行政和社會化服務,切實解決中小企業外部發展環境不寬松的問題。首先要進一步改革行政審批制度,規范行政行為,強化政府部門服務意識。凡是對企業有利的事,都要大開“綠燈”,該放行的盡快放行,怎么有利于企業發展就怎么辦。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到企業亂收費、亂罰款、亂攤派,下決心把企業的負擔減下來,為中小企業發展創造寬松的環境。其次要加快推進中小企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按照“整合資源、規范運作、突出重點、全面推進”的方針,整合和規范現有中間機構,以此為基礎,重點圍繞融資擔保、信用評價、信息服務、教育培訓、管理咨詢、科技創新、創業輔導、政策法律服務等建立8大中小企業服務體系,努力優化中小企業發展環境。第三要進一步加強對中介機構的監管,提升中介機構為中小企業服務水平。
(四)切實加強領導,努力營造扶植中小企業發展的良好氖圍。
發展中小企業關鍵在于強化組織領導,狠抓工作落實,要堅持把中小企業發展作為重點,長期扭住不放。一是要切實抓好各項政策的落實。政策是經濟發展的保障。要逐條清查梳理政策的落實情況,切實避免制定政策與落實政策的脫節,認真研究和吃透政策,找準政策與實際工作的最佳結合點,用足用活政策。二是以開展效能革命為契機,加大經濟軟環境治理力度。各級各部門要確保政策貫徹到位,不出“中梗阻”,不能從部門或局部利益出發,合意的就辦,不合意的就頂著不辦,要為中小企業發展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三是要把中小企業放到全市經濟發展全局的高度統籌考慮,關心支持中小企業的發展。
中小企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市場經濟不可缺少的主體,是活躍市場、繁榮市場的細胞。中小企業健康發展不僅需要改善中小企業的自身條件,而且更需要加快完善政府扶持,從政府到銀行及企業等各方都必須密切配合,才能建立起中小企業自身發展的有效機制,徹底解決中小企業面對的問題,使中小企業正常、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張元軍.中小企業發展困難的成因與對策.金融參考,2002.2
[2]曹艷春.論我國中小企業的生存與發展.農場經濟管理,2002.3
[3]陳風新.我國中小企業發展面臨的問題及對策.河北科技師范學院學報,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