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清國
摘 要:各級領導干部必須自覺遵守廉政準則,嚴格執行領導干部重大事項報告制度,既要嚴于律己,又要加強對親屬和身邊工作人員的教育和約束,決不允許搞特權。對權力過于集中、以權謀私;違規招投標、合伙謀利;私設小金庫、亂吃亂花;公車私用、公私不分等特權現象予以高度關注。鏟除特權現象。必須堅持從嚴治黨方針,以思想教育為先導、以法規制度為約束、以巡視監督為保障、以嚴厲懲處為手段,懲防并舉、標本兼治,共同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
關鍵詞:特權;表現;治理;對策
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指出:“各級領導干部特別是高級干部必須自覺遵守廉政準則,嚴格執行領導干部重大事項報告制度,既要嚴于律己,又要加強對親屬和身邊工作人員的教育和約束,決不允許搞特權。”“不管涉及什么人,不論權力大小、職位高低,只要觸犯黨紀國法,都要嚴懲不貸。”這就充分顯示了新一屆黨中央堅決治理特權現象的信心和決心。全黨和各級、各部門必須對特權現象的各種表現進行嚴厲查處,并積極探尋治理對策,堅持做到標本兼治、綜合治理、懲防并舉、預防為主。
1 特權現象的主要表現
特權現象在中國之所以根深蒂固,主要是幾千年來封建思想的余孽在作怪。封建皇權自命真龍天子、至高無上,他們只不過是以此愚昧百姓,加強封建政權的統治,以確保“江山”永固。在這種封建思想余孽的支配下,一些黨的領導干部逐步喪失黨性原則、違法亂紀,把人民賦予的權利當做顯擺地位和謀取私利的工具。其主要表現:
1.1 權力過于集中,造成以權謀私。
因某些部門權力過于集中,勢必造成一把手的一言堂,一些部門、企業為了達到各自目的,就會敷衍趨勢、請客送禮、設法行賄。大權在握者在金錢利誘下喪失黨性原則,同流合污,給黨和國家造成嚴重損失。
諸如:原天津市委常委、濱海新區管委會主任皮黔生,一度集開發區規劃建設、土地管理、房地產管理、環境管理四個局長職位于一身,綽號“皮四局”。他在位十余年,圍繞舊城改造、新區開發、高速公路建設及融資等,大力扶持不法商人吳曉華,上下共手,利益同沾,最終走上了犯罪道路。
原國家發改委副主任、能源局局長劉鐵男在位時,重大事項決策一手遮天,項目單位不做工作他就不會畫圈,拖著項目不給審批,但對得到好處的違規項目卻橫加干涉、違規審批,腐敗受賄,最終把自己送進了監獄。
1.2 違規招投標,合伙謀取私利
國家和地方的大型建設項目資金龐大,只要攬取工程項目即可獲取巨大收益,大型項目是眾多商家拼命追逐的“山芋”。因此,工程項目的管理者也就成為“糖衣炮彈”重點攻擊的對象,同時,一些重權在握者也就在金錢和利益面前喪失黨性原則。
諸如原北京市副市長劉志華,英雄難過美人關,伙同情婦王建瑞,通過違規招投標,攬得國家網球中心、曲棍球場、射箭場等奧運工程,違法謀得巨額利益,葬送了自己的一生。他的一位同學對其的所作所為評價說:“政府權利真大、政府官員真牛、政治舞臺真懸”。
1.3 私設小金庫,亂吃亂花
具有來講,“小金庫”有8種表現形式:違規收費、亂自罰款設立“小金庫”;資產處置、公房出租設立“小金庫”;用會務費、培訓費等套取資金設立“小金庫”;虛列支出轉移資金設立“小金庫”;部分經營收入不入規定賬戶設立“小金庫”;上下級單位互轉資金設立“小金庫”;用假發票騙取資金設立“小金庫”;減免業務關系單位費稅報銷費用暗設“小金庫”。有了“小金庫”,一些單位就可以大吃大喝、旅游觀光、濫發財物、以權謀私,最終走上集體犯罪的道路。
諸如:國家衛生部原衛生檢疫局頂風違紀私設“小金庫”案件,自1993年至1997年,衛生檢疫局對所收取的基金和下屬部門創收的資金,由各下屬部門存入53個銀行賬戶和5個活期存折,5年違規開資2.71億元,局長開除黨籍、行政撤職,兩名處長受到撤職和黨內處分。
1.4 公車私用,公私不分。
公車私用一直是個頑疾,已成為中國司空見慣的社會現象。根據權威部門披露,公車使用有三個“三分之一”,即辦公事占1/3,領導干部及家屬私用占1/3,司機私用占1/3。
中國政法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教授魯照旺一語道破:“領導干部公車私用與其說是身份的炫耀,不如說是特權思想在作怪。”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汪玉凱認為:“當前公車改革最大的難點,是觸及了決策者自身的利益。其原因就在于政府部門不愿自斷其臂,不愿意從自己身上動刀子。”
今年1月,四川達州市開江縣看守所副所長胡某,在辦案返回途中用警車接放寒假的女兒被曝光,胡某受到向局黨委作出檢討、承擔公車使用費用、被免去副所長職務的處罰。但不少公車私用者,并未受到任何處罰。
2 特權現象的產生原因
特權現象的種種存在,目前已成為嚴重損害黨的形象的一顆毒瘤,并直接關系到黨群關系融洽、社會和諧穩定和國家長治久安。究其原因,主要表現:
一是教育缺失。部分黨員干部不能堅持政治學習,造成思想滑坡、價值偏向、免疫下降和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發生質的蛻變,盲目拜金、顯擺享樂、違規違紀,最后鋃鐺入獄,后悔晚矣。
二是監督缺位。盡管現行黨紀黨規、法律法規、行政條例都有比較明確的規定,但在執行中普遍存在人治大于法制、職能部門監督無能、普通群眾監督無用等現象。
三是懲處不力。在對特權現象進行處理時,往往放縱和遷就,“雷聲大雨點小”,不能對行使和玩弄特權者真正從思想、心靈、經濟、地位等方面予以有效殺傷。懲處不力是造成特權現象普遍存在的關鍵原因。
3 特權現象的治理對策
治理特權現象必須堅持從嚴治黨方針,以思想教育為先導、以法規制度為約束、以巡視監督為保障、以嚴厲懲處為手段,懲防并舉、標本兼治,共同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
3.1 加強理想信念教育,時刻警鐘長鳴
堅持用黨的最新理論成果武裝黨員干部的頭腦,要深化示范教育、警示教育、崗位廉政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干部特別是各級領導干部要牢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權力觀、事業觀,做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的模范。”要加強黨紀黨規和法律法規學習,開展反面教材警示教育,使廣大黨員干部時刻牢記廉政準則、八項規定、六條禁令,著力解決少數干部信念動搖、追求奢華、貪圖安逸等問題,堅持做到自重、自警、自省、自勵。
3.2 完善法規制度約束,規范權力行使
健全的法規制度是規范黨員領導干部充分行使職權的根本保證。因此必須建立完善的特權制約制度,杜絕“空擋”和“特權”,以便在進行處罰時執法有據、寬嚴有度。一要重點完善領導干部問責和辭職制度、領導干部廉政承諾制度、個人財產公示制度、八小時之外活動說明制度;二要堅持領導干部述職制度、群眾評議制度、政務公開制度;三要落實紀檢監察監督檢查制度,使每個黨員干部能夠牢記法規制度、嚴格依法辦事、時刻得到監管。
3.3 強化權力監督機制,嚴格懲處落實
強化對權力的制約和監督是有效預防腐敗的關鍵。“必須按照決策權、執行權、監督權既相互制約又相互協調的原則,把對權力的科學配置與對干部的有效監督結合起來,建立健全按照法定權限和程序行使權力的制約機制,推進權力公開透明。”各部門要嚴格執行“三重一大”決策程序,堅決反對個人獨斷專行;要堅持黨內監督與黨外監督相結合,加強群眾監督和輿論監督,讓搞特權者無從下手、無處藏身、身敗名裂,并得到應有的懲罰。同時,也讓廣大黨員干部擦亮眼睛、引以為戒、免蹈覆轍。
總之,在新的歷史時期,各級領導干部一定要居安思危,增強憂患意識,深刻認識反腐敗斗爭的長期性、復雜性、艱巨性,始終堅持反腐倡廉常抓不懈、拒腐防變警鐘長鳴。在特權現象治理上,決不允許搞“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決不允許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要努力營造“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嶄新局面。
參考文獻
[1]《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文件匯編》人民出版社
[2]《保持黨的純潔性學習讀本》中國方正出版社
[3]《領導干部從政道德啟示錄》中國方正出版社
[4]《東方周刊》(五、六、七期)瞭望周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