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敏 金新
【摘 要】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對培養大學生就業能力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高校應高度重視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以職業生涯規劃提升他們的就業能力。本文從大學生嚴峻的就業現狀出發,論述了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能力的關系,并就加強職業生涯規劃,提高大學生就業能力提出了建議,以期對大學生就業提供幫助。
【關鍵詞】職業生涯規劃課;大學生;就業能力
一、大學生就業現狀的嚴峻
眾所周知,自1999年高校大規模連年擴招以來,我國出現了大學畢業生就業難問題。大學生就業形勢目前很嚴峻,且今后若干年前景不容樂觀。大學畢業生就業問題成為中國社會問題中排序在前幾位的重要問題,大學生就業形勢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之一。隨著我國的高等教育進入大眾化的新階段,高校畢業生的就業日益走向市場化,而就業形式的多元化、多樣化使他們在擇業、就業中面臨更多的選擇,應對日益嚴重的就業形勢,加強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指導,做好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對學生、學校和社會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能力的關系
(一)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對大學生就業能力的影響
關于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對大學生就業能力的影響很多人研究過,如吳航在《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對大學生就業能力的影響》講座中,結合獨立學院學生的特點論述了對大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設計的必要性,并提出了通過職業生涯規劃設計對增強獨立學院學生就業能力的可能預測;關于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對獨立學院學生就業能力的影響,吳巍在《華章.教學探索》中發表了一篇《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對獨立學院學生就業能力的影響》的文章。
趙莉在《試析無邊界職業生涯背景下大學生就業能力的培養》中將無邊界職業生涯規劃和大學生就業能力結合,研究了無邊界職業生涯背景下大學生就業能力培養,提出了在無邊界職業生涯時代,大學生應著力做好無邊界職業生涯規劃、培養就業軟實力,并多渠道培育社會資本,以提高自身就業能力。
(二)貧困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能力的培養
李敏在《職業時空》探討了《貧困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能力培養》,提出了對貧困大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更顯必要性和重要性,分析了貧困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內涵意義及其與就業能力的關系,并從高校和貧困生自身兩個方面提出了以職業生涯規劃提升就業能力的途徑。
(三)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能力對就業力關系的實證研究
關于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能力與就業能力開發的關系,有人專門進行了調查,他們通過國內外對就業力極其構成要素的分析以及大學生就業力的影響因素的分析,得出大學生就業力的提升與職業生涯規劃能力的提升有一定關系。還有人對對影響大學生職業能力的八個因子進行分析,即自我認知能力、職業認知能力、生涯規劃意識、目標管理能力、職業定向能力、計劃執行能力、反饋與調控能力與自我提升能力,從中得到影響大學生規劃能力的幾個因子中得分高低情況,由此有針對性的、系統性地提出提升大學生職業能力的方法和對策,從而提出促進大學生就業力提高的方法。此外,宿州學院通過職業規劃設計和創業比賽提高學生創業就業能力,這些研究都證明了加強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能力能夠有效的提高大學生的就業能力。
三、加強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提高其就業能力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對培養大學生就業能力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高校應高度重視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以職業生涯規劃提升他們的就業能力。
(一)高校重視,重在落實
首先,高校要認識到職業生涯規劃對大學生發展、對學校的發展的重要性,要做好宣傳工作,讓學生主動地,熱情地參與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 其次,實施全程的指導。針對不同年級,確立不同目標,給予全程指導。
一年級(適應階段):結合入學教育灌輸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要性,明確自己的未來從大一就開始設計的意識;培養大學生自我認知能力、自我定位和探索職業定位的能力,并通過一些心理測試和職業測試、成長經歷的尋求等手段確定自己的興趣、個性、能力、價值觀等明確自己將來的職業錨。
二年級(探索階段):進行就業能力的培養指導,如開展“大學生應具備的能力與素質”;通過各種渠道培養學生的職業素質;幫助學生塑造和完善自我,提高綜合素質。
三年級(拼搏階段):在這個階段職業生涯指導的重點是培養大學生提高與職業相匹配的各項能力,通過參加兼職、社團組織以及社會活動等,鍛煉自己的實踐能力;同時檢驗自己的知識技能,提高自己的責任感、自信心、主動性和受挫能力;提高表達和溝通及交往能力,獲取相關的職業資格證書。
四年級(沖刺階段):針對學生擇業期間的特點和問題,進行就業形勢與信息的服務;加強就業面試技巧、心理調適等方面的就業指導;引導其主動走向社會尋找鍛煉機會。
最后,建立專業指導隊伍。高校要建立專業化、職業化、專家化團隊,給學生以最佳的指導。專業導師可以在學生的學業、專業方面給予全面的指導;心理咨詢師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分析自己,給自己一個準確的定位;就業指導員則可以幫助學生分析就業形勢,幫助其確立擇業取向;輔導員應該是協調各個環節的銜接工作。這些成員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不僅可以預防學生職業上的盲目性,還可以提高總體的就業率,實現社會人才資源的優化配置。
(二)自身定位,加強修養
(1)自我剖析和定位。自我剖析就是全面地認識自己,了解自己。自我剖析包括很多內容,比如自己的價值觀、興趣、愛好、特長、智商、情商、以及協調、組織管理能力。只有擺正自己的位子,相信自己的實力才能做出正確的決定。同時要了解自己的專業情況,給自己一個恰當的定位。專業知識的學習不僅僅會影響到學生的思維方式,行為方式,還會影響到自己的一生。對于專業不了解,很難制定目標,學習就缺乏動力,學業、職業生涯的規劃也就缺乏相應的儲備,因此要在了解自己的專業、客觀分析自己的基礎上,揚長避短,樹立正確的擇業觀。 (2)了解專業需求,做好職業準備。社會需求是影響大學生進行學業、職業生涯規劃的外部條件,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他們的職業規劃的現實意義。應該通過各種途徑了解社會的需求,特別是與自己專業相關的行業,再結合自身的情況,以達到有的放矢的規劃目標。同時,在大學期間還應該尋找更多的鍛煉機會。例如,可以在學生會、社團等擔任適合自己的職務,積累經驗,鍛煉自己各方面的才能,培養所需要的素質;也可以利用課余時間參與社會實踐活動,提高自己的責任感和受挫能力。(3)建立合理知識結構。扎實的專業知識和較強的動手能力是將來開展工作的基礎,也是實現職業理想的支撐。因此要構建合理的知識結構,這需要廣博與精深的結合,不僅對自己所從事的專業知識和技術掌握有一定的深度和廣度,還要通曉和熟悉相關的基礎知識。加強自己的基本技能的訓練,如:語言技能、網絡技能、綜合技能等。
參考文獻:
[1]王錦溪, 張輝. 大學生就業心理與職業生涯規劃現狀分析[J].繼續醫學教育.2010,(5)
[2]郭正斌.論職業生涯規劃對大學生成長及就業的作用[J].渭南師范學院學報.2009,(6)
[3]徐德斌.強化職業生涯規劃指導 有效提升大學生就業力[J].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09,(4)
[4]于忠國.基于職業生涯規劃的大學生就業指導研究[D].天津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