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東野
目前許多家長和教師過分強調兒童在語言、計算方面的發展,認為孩子只要多識字、會數數、能做題,就是聰明的好孩子。其實不然,孩子教育是一個全面的、系統的教育。我們應該讓孩子在德、智、體、美、勞各方面都得到發展。
就根據我近幾年的從教實踐及有關理論,談一談美術教育對孩子成長所起的作用。
1 興趣比繪畫更重要
幼兒階段繪畫興趣是最重要的。首先讓孩子觀察大自然的風景,觀察生活,讓他們感知這個美好而又神奇的世界,然后再以游戲的形式,讓他們用五顏六色的筆自由自在地表現自己的感情。這個時期的幼兒尚不具備文字、數字等手段進行交流的本領,繪畫信手涂抹也可以達到一定的交流目的,產生心理上的滿足。針對孩子這種心理特點,繪畫的最初啟蒙應以興趣為主。
2 繪畫可以發展孩子的觀察力、想象力、記憶力和感受力
1、要想提高孩子觀察能力,必須訓練孩子視覺的敏銳性。上課時教師有意識地引導孩子對圖形進行觀察、分析,如畫小雞,引導孩子觀察頭、眼是圓形,身子是橢圓形,嘴是折線,爪子是斜線,翅膀是彌線,這樣有了興趣,自己能獨立用幾何圖形組成一個畫面。隨著畫面的不斷復雜化,幼兒的觀察能力得到了鍛煉。
2、如何在繪畫中調動孩子的積極性,激發其想象力呢?首先給孩子一個圖形,要求幼兒以該圖形為原型畫出個體的圖形,如給出長方形,要求幼兒根據長方形可以畫出汽車、房子、電視、冰箱、洗衣機等,越多越好。在給幼兒多個圖形,要求幼兒進行組合。在學會圖形組合的基礎上要求幼兒講出情節內容。如聽故事繪畫,教師講一個簡單的故事,讓孩子根據故事繪畫,教師稍加指點,就可創造出豐富多彩的畫面。
3、教師先畫出一幅畫,讓孩子仔細觀察,然后再擦掉部分內容,讓孩子說出擦掉的部分內容;教師再擦掉整幅畫,再讓孩子憑記憶說出全部內容,然后畫出來。如此反復練習、強化,隨著畫面的完整性、準確性的提高,孩子繪畫記憶力就得到了相應的鍛煉。
4、教師帶領孩子走向社會,參觀商店、市場、郵局、公園、車站,觀察景物四季變化(同家長配合進行)認真觀看運動會及各種形式的演出,讓孩子身臨其境,對周圍的事物有切身的感受體驗。家長要與教師配合,經常為孩子購買內容新穎、圖片生動、色彩鮮明豐富的兒童讀物及畫報,擴大孩子的感受力。
3 繪畫可以塑造孩子良好個性
繪畫是陶冶情操的教育。一件美術作品,即能表現孩子天真的心靈,又能反映他們不同的個性。從美術作品中可以看到有的孩子大膽、主動、熱情而敏感,有的則呆板、懦弱、缺乏獨立性。因此教師可以通過觀察孩子美術作品去影響孩子個性的形成和發展。
4 繪畫還可以開發孩子的智力
據研究表明:人的大腦約占全腦的四分之三,分為左右兩半球。兩個半球具有同樣的高級智力功能。左半球控制右側肌體的感覺和運動,側重于抽象、分析、計算和求同,是人腦處理語言、數字、進行邏輯思維、分析思維、輻合思維等的智力活動控制中樞,被稱為“優勢半球”。它支配著人們的說話、閱讀、寫作、計算機、排列、分類、語言回憶和時間觀念,具有連續性、有序性、分析性等功能。而另半球則控制著左側肌體的感覺和運動,著重于想象、虛構、感受和求異,是人腦處理表象、知覺,進行形象思維、直覺思維、發散思維的智力活動控制中樞,被稱為“次要半球”或“藝術型半球”。它支配著人們的圖形識別、音樂感知、形象記憶、情緒調節、藝術欣賞等完全知覺以及想象、夢幻、摹仿、感受等,具有不連續性、彌溫性、整體性等功能。繪畫是通過有趣、新奇的刺激,啟發和誘導孩子去感知事物的外形、結構,這要通過想象和形象思維,有利于右腦的發育,如教孩子畫火車,可以讓孩子仔細看看車廂的形狀像什么?當看出一節節車廂像一個個大面包時,他們就會用長方形來概括。繪畫還要求孩子手腦并用,通過手的操作,鍛煉孩子的小肌肉群,使手指和手腕協調配合,捉進大腦的控制和調節能力,增強手動作的靈活性和準確性。
由此可見,繪畫對于孩子來說是不可忽視的。其他學科教育也都有各自的作用,那種認為教孩子畫畫、唱歌、跳舞是無用的,不如多教些讀、寫、算的觀點是錯誤的。我們應該讓孩子在歡樂的童年里,健康、全面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