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承德
摘 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教育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為人民服務,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十八大報告這一論述,強調思想政治教育在整個教育體系中的重要作用。作為大專院校,如何在新形勢下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得更堅實、更有效呢?筆者通過調查和自身工作實踐相結合的形式,概括出以下四種有效途徑。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教育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為人民服務,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
1 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加強和改進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這是由學校自身的任務、性質和特點所決定的,是高校工作的關鍵問題、重要問題,能否真正將這項工作抓緊抓實,將影響到國家未來建設者和接班人的素質,影響到國家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社會經濟成分和經濟利益、社會生活方式、社會組織形式、社會道德等都呈現出多樣性和復雜性,對大學生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帶來極大的沖擊和誘惑。目前不少高校學生出現了思想迷茫、信念迷失、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理想信念有所淡化,享樂、拜金觀念嚴重等現象,因此,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刻不容緩。
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的新形勢
當今社會發展快速復雜多變的新形勢,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了新的挑戰,主要體現在外在和內在兩方面。
2.1 外在
1、市場經濟體制不斷深入所帶來的挑戰。思想政治工作是意識形態領域的工作,是與一定的經濟基礎相適應的上層建筑。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深化,計劃經濟體制時代的集體主義和奉獻精神日趨淡薄,而市場經濟體制賴以發展的“自利”和“理性經濟人”成為普遍的標準進入人們的價值觀念中,客觀上淡化了人們的思想政治觀念,對我國傳統的良好價值觀念造成一定的沖擊,在社會上產生“重利輕義”傾向。反映到高校中,就是在體制上重專業教育、輕思想政治教育,反映在學生中就是重技能提升,輕品德修養。
2、信息網絡技術發展帶來的新挑戰。現代科技的高速發展,人類社會已經完全進入信息時代,世界可以縮小到一部手機屏幕那么大,信息網絡技術已經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層面,互聯網對高校學生的生活、學習和思想觀念的影響日益廣泛而深刻。高校學生通過網絡擴展了視野,獲取豐富的知識和信息,但網絡是一把雙刃劍,給人們生活學習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不少負面效應。如信息質量難以控制,錯誤的、庸俗的,甚至是反動的思想對學生的滲透力和影響力加大,部分自控力較差的學生容易沉迷于網絡等虛幻世界,交流變得隨心所欲、喪失誠信、迷失自我等,政工教師很難把握他們真實的思想動態,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難度。
2.2 內在
1、當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體系自身問題帶來的挑戰。
一是缺乏思想道德評價的量化標準。我國以往對學生的學業成績、身體素質的考核都有較為具體的標準,而對思想品德的考核較為抽象,主要的方法是根據學生的表現,由班主任或抓思想政治工作的干部用寫評語的辦法進行總結,指出學生的優點和進步情形,存在的缺點和問題。這種評價方法主觀性較大,很難做到全面、準確地評價學生。二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未能充分發揮作用。高校的學生都是成年人,一成不變的教學內容和方式吸引不了學生的興趣,要不斷豐富和創新教育內容,改進教育方法,吸引學生的有意注意,提升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作用。
2、高校政工隊伍結構不合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經
費不足所帶來的挑戰。一是高校政工工作隊伍的結構不夠合理。目前各高校普遍存在政工隊伍人員年齡老化,工作方式方法陳舊,不能適應新情況,工作缺乏積極性和主動性,探索不出新方式、方法,使得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達不到應有的效果。二是學校對政工工作必要的經費投入不足,必要的教學活動經費捉襟見肘,使思想政治教學活動的效果大打折扣。
3 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徑
作為大專院校,如何更大地發揮以德育人的“主渠道”作用,我認為可以通過加強以下幾方面的工作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得更堅實、更有效。
3.1 大力加強校園文化建設
校園文化建設與思想政治工作是一種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關系。校園是大學生最主要最重要的學習生活場所,良好的校園文化是一股潛在的教育力量,以其特有的育人作用影響著大學生的思想情感、價值觀念和道德水平,促使大學生形成積極向上的人格精神、崇高的思想品德和正確的行為處事準則。校園文化中多姿多彩的活動內容能夠豐富和發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比如結合建黨、建國等重大節日、紀念日開展宣傳展覽、知識競賽、演講比賽、座談征文、歌詠比賽、文藝演出等活動,增強大學生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情感;還可以舉辦為困難學生和地區捐款捐物活動,培養和增強學生尊重、關心和幫助他人的社會責任感;把誠信教育內容融入日常教學工作,培養大學生養成誠實守信守法的行為習慣。
3.2 充分發揮網絡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
隨著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和網絡運用的普及化,網絡已經成為當代大學生日常獲取信息和知識的一個主要渠道,對大學生的思想觀念乃至學習、工作、生活方式都發生著廣泛而深遠的影響。作為高校政工教師要面對新形勢,與時俱進,充分利用互聯網的優勢,把網絡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全新載體和主要陣地,積極推進思想政治教育網絡管理,提升理論課的作用;要充分運用網絡擴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視野,如可以建立QQ交流群和網上視頻教學,解決大學生思維、思想、學習、生活、工作等的矛盾和問題,通過網絡,即使在假期也能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
3.3 制定大學生思想品德評價量化標準
由于現行的思想品德評價工作局限性較大,所以制定思想品德評價量化標準就很有必要了,這是制定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和形式的基礎。結合個人工作實踐,這里介紹幾種常用的評價方式。
1、加減評分法。首先確定思想品德測量的量標,在每個學期開始時,都確定一個基礎分(如60分),作為應該保持的及格分數,然后根據德育的要求,提出一些良好品德行為項目作為加分項目,每個項目根據其德行高低,確定一個應該加的分值;同時,也列出一些不良的品德行為項目作為減分項目,每個項目,根據其對集體的危害程度及在德行方面的性質,確定一個應該扣分的分值。這種方法著重對學生平時行為做出觀察和記載,一般每月評定總分一次,通過評分表,讓政工教師及時掌握學生思想品德狀況,有利于及時施教。
2、測試評分法。現在學生都很喜歡玩測試游戲,可以寓教于娛樂,通過擬出思想道德行為測題,每個題目提供3-4個答案,案卷總分為100分,每學期開學和期末各進行一次,由學生自測互評,這樣可以使學生直觀地了解到自己的進步和不足的方面,促進學生注重個人修養的提升,同時也發揮了政工教師的主導作用。
3、綜合評分法。除了上述兩種評價方法外,還可以采用問卷調查和觀察研究的方法來對學生的政治理論水平、思想覺悟和道德認識等做一個全面客觀的評價,通過評價促進教師教學、學生學習和品德發展與提高。
4 結論
總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項系統而長期的工作,要做好高校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要做到四結合:思想政治教育與校園文化建設的結合;堅持繼承優良傳統和改進創新相結合;堅持政治理論教育和社會實踐相結合;堅持教育學生和管理教師相結合,從而為適應新形勢下高校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打好基礎,為中國夢的騰飛匯聚青春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