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鈺
《伊犁州婦女發展綱要》《伊犁州兒童發展綱要》頒布實施10年來,我州廣大婦幼衛生工作者順應衛生事業改革發展,始終牢記自身使命。為落實“兩綱”目標,特別是為降低孕產婦和兒童死亡率、提高婦女兒童的健康水平和預期壽命、保障婦女兒童享有基本的衛生保健服務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2011年8月自治區組織專家對我州8縣2市的“兩綱”工作進行了終期調查評估。現將評估結果分析如下:
截止2010年底,在《伊犁州婦女發展綱要》衛生領域的10項指標中,9項達標,1項未達標為:新法接生率。在《伊犁州兒童發展綱要》衛生領域中的9項指標中,8項達標,1項未達標為:城市兒童保健覆蓋率[1]。10年“兩綱”的實施在我州營造了關注婦幼衛生的良好社會氛圍,政府大力支持,將婦幼衛生工作目標切實納入到了各級政府的議事日程。把降低孕產婦和兒童死亡等保障婦女兒童的健康指標列入責任目標管理。提供了大量的財力、物力支持,加強了婦幼衛生基礎設施建設,完善了縣、鄉、村三級婦幼保健網,培訓了大批基層婦幼衛生業務人員,提高了婦幼衛生的服務能力。開展特困婦女兒童的醫療救助。降低了孕產婦及兒童死亡率,有效地改善了我州婦女、兒童的健康狀況。伊犁州2010年“兩綱”目標完成情況見表1。

表1 伊犁州2010年“兩綱”目標完成情況
2.1 制訂工作制度 確保“兩綱”順利實施 在“兩綱”實施伊始,我州成立了衛生系統實施“兩綱”工作領導小組。制定了《伊犁州婦女兒童發展綱要目標管理責任書》、《伊犁州“兩綱”衛生目標考核細則》。為保證三級網的規范運作和提供高質量的服務。制訂了《伊犁州孕產婦系統保健管理細則》、《伊犁州兒童系統保健管理細則》、《伊犁州高危妊娠管理規范》、《伊犁州孕產婦死亡責任追究制》、《伊犁州縣、鄉級產科規范化建設達標評審標準》、《伊犁州新生兒科建設規范評估標準》、《伊犁州基層保健科、婦保科、兒保科評審達標規范》。成立達標評審專家組,按照標準在全州開展產科、新生兒科、兒保科、婦保科規范化達標建設評審活動。
為加強托幼機構衛生保健工作的管理與監督,2004年州衛生局、州教育局、州婦聯聯合下發了《伊犁州托兒所、幼兒園衛生保健管理辦法實施細則》,規范了托幼機構衛生保健管理。每年由衛生、教育、婦聯等單位組成聯合檢查組,對托幼機構衛生保健工作進行監督檢查,對存在的問題限期整改,確保了兒童的身心健康。
為進一步提高婦女保健水平。州婦聯、州總工會與州衛生局聯合下文:各醫療保健機構為婦女進行優惠體檢服務,建立健康檔案,對可疑病例實行追訪制度。這些制度的制訂為“兩綱”的順利實施奠定了良好基礎。
2.2 完善婦幼衛生三級網 確保“兩綱” 任務落實。州直屬8縣2市均成立了獨立建制的婦幼保健院和疾控中心。各縣市綜合醫院均設有婦產科、兒科。113所鄉鎮衛生院,全部實行上劃管理,全額撥款。10年間我州各級政府逐漸加大了縣、鄉、村醫療保健機構的建設投入。全州11所婦幼保健院全部得到新建或擴建。最小業務用房面積1 500 m2,最大10 800 m2。伊犁州直8縣2市轄區內有129個鄉鎮,689個行政村10年內都進行了新建和擴建。給予婦幼保健機構、鄉鎮衛生院增加人員編制。最少的縣級婦幼保健院30人員編制,最多的70人員編制。每個鄉(鎮)保證了1-2名婦幼專干和1名防疫專干。每村有1-2名專職或兼職村級婦幼保健人員和專職防疫員。村級保健人員每月200-800元的報酬得到落實。形成了州、縣、鄉、村比較健全的基層婦幼衛生服務網絡。
2.3 加強人員培訓 不斷提高服務質量 通過招考吸收具有一定專業能力的人員,充實鄉村級婦幼保健隊伍。同時加大在職人員培訓,重點提升縣、鄉、村婦幼保健人員的基本業務能力。本著急用知識先學,重點知識重復學,理論講解與模擬操作相結合,學習與考核相結合的培訓方式,舉辦各類業務人員培訓班。積極選派州級婦幼專家進行駐縣、駐鄉指導,傳授新知識、新技術,現場帶教。幫助基層分析和發現工作中的薄弱環節,提出改進措施。州級醫療保健機構免費提供住宿,免費接受縣、鄉級業務人員臨床進修。對提高基層醫療服務水平起到了明顯的效果。
2.4 建立了州、縣、鄉、村上下貫通的孕產婦急救“綠色通道” 為保證危重孕產婦的及時轉診和救治,向社會公布急救電話。州衛生局嚴格界定各級醫療保健機構處理孕產婦權限,嚴格轉診制度,規范轉診流程。成立了伊犁州產科急救領導小組”、“伊犁州產科急救專家技術小組”。制定了產科急救聯動方案,統一協調車輛和人員。實現了全州產科及相關學科醫療資源的共享。實行孕產婦死亡責任追究制,對不履行職責、管理不善、措施不到位等,造成孕產婦死亡的單位和人員實行責任追究制度。
2.5 制訂了《伊犁州醫療扶貧救助實施辦法》 為保障貧困孕產婦能夠及時得到治療,各縣市設立了貧困醫療救助基金。將貧困孕產婦全都列入高危對象加以管理。對護送孕產婦住院分娩的人員予以獎勵。設置扶貧病床,對貧困人員住院分娩,除提供免費治療外還給予伙食費和交通費補助。
2.6 實行免費婚檢 2009年我州8縣2市全部大力推行婚前艾滋病免費檢測工作。對孕產婦開展了預防艾滋病母嬰傳播免費咨詢、檢測,對HIV感染者孕期、產時和出生后的新生兒進行藥物阻斷。通過為孕產婦免費提供艾滋病篩查、咨詢指導和相應的干預服務,降低艾滋病母嬰傳播率,減少兒童的艾滋病新發感染。
2.7 擴大健康教育覆蓋面 充分利用報刊、電臺、講座、節假日、巴雜日上街宣傳和義診等一切宣傳載體和形式,宣傳婦幼保健知識。組織編印維、哈、漢各類健康教育手冊、宣傳單、掛歷、資料袋、圍裙、手袋等,分發給群眾。開辦“新婚學校”“孕婦學校”“家長學校”,使婦幼保健知識深入人心。
2.8 江蘇援助使我州的衛生事業有了長足發展截止到2010年江蘇省已派出7批援疆干部和醫務人員援助我州,通過10年衛生援助,廣大援疆醫務人員通過手術示教、病案討論、教學查房、理論講座等途徑,采取多種有效措施,毫無保留地傳授理論知識和診療經驗,傾力培養了“一支帶不走的醫療隊”。使我州在醫院管理、醫療技術、學科建設、人才培養等方面有了很大的進步。
3.1 城市兒童保健覆蓋率65.72% 未達到90%的要求 主要原因是城市流動人口較多,保健管理難度較大。同時,以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為依托的婦幼保健三級網尚未健全,對轄區散居兒童的保健管理不到位。提示:加快城鎮社區衛生服務建設,提高社區服務能力仍然是我州婦幼衛生工作的重點之一[1]。
3.2 數據監測不完善 5歲以下兒童中、重度營養不良患病率3.04%,未達到在2000年(1.03%)的基礎上下降1/4的要求。這是因為5歲以下兒童中重度營養不良患病率是近幾年才開始全面檢測。在“兩綱”實施初期,我州婦幼衛生工作較為薄弱,尚未建立全州5歲以下兒童中重度營養不良患病率的檢測,收集的數據與實際情況有差距,因此后期數據與實施監測初期的數據比對,出現了上升的現象[1]。
3.3 消毒接生率97.24% 未達到100%的要求主要是由于我州個別牧區、農村還有家庭接生現象。
4.1 人員缺乏是影響婦幼衛生工作的重要原因我州對婦幼衛生投入不斷加大,增加了人員編制。但是與先進地區相比,西部地區經濟欠發達,無地域和發展優勢,難以吸引人才。又加之婦幼保健機構與綜合醫院相比業務發展較慢,專業人員業務提升不快,待遇、收入不高,吸引人才就更加艱難。伊犁州的婦幼保健機構、鄉鎮衛生院都出現了有空編無人來的現象。國家加大了民生工程建設,投入大量的經費提高婦女兒童的健康水平,隨之而來的重大、基本公共衛生項目的實施,對婦幼衛生要求更高,基層人員不足顯得更為突出。缺少人員是目前影響婦幼衛生發展的重要原因。婦幼衛生在公共衛生體系建設中,還沒有得到同步發展,婦幼保健機構缺少話語權。在我州8縣2市中有半數以上婦幼保健機構的行政級別都低于當地的綜合醫院和疾控中心。所以在縣市衛生工作中的參與、管理、指導權限大打折扣。建議能否給予不發達地區縣、鄉、村更多的切實有效的引進人才政策,吸引、穩定人員,保證婦幼衛生三級網隊伍建設。給予婦幼保健機構同綜合醫院、疾控中心同等的重視。使婦幼保健機構能夠更好更多地充分發揮自己的職能作用。
4.2 醫療保健機構服務能力不足 影響服務質量醫療保健機構的服務模式、服務水平不同程度存在問題,難以向婦女兒童提供安全、優質的服務。產、兒科風險和辛苦程度較大、醫療糾紛較多,收入較少。產科和兒科在各級醫療機構不能得到足夠的重視,產、兒科建設大都比較滯后。產、兒科技術力量薄弱是長期存在的問題,影響了婦幼衛生事業的發展。建議建立婦產和兒童專科醫院,進一步加大對縣級以下醫療保健機構的建設,重點加強產科和兒科建設。加強在職人員培訓,努力提高專業人員業務素質,提高服務能力和服務質量。同時積極引導醫務人員明確事業方向和目標,加強醫務人員救死扶傷的責任意識教育。對不認真履行職責,不規范開展醫療保健服務的機構和人員進行有效的監督和管理。
4.3 加快衛生保健知識普及 才能提高群眾自我保健意識 在我州廣大的農牧區,群體文化水平較低,難以接受和掌握衛生保健基本知識。受一些傳統習俗的影響,婦女地位較低,群眾的婦女兒童保健意識較差。專業機構宣傳的力度與廣度還不夠。建議全社會都要重視對國民的健康教育。各醫療衛生機構應該加強健康教育宣傳,用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開展形式多樣的健康教育活動。對健康教育效果進行評估,保證健康教育的有效開展。提高廣大人民群眾的健康保健意識。
1 古蘭丹姆·阿不力孜,帕麗丹肉孜·木扎拜爾木合塔爾.喀什地區實施《婦女兒童發展綱要(2001-2010年)》終期評估[J].中國婦幼保健,2012,27(25):3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