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鵬飛?李曉霞
摘 要:本文依托青島理工大學生應征入伍工作,簡要介紹了大學生應征入伍的重要意義及相關優惠政策,闡述了青島理工大學在大學生應征入伍工作中的些許做法,為以后的工作積累更多有價值的經驗,為青島高校大學生應征入伍工作的完善和發展提供參考性建議。
關鍵詞:青島高校;大學生;應征入伍
當今,世界格局正在發生深刻變化,經濟實力不再是衡量國家強盛與否的唯一標準,國防建設作為國家發展的有機組成部分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征集高文化素質青年入伍,是適應軍隊現代化建設發展的需要,也是國防動員系統應盡的職責。自2001年國務院、中央軍委新修訂的《征兵工作條例》頒布以來,全國各地全日制高等學校在校大學生開始步入軍營,從2001年的2000名到2009年的13萬名在校大學生應征入伍,高校大學生應征入伍已經逐步成為新的兵員增長點,做好在校大學生應征入伍工作成為高校學生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此背景下,本文結合實際情況對青島理工大學學生應征入伍情況進行了深入調查,進而對當前在校大學生應征入伍現狀級發展作出探析。
1 當前在校大學生應征入伍相關優惠政策
對于大學生這一特殊群體參軍入伍,上至黨國家、下至各省市政府對其尤為重視,也制定了一些具有代表性而有別于普通義務兵的優待政策,在此以山東青島地區的大學生征兵優惠政策為例,簡要說明,旨在體現大學生應征入伍的優勢及重要性 。
(1)國家對每名高校畢業生每學年補償學費或代償國家助學貸款本息的金額,最高不超過6000元;高于6000元的,按照每年6000元的金額實行補償或代償;低于6000元的,按照學費和國家助學貸款本息兩者就高的原則,實行補償或代償。
(2)對通過全國普通高等學校招生統一考試并經省(自治區、直轄市)招生辦公室本科第一批、第二批統一錄取且取得全日制本科學歷和學士學位的畢業生士兵,以及通過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研究生培養單位研究生招生統一考試,取得全日制研究生學歷和碩士學位的畢業生士兵,表現優秀的可選拔為提干對象;對國家“211工程”等重點高校、軍隊建設急需的國家級和省部級重點建設學科畢業生士兵,同等條件下優先選拔。
(3)退役后(下同)參加政法院校為基層公檢法定向崗位招生考試時,優先錄取。高職(高專)學歷的,免試入讀成人本科;經過一定考核(計劃單列、專升本考試、單獨錄取),30%比例入讀普通本科。三年內報考碩士研究生初試總分加10分;榮立二等功及以上的,退役后免試推薦入讀碩士研究生。
2 在校大學生應征入伍現狀及原因分析
本人對青島理工大學某學院424名畢業生做了問卷調查,在向學校有關部門了解情況后得知,目前在校大學生應征入伍人數占總人數的比例偏低,總比例大致在5%左右,通過問卷調查經過統計分析得知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2.1 市場經濟大環境下教育層面的原因
近年來隨著 國際形勢不斷趨于緩和,我國經濟實力的不斷增長和市場經濟的飛速發展,人們的價值觀念發生了嬗變。國家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及由此而帶來的許多利益關系發生的變化和調整,引起了人們價值觀念的更新,加之愛國主義教育的放松,青年人更注重價值規律,更講究等價交換,追求“實惠” 的意識增強,參軍光榮的觀念淡化。有些大學生當兵想的不再是奉獻、盡義務 , 而覺得當兵“吃虧”不合算。注意力也逐漸由戰爭時期的保家衛國思想轉向追求金錢和生活享受,慢慢對戰爭失去了應有的警惕,忘戰思安,不愿當兵,更想不到當兵效國。
2.2 在校大學生自身層面的原因
部分學生不能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貪圖享受,以自我為中心,人人為我、我亦為我,思想中整天想的是如何鉆空子,如何投機取巧撈取一些政治資本,從來就沒有考慮過集體利益和保家衛國。當前的在校大學生基本都是“90后”,大多數是獨生子女,家庭經濟條件變得越來越好,父母對孩子的重視程度也不斷提升。導致現代的大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很容易產生以自我為中心的思想。而在軍營中因需要磨練軍人的意志力,需要鍛煉吃苦耐勞的精神,當代大學生,特別是城市生源的學生,自然不愿意離開象牙塔的庇護而接受軍隊生活的挑戰。
2.3 在校大學生征兵工作制度及配套措施層面的原因
首先,許多大學生剛入校就去服兵役,而且在部隊只是做一個普通士兵,服役兩年后,其原先的知識結構與現行的知識體系已出現斷層,回學校繼續學習必然會出現相當大的障礙。其次,當前大學生征兵工作制度不完善,優撫政策不能及時兌現、退伍安置工作推諉拖延,許多部門采取頂、推、拖各種方法,阻礙安置工作的落實,使得退伍軍人不能及時上崗。這種滯后的安置政策給想當兵的當代大學生提出了嚴峻的考驗,許多大學生從自身的出路著想,不敢冒險放棄學業。
3 關于做好在校大學生應征入伍工作的幾點建議
3.1 完善征兵制度,提高優惠政策,是做好征兵工作的前提
國家可根據不同時期經濟發展水平適度調整高校學生應征人伍的優惠政策, 例如建立優待金增長機制,不斷提高義務兵優待金、大學生服役助學金、優秀大學生義務兵獎勵金以及退役自主擇業補助金的標準,確保優待水平與國民經濟發展成正比。適當降低大學生士兵考取士官、提干的標準,增加優秀學生兵在服役年滿后考取士官或者提干的名額,吸引更多的高素質人才為軍隊效力,提高軍區人才隊伍的質量。同時,愿意就業的,要在報考黨政機關公務員、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員工時,采取加分、同等條件優先錄取等方面給予優惠。
3.2 高校注重培養大學生國防觀念,增強憂患意識是做好征兵工作的關鍵
中華民族古有“天下雖安、忘戰必危”和“居安思危、思則有備、 有備無患”的明訓。國防教育就必須納入全民教育體系,從中小學開始直至大學都應該設立國防教育課程,特別是要引導初、高中學生比較系統地學習好國防知識,并將學生的國防知識水平與升學就業掛鉤,在畢業和升學考試中還應當增加國防知識內容 。對學校老師和員工,也要適當增加國防教育內容,讓他們在教學中自覺抓好學生的國防知識教育。教育主管部門和武裝部門應當聯手負責制定國防教育計劃, 編印系統化教材,組織實施和監督教育效果,以增強在校大學生的國防觀念 。
3.3 深化在校大學生應征入伍宣傳教育,營造良好氛圍是做好征兵工作的重要保障。
在征兵動員過程中,思想政治工作是生命線。要充分利用宣傳教育手段,在全體大學生中間開展征兵動員工作,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因為征兵中的宣傳教育是端正在校大學生當兵動機的極好機會,應當搞出特色和力度, 嚴防走過場。教育前應當摸清思想底數,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切勿照本宣科. 要采取各種形式大造輿論,開好各種類型的動員會,利用新聞媒介大造聲勢,設立應征大學生專門咨詢站,召開適齡大學生座談會,使宣傳見底到人; 在有條件的地方還應通過張貼標語、舉辦畫廊、設立軍人服務項目、開展慰問烈軍屬活動, 在適齡大學生的心里造成軍人光榮、當兵光榮的價值取向。
以上從三個方面給出了做好當前大學生應征入伍工作一些建議,依法履行國防義務是每位公民義不容辭的責任,依法服兵役是廣大適齡青年的職責和使命,長期以來,廣大有志青年把參軍入伍作為報效國家、實現人生價值的第一選擇。在校大學生應征入伍作為兵員征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關注在校大學生應征入伍現狀,發掘在校大學生入伍潛力任重而道遠。
參考文獻
[1]吳凱.我國當代大學生應征入伍的現狀及發展策略[J].徐州工程學院學報,2005.8
[2]胡衛華.對在校大學生征兵工作的幾點體會.南方論刊,2008.1.
[3]顧嘉,徐益.在校大學生征兵相關的學籍學歷政策及其實施標準探討[J].高教高職研宄.2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