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同性 李超亞
【摘 要】河南大有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耿村煤礦借“五優”礦井創建的東風,以內部局域網絡建設為平臺,全面開展了礦井信息化建設工作。對全礦網絡計算機進行了更新換代,將內部局域網絡使用范圍從局部擴大到機關各科室和生產區隊,并實現了與集團公司信息網絡的對接。
【關鍵詞】信息化;數字化;智能辦公
多年來,煤炭企業對信息化建設的投入在逐步增加,信息化意識也逐漸增強,企業管理水平也逐步提高。信息化程度是伴隨著企業生產的需求而逐步提高。
我國煤礦的建設重點是煤礦數字化瓦斯遠程監控系統、井下人員考勤定位遠程管理系統及煤礦安全生產管理信息化系統零散子系統;企業信息化網絡以軟件為基礎的綜合自動化信息集成平臺,將各分散的生產過程控制系統、安全監控系統集中一個平臺管理,初步實現安全、生產遠程監測。
河南大有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耿村煤礦作為國有骨干礦井,耿村煤礦認真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依托科技進步,發揮信息化優勢,帶動全礦干部職工勇于奉獻、精誠團結、敢于超越的優良作風,在信息化建設方面都取得了較好的業績。加大安全管理力度,科學組織原煤生產,加強煤質管理,強力組織外運,我礦安全生產平穩發展,各項經濟指標均創歷史最好水平。礦井先后榮獲“全國文明單位”、“全國五一勞動獎狀”、“全國煤炭系統文明煤礦”、“全國煤炭工業特級安全高效礦井”、“全國特級質量標準化礦井”、“全煤科技創新型礦井”、河南省“五好基層黨組織”、河南省“五優礦井”等榮譽稱號。對信息化建設也逐步提高,在實際工作中也取得了成功。
一、健全工作制度,加強組織機構與基礎網絡建設
1、建立了主要領導負責的信息化建設領導機構。設立了專門的信息化工作機構和團隊,成立了由機電礦長負責的信息化建設領導小組,并在機電區下設具體執行機構——耿村煤礦信息化建設辦公室,具體負責耿村礦網絡建設和擴建、辦公網維護、信息化項目建設等職能工作。每年的經費預算中設有專項信息化建設經費,并確保資金落實到位。通過制定科學的信息化建設實施規劃和嚴格的獎懲激勵制度,使信息化建設得到了循序漸進,有序推進。
2、各職能系統間實現了資源的共享和融合。2008年7月投資360.48萬元新建了網絡信息管理系統,包括機房系統、綜合布線系統、網絡系統、服務器及存儲系統和網絡安全系統。為全礦各種信息化項目的實施提供了硬件基礎和堅實保障。
3、是加大了OA智能辦公系統網絡建設。耿村礦于2008年新上了OA智能辦公系統,實現了無紙化辦公。軟件系統采用集團公司統一的OA辦公軟件,并依據我礦實際管理模式的需要補充了門戶網站、區隊考核系統、倉庫管理系統、安全生產管理系統、精細化管理系統等軟件模塊。在辦公網系統的基礎上,耿村礦還相繼搭建了醫院信息管理系統、機電設備考核管理系統、電話費計費系統、材料管理系統、稱重管理系統、監控管理系統、工資核算管理系統。同時與集團公司辦公網實現聯網對接,建設了專項資金管理系統、督監考核系統、財務管理系統、醫保系統、調度管理系統等信息化系統。這些項目的相繼實施,極大地提高了管理自動化水平。
二、依靠科技進步,打造信息化礦井
1、加強了安全監控系統建設。安全監控系統主要采用由北京仙島新技術有限責任公司生產的KJ66監測監控系統,2007年底按照AQ1029-2007規范升級后型號為KJ66N,系統安裝監測分站12臺,瓦斯傳感器、溫度、風速、瓦斯抽放、斷電控制器等傳感器110臺,實現了安全監測系統和集團公司的聯網。安全監測地面中心站裝備工業控制計算機2套,配備了交流穩壓電源和UPS電源系統,在調度室安裝了工業電視系統和大屏幕工業圖形顯示系統,安全生產監控系統實現了24小時對礦井采掘工作面、井下主要巷道和機電峒室環境參數和礦井生產系統設備運行情況進行實時監測,并實現了對采掘工作面瓦斯超限實施自動斷電控制。在礦領導辦公室和主要職能部門安裝了計算機圖形終端,實現了安全監測計算機和管理計算機的一體化聯網,使礦領導、生產調度室、通風調度能夠通過大屏幕顯示系統和計算機終端,隨時了解和掌握礦井安全生產情況。
2、加強井下人員定位系統建設。礦井人員定位主要采用了重慶煤科分院生產的KJ251A人員定位系統,在礦井主要巷道和采掘工作面上下巷安裝了讀卡器,井下生產單位、輔助單位和機關主要生產科室人員全部安裝了人員定位標識卡,在調度室安裝了人員定位系統圖形終端,能夠動態顯示井下人員分布情況和礦井下井總人數,能夠及時、準確的將井下各個區域人員及設備的動態情況反映到地面計算機系統,使管理人員能夠隨時掌握井下人員、設備的分布狀況和每個礦工的運動軌跡,以便于進行更加合理的調度管理。當事故發生時,救援人員也可根據井下人員及設備定位系統所提供的數據、圖形,迅速了解有關人員的位置情況,及時采取相應的救援措施,提高應急救援工作的效率。
3、積極推廣應用先進科學技術,改造礦井主要生產環節,促進數字化礦井進程。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科技的發展,為煤礦走安全高效之路插上了騰飛的翅膀,耿村煤礦為適應煤炭生產快速發展的要求,瞄準國內外最新技術裝備,積極開展了以“礦運輸系統改造”為主要課題的技術研究;為原煤生產大幅度跨越做出了積極的貢獻。同時,對井上下儲裝運系統、供電系統、通風系統也先后進行了擴容、增能等多項技術改造升級,使礦井的綜合提升能力和防災抗災能力都有較大幅度的提高,為生產的快速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可以說,耿村煤礦近年來原煤生產的快速增長,與信息化的發展進步是密切相關的。
三、信息化建設持續推進,數字化礦井已現雛形
礦井信息化建設是實現煤炭工業產業升級的戰略性步驟,代表著當今煤炭工業發展的方向。借“五優”礦井創建的東風,以內部局域網絡建設為平臺,全面開展礦井信息化建設工作。對全礦網絡計算機進行了更新換代,將內部局域網絡使用范圍從局部擴大到機關各科室和生產區隊,并實現了與集團公司信息網絡的對接。按照綜合自動化系統建設總體規劃要求。重點抓好以辦公自動數字化為依托的 “五大信息化系統”的調整和完善。除正在使用的井上下安全生產監測系統、工業電視系統、井下人員定位與考勤系統外,又建立完善覆蓋全礦井的自動化辦公系統,井下運輸信集閉管理系統,井下無線通訊和地面無間斷通訊系統并投入使用,使礦井的信息化、自動化水平得到進一步提高。
耿村煤礦的計算機信息化、工業控制自動化工作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目前已初步形成了包括機電綜合自動化、安全監測監控、井下人員定位、井下小靈通通訊、井下軌道信集閉、電力監測監控、防滅火束管監測、生產調度管理、工業電視監控、沖擊地壓微震監測、和諧社區監控、職工養老統籌、OA辦公系統等13個子系統。這些系統的成功運行,不僅是現代化礦井的集中體現,同時,對近年來礦井原煤產量的大幅度提升發揮了積極重要作用,尤其在礦井安全管理、生產指揮和和諧礦區建設等各個方面都發揮了積極地作用,為煤礦的快速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四、總論
煤礦信息化建設的發展趨勢隨著國家對煤礦安全生產、信息化建設的要求,以及煤礦本身對信息化技術的迫切需要,我國煤礦的信息化建設已經進入一個飛速發展的階段。信息化技術將在煤礦的發展建設中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隨著煤炭企業信息化的發展和信息技術的不斷應用,將大大提高煤炭企業全方位的科技含量和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大幅提高安全生產的保障水平,創造可觀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