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蓮
摘 要:加強職工思想政治教育是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本文從基層職工思想動態入手,深入探索了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存在的問題,并結合企業實際進行了對策研究,對各個企業深入開展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
關鍵詞:職工;思想政治教育;問題;對策;研究
加強職工思想政治教育是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當前,我公司各基層班組始終把加強職工思想政治教育擺在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凝聚力量、鼓舞士氣的首位,不斷豐富教育內容,創新教育方式,改善教育方法,取得了良好效果。然而,基層職工思想政治教育在取得豐碩成果的同時,也同樣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面臨一些不可回避的挑戰。
1 基層職工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問題
1.1 教育目標定位過高
多年以來,職工思想政治教育一直把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四有”新人,作為一項長遠目標來抓,但落實到近期目標卻不夠明確具體。特別是不能結合公司不同時期、不同階段的工作目標,明確具體的教育任務,制訂具體的教育措施,更不能根據基層班組職工的不同層次,落實具體的教育內容,提出不同的目標要求。高層次的長久性要求與基層職工多層次的現實思想基礎不太合拍,因此一些基層職工感到思想政治教育“大”而“空”,和自己的思想“掛不上鉤”,產生了逆反心理。
1.2 教育內容不夠系統
公司職工一般都要遵循“入廠學習、當學徒、成骨干、做師傅、退休離廠”的過程,在每個階段所處的位置和地位不同,職工思想認識和工作表現也就不同,這就需要公司思想政治教育應該根據職工的階段變化而變化。當前,公司職工思想政治教育缺乏從職工入廠到退休離廠一整套系統規范的基本教材,使思想政治教育長年處在材料缺乏、東拼西湊的狀態。另外,交叉雜亂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但缺乏針對性,起不到良好的效果,更嚴重的是讓職工深感“內容重疊、安排隨意、疲于應付”。
1.3 教育手段與時代發展不相適應
當前,盡管基層單位都配置了電腦,但職工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和方式卻沒有發生根本性的變化。多數基層單位的職工思想政治教育仍然習慣于“一張紙、一支筆、一張嘴”的原形再現、老生常談,電腦只是成了簡單的文字處理機器,更不要說巧妙運用多媒體、投影、影音合成等現代化的教學設備了。還有的單位開辟了網站,建立學習園地,但網絡上的思想政治教育網頁內容陳舊,形式單一,致使點擊率不高,造成了網絡教育沒有發揮其應有的功能。
1.4 教育時間難以落實
由于公司各基層單位生產緊、任務重,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了搞上產、降成本、抓安全、增效益上,職工思想政治教育的時間相對被擠壓,就是有了一定的時間,多數職工也是心不在焉,有的“人在曹營心在漢”,有的私下嘀咕“羅嗦啥?那邊還有事沒干完呢”,搞得現場一團糟,不要說教育效果了,就連維持正常的教育時間和秩序都顯得困難,組織者也只好忍氣吞聲,草草收兵。
2 基層職工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挑戰
2.1 注重個人利益,奉獻企業的核心價值面臨挑戰
隨著市場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受社會上貧富差距逐漸拉大和單位效益及收入分配差距明顯增大的反照,部分基層職工在實現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改善個人物質生活與無私奉獻企業等方面遇到的矛盾日益突出。特別是部分具有學歷高、專業技術水平高的職工,受人才市場的吸引,往往為了個人利益,一聲招呼不打炒公司魷魚的現象時有發生,使公司蒙受了巨大經濟損失。還有部分高技能職工受國有企業體制的影響,認為在利益分配政策上仍存在“大鍋飯”現象,工作干好干壞都一樣,政治上是平等,經濟上是相等,生活上是一致,最終導致他們心理上和行為上失去了平衡,不愿意為公司奉獻聰明才智,不愿意接受帶領新徒弟,不主動向徒弟傳授絕活絕技。少數基層職工還認為,在艱苦和枯燥的前線工作,錢沒有多拿,還照顧不了家庭,真是“虧了自己,苦了妻子,誤了孩子。”
2.2 各種意識形態滲透,馬列主義主導文化面臨挑戰
有的職工重人生價值,卻有價值觀偏移的思想,重個人價值忽視了社會價值,甚至有的認為人生價值在于索取,在于所得報酬多少,常常為工作而得不到獎金及各種補助唉聲嘆氣,后悔不迭;有的職工崇尚一技之長,卻有金錢萬能思想,重個人特長,忽視科學技術,認為有特長就可產生金錢,金錢是萬能的。這種人重利輕義,總希望自己將來干一番事業,做出成就,出人頭地,以實現自己的人身價值,不能正確處理好個人、集體、國家三者利益之間的關系;有的職工競爭意識強,卻有重才輕德思想,導致求知識只注重專業特長,卻淡化了自己政治素質的培養,忽略了政治思想教育,過于追求奢侈生活;有的職工刻苦精神好,卻缺乏馬列主義修養,不善于用馬列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分析問題,片面追求西方物質文化;有的職工求學愿望高,但學習目的不明確,只求一張文憑,為提干、提級、升職、當官作跳板,打基礎,忽視了學習是為了武裝自己、干好工作、更好地為企業服務的目的。
2.3 市場競爭的加劇,人是公司發展的關鍵因素面臨挑戰
當前,社會上流行一句話:“企業缺乏的是人才而不是人。” “人才多”才是評價一個企業綜合實力的具體標準。近幾年來,隨著公司市場開拓力度加大,出現了“高技能管理人才缺乏”的現象,尤其是隨著一些高新技術的不斷引進,專業技術人員用工量越來越少,但操作人員的素質要求則越來越高。基層職工普遍認為:將來的工程施工,也許全部采用自動化,只需電腦操控即可,高新技術、先進設備和尖端人才成為公司發展的關鍵因素,而“普通人”在公司中的作用退而次之,因此部分基層職工對自身的前途充滿迷茫,敬業精神出現滑坡。
3 基層職工思想政治教育采取的對策
3.1 教育觀念要更新
一是要牢固樹立“以人為本”的觀念,因為職工本身不僅是企業人,而且也是社會人,公司基層職工思想政治教育必須緊緊圍繞“人”這個字眼來進行,要做到在關心人、理解人、尊重人的基礎上全面地感化人、培養人、塑造人。二是要牢固樹立“開放教育”的觀念,要緊跟時代,善于用開放的態度面對開放的世界,盡可能借鑒、吸收、利用一切優秀的教育思想和方法手段。三是要牢固樹立“內動”的觀念,就是要把公司的目標變成職工的自覺行動,摸清職工的脈搏,尊重職工的意愿,相信職工的智慧,使職工積極主動地參與教育活動。這就要求教育者做到,凡要求基層職工參與的思想教育活動,都應該切實符合基層職工思想實際的需要,決不是教育者腦子里幻想出的需要。凡要求基層職工參與的思想教育活動,都應該切實符合職工的自身愿望,由職工自己下決心,主動來參加,而不是教育者代替他們下決心,強迫他們來參加。
3.2 教育目標要適當
教育目標是選擇教育內容的前提,要區分不同對象、不同層次,確定不同的具體教育目標;要根據具體目標的要求制定切實可行的教育計劃。對剛入廠職工的教育目標主要是側重使他們熟悉了解公司,增強熱愛公司的自覺性,實現從學校學生到企業職工的轉變;對學徒職工的教育目標主要是側重讓他們如何尊重師傅、尊重知識,養成尊師愛學的好習慣;對骨干職工的教育目標主要是側重讓他們做到立足崗位、勤于總結、善于鉆研,鍛煉和培育他們忠于公司、大膽創新的意志和能力;對師傅的教育目標主要是側重讓他們發揮“傳、幫、帶”作用,培育他們甘為人梯、無私奉獻的精神;對即將退休離廠職工的教育目標主要是側重讓他們站好最后一班崗,有意識地培育他們發揮余熱、奉獻社會、爭做合格公民的信心和決心。
3.3 教育內容要規范
基層職工情況千差萬別,基層職工的思想反映千變萬化,基層職工教育的重點不可能以同一個模式進行,組織者要根據基層職工的不同特點,確定不同的教育重點。一是指令性教育內容要減少。除上級部署的專題教育外,教育時間和內容不能統得過死,應給基層一定的教育自主權。二是理論性太強的教育要壓縮。對基層職工應側重于政策法規、安全生產、操作規范和奉獻精神方面的常識教育。三是經常性思想教育的力度要加大。這方面的教育與職工的思想貼得緊,也是職工最需要、最歡迎的,應作為基層職工思想政治教育的“重頭戲”,做到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
3.4 教育機制要健全
要明確基層政工部門和人員的職責、任務,要合理制定出臺基層職工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考核辦法,要適當劃撥基層職工思想政治教育專項經費,提高基層職工思想政治教育費用標準,采取教育經費單列的辦法,保證基層職工思想政治教育資金到位。
3.5 教育培訓要正規
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過程需要一個綜合能力很強的組織者,組織者的選拔一是應從文化程度較高、素質全面的年輕班組干部中直接選拔政工干部苗子,抽他們到機關政工部門培訓鍛煉,送他們到黨校進修學習,條件成熟時返回基層單位擔任基層黨支部書記、工會干部、團干部;二是從應屆大學畢業生中選拔一些政治素質高、組織能力強、熱心政治教育工作的尖子到基層從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這些人員文化水平較高,知識面較寬,個人潛力也比較大;三是要加大在職基層政工干部培訓的力度,制定詳細的業務學習計劃,針對他們在某一方面存在的問題和薄弱環節,通過集中培訓、經驗交流、現場觀摩、組織經常性的業務學習、督促個人自學等方法,提高他們的任職能力。同時,還要有針對性地組織相關人員緊密結合企業的生產實際、隊伍狀況等,有目的地系統編寫、完善固定的基層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調整和改進不合適宜的教育教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