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慎旗 劉 云* 韓善清 朱一新
1.1 日益增加的患者需求 導致輸液室管理難度與護理人員的工作壓力日益增大 門急診輸液室因其服務對象的特點和自身的工作性質,有如下幾個特點:一是輸液室內人多、人員復雜且流動性大,不易管理。二是確保患者安全,患者必須接受安全可靠、無差錯的輸液治療。三是輸液量的日益增多與輸液室工作人員相對偏少的矛盾。
1.2 滿足公立醫院改革及優質護理管理的需要在開展優質護理服務過程中,護士工作績效考核如何與護理模式轉變相適應,如何建立以護士個體臨床護理工作數量和護理服務質量為主導的護士綜合績效考核體系,從而有效調動護士積極性、提高護理工作效率及質量,是擺在護理管理者面前的重要課題,是開展優質護理服務的有力杠桿[1]。如何充分調動并發揮護理人員的主觀能動性,在提高護理質量的前提下遵循“按勞分配,多勞多得”的原則,使護理人員的收入更加合理,確保管理目標的實現。提高護士整體護理能力,提高優質護理效率,提高護理服務滿意率,是管理者面臨的一項重要任務。而輸液室的護理工作種類相對簡單,護理人員相對較少,可以此作為試點嘗試開展對護理人員的績效考核工作,為今后全面實行護理人員的績效考核積累經驗、做好準備工作。
1.3 衛生信息化的發展為項目的研發奠定了基礎近年來,信息技術飛速發展。利用信息化手段對醫療工作尤其是護理的工作質量及數量進行全過程監控已經成為可行,而且當前無線與移動信息技術的發展和應用正逐步成為醫院醫療應用的一個重點。結合輸液室的實際情況,基于無線網絡的信息管理系統能夠較好的適應輸液室環境,滿足輸液室護士的工作需要。
正是基于上述多方面的考慮,我院自主研發了一套輸液室的無線輸液管理系統,作為提高輸液室管理和協助績效考核的探索與實踐。無線輸液管理系統的應用對于提高輸液室護士的工作效率,提升輸液核對準確度,預防錯誤輸液的發生,提高患者滿意度,統計護士工作量,促進績效考核試點工作的順利進行有著重要的意義。
2.1 業務流程 通過對我院急診輸液室工作流程的梳理,結合輸液室現狀以及護理部對輸液室的管理要求和目標,根據無線輸液管理系統的特點,我們制定了輸液室新的輸液規范及基于此規范的輸液業務流程(如圖1所示)。該規范將無線應用納入到每一個輸液環節中,通過這些應用很好地實現了輸液前患者身份核對、輸液操作“留痕”等重要的輸液安全管理要求,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實現了輸液的“閉環管理”和輸液操作可追溯性等安全目標。
圖1 業務流程圖
2.2 系統設計 根據上述新的輸液管理規范和業務流程,我們開發了無線輸液管理系統。該系統采用Microsoft公司的基于Compact Framework框架的Windows Mobile 6.0平臺開發。本系統在結構設計上有如下特點:一是采用三層架構實現用戶端與數據庫端的松耦合聯系。用戶端不直接與數據庫端進行交互,而是通過WebService中間件服務器與數據庫實現間接交互。此模式特點在于將與數據庫交互的工作從用戶端轉移到中間件服務器上,利用服務器強大的處理性能集中完成數據交互工作,而用戶端的PDA限于自身設備性能只實現本地的邏輯校驗并不與數據庫直接交互。這樣既充分發揮PDA便捷性等特點,又利用服務器彌補了PDA自身的不足,從而達到既定的管理目標。二是采用抽象工廠模式實現手持設備無關性。利用抽象工廠模式對底層掃碼驅動采用動態加載技術,實現了本系統與手持設備的松耦合,即一定程度上的手持設備無關性。通過這一技術方案可將該系統部署在不同手持設備上,只要設備的系統是Windows MobilePhone系統,只需改動系統配置項和少量程序即可實現對底層掃碼驅動的動態加載,盡可能地將系統改動減少到最低,擴展了系統的應用范圍。
2.3 系統的部署 該系統部署在醫院局域網(LAN)內,護理人員使用的手持設備通過無線AP接入內網,與系統服務器端進行交互。信息傳輸路線:PDA→無線AP→交換機→WebService中間件服務器→數據庫服務器,其網絡拓撲圖如圖2所示。
圖2 網絡拓撲圖
該項目實施后,目前輸液室利用此系統進行輸液管理。該系統較好地協助護士完成各項管理工作,在提高工作效率和準確度的同時,減輕了護士的工作負擔與壓力,系統特點如下:
3.1 操作便捷方便使用 該系統采用傳統的用戶登錄方式,符合護理人員的登錄習慣,界面簡潔明了,易于操作;同時系統的操作盡可能多地采用掃碼或者觸屏等操作方式,減少護理人員的鍵盤輸入操作,節省時間方便護理人員使用。
3.2 實現患者輸液前身份校驗工作 提高輸液安全質量 護理人員在為患者輸液前通過掃描患者所持的條碼標簽和輸液袋的標簽進行身份檢驗比對。系統根據檢驗結果提示護士患者的身份是否匹配:匹配則允許輸液,否則不允許輸液。該項工作在顯著提高輸液安全性的同時,將身份核對這份繁瑣的工作交由系統完成,減輕了護士工作負擔和壓力。
3.3 實現閉環管理 提供輸液糾錯功能 本次項目的一個管理目標就是實現輸液業務的閉環管理。本系統記錄了一個患者所有的輸液環節信息——從輸液配藥到患者接受輸液到最終的輸液結束,并能按照既定的管理規范提醒護理人員正確的操作順序,防止因錯誤操作順序導致輸液問題,由此形成一個閉環管理。圖3表示了兩類操作順序發生錯誤時,系統自動提醒護士,防止輸液錯誤。
圖3 輸液各環節操作順序的校驗
3.4 實現各環節的記錄 為實現后續的統計分析以及輸液可追溯性奠定了基礎 系統將護理人員在每個環節的操作準確記錄在案,記錄的信息包括操作人員信息、操作的起止時間、操作內容等各類信息,這些信息為后續的統計分析如績效考核等復雜工作提供了詳實的數據基礎。
4.1 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輸液時管理效率和管理質量 傳統的手工模式輸液管理存在著多種安全問題,如核對患者身份、確認患者身份與輸液藥品是否匹配較為繁瑣、效率較低,尤其是當待輸液患者的身體狀況不是很好的時候,確認工作更加難以執行,因此手工模式存在不可忽視的出錯風險。而無線移動輸液系統利用其自身的優勢和特點,很好地解決了上述各類安全問題,使信息管理真正地走到了患者身邊,讓患者能夠親身體會到醫院在加強安全用藥管理方面所采取的科學有效的方法,體會到輸液過程中的服務周到、方便、快捷。
4.2 實現輸液室PDCA循環管理提供有效支撐PDCA是一種普遍實用的管理哲學[2],是全面質量管理所應遵循的科學程序。全面質量管理活動的全部過程,就是質量計劃的制訂和組織實現的過程,這個過程就是按照 PDCA循環周而復始地運轉[3]。PDCA循環管理的持續改進是一項長期艱巨的工作,同時需要大量的、長期的詳實數據進行分析,從中查找原因,分析管理漏洞和管理死角,進而有針對性地提出整改目標和措施,并制定相應的整改計劃落實整改目標。而輸液室作為醫院護患糾紛較多的區域之一[4],提升輸液室的服務水平,降低護理不良事件和護患糾紛發生率,切實履行落實“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原則勢在必行。而近幾年國外在護理質量管理工作中應用PDCA循環已較為成熟,均顯著提高了護理質量[5]。基于上述考慮,該系統納入了PDCA循環管理規范并在輸液室管理中應用探索,系統通過記錄大量的輸液業務數據為這方面的深入分析提供堅實的數據基礎,促進輸液室各項業務的規范和流程不斷優化。
4.3 為今后績效考核提供詳實準確的數據基礎護理績效工作是公立醫院績效改革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提升護理管理質量的重要措施[6],績效考核的理論仍在形成中,標準規范尚未達成共識,其中很多方面還處于探索之中。而輸液室的護理工作種類相對簡單,護理人員相對較少,可以此作為試點嘗試開展對護理人員的績效考核工作,為今后全面實行護理人員的績效考核積累經驗、做好準備工作,此次系統的開發和應用正是作為績效考核的一次重要探索與實踐。目前該系統提供了輸液室的輸液管理和護士工作量的初步統計分析:能夠根據操作人員、操作時間等管理維度進行統計分析,能夠為績效考核提供數據分析結果,為今后績效考核工作的順利開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1 許湘華,諶永毅,劉翔宇.護理績效考核指標體系研究進展[J].中國護理管理,2012,12(1):83-86.
2 Howard S,Beatrice L.Nursing administration hand book[M].Aspen publishers Inc,1997:406-408.
3 潘沼山,孫方敏,黃始振.現代管理學[M].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213-215.
4 章月照,潘紅英,張愛華,等.提高門診輸液患者滿意度的方法和體會[J].護理學報,2009,16(8B):14-15.
5 Bader MK,Palmer S,Stalcup C,Shaver T.Using a Focus-PDCA quality improvement model for applying the 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 guidelines to practice:process and outcomes[J].Reflect Nurs Leadersh,2002,28(2):34-35.
6 李改珍.績效考核在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10,24(7):1855-1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