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寒青 劉顏青 蔣唯
(湖南高速鐵路職業技術學院體育部 湖南衡陽 421001)
受德國職業技術教育的積極影響,溫家寶總理在十七大報告中指出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相信中國在不久的將來將會從普通高校向高職院校的過渡,重在培養專業技術人才,提升國家競爭力。目前中國高速鐵路迅速發展,作為培養、輸送人才的高鐵職院責任重大。體育教學作為高職院校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由于教學內容單一、教學設備陳舊、場地設備短缺等因素不利于我院人才個性化發展,對這些問題的解決則顯的迫切重要了,本文旨在對湖南省高速鐵路職業技術學院體育課程的現狀進行分析,對體育課程的發展提出新的對策與方法,希望對高職院校體育教學提供理論依據。
高鐵職院全名湖南高速鐵路職業技術學院,創辦于1951年,地處湖南省第二大城市衡陽。2005年3月經湖南省人民政府批準,衡陽市人民政府主辦、主管的一所全日制公辦高等職業技術學院。新校區坐落于衡陽市珠暉區大學城,占地面積940畝。學院共開設鐵道工程系、鐵道建筑系、鐵道運輸系、鐵道電信系、鐵道機電系等五系共23個高職專業為主體,以建筑、計算機、旅游、文秘專業為補充。是全國高鐵人才培養和技術合作基地、鐵道部中南地區建筑工程類專業技術人才培養基地,為全國軌道交通事業輸送了15萬名高素質技能型人才[1]。

表1 高鐵職院體育教師職稱情況(n=12)

表2 高鐵職院場地設施

表3 高鐵人均場地面積
教師缺乏、學歷偏低是高鐵職院師資情況存在的問題,在擁有10701個在校學生的高鐵職院中專職體育老師只有12人,師生比例為1:891,遠遠超過其規定標準。專職體育老師12人,均為大學本科生,也遠遠低于國家規定的碩士學位的教師占30%以上,說明高鐵職院迫切需要引進高學歷人才。然而體育老師的引進與以下有關:(1)高學歷體育專業生期望更高,目標不在高職院校。(2)學校以其鐵路技術專業為主,對體育教學不夠重視,以至于對體育教師的引進不足。
由表1可以看出高鐵職院教師的職稱助教占較大多數,教授者無一人,原因可能是由于(1)體育老師大多為本科畢業,對科研能力的提高還有待加強,并且著重注意在體育教學上,且方法陳舊、老套,對體育課部的改革與創新力不從心。(2)學院升格時間較短,所以在教授職稱材料上面準備時間不足。(3)學校領導注重鐵路技術技能和專業理論,忽視了體育學科的發展。這樣也間接的降低的老師的科研熱情。
由(表2、3)資料表明高鐵職院的場地設施嚴重缺乏,除了籃球場和排球場其他場地只有一個,室內人均場地還不到國家規定的1/4,室外場地也嚴重偏離國家規定標準。在學校進一步擴招學生的同時沒有保障學校的基本硬件設施,學生上課沒場地,或人滿為患,進一步制約著體育教學的發展,同時也制約了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積極性。在招生規模的擴大與體育場館的建設矛盾日益凸現今天,造成高鐵職院場地設施缺乏的原因有很多。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學校領導對體育學科的不重視從而忽視了體育場館的建設。
21世紀是知識經濟高速發展的年代也是信息資源高速發展的年代,然而高鐵職院體育課教學脫離了現代化社會的發展,沒有專門的體育信息資源庫,沒有學科專家教授來本校講座,學生對體育知識了解片面,沒有具體的體育素材對其進行加工整理,教師也不能及時的從書本、報紙、網絡了解最新的體育資源。
高鐵職院的體育學制為4個學期,每學期大概15周左右,每周一次體育課,按照國家教育部頒發的《學校體育工作條例》規定,3年制大專開設2年體育課,應開設144課時[3]。可見高鐵職院存在體育時數短;從課程內容方面,學生主要學習的體育項目有籃球、排球、足球、實心球和立定跳遠等,內容安排較為單一,缺乏科學性,對開設的體育課內容應更為豐富些,并與學生的專業、興趣相結合;從教學目的方面,從學生身心健康為第一目的,以考核為手段,脫離學生興趣愛好,與將來從事的職業項目沒有聯系;從授課方法方面,受傳統教學影響以傳授技能為主要方式,仍然以教師為中心,過分強調老師的主導位置,忽視學生的主體位置,缺乏理論課的正確指導,學生只知道做動作,但不知道為什么要做動作,脫離老師則不知道怎樣指導自己有效的體育健身。
高職院校體育教育的目標是增強學生體質,促進學生身心的和諧發展,培養學生從事體育運動的意識興趣、習慣和能力,為終身體育奠定良好的基礎|;培養學生較強的運動能力和良好的思想品質,使其成為具有現代精神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5]。根據以上目標對高鐵職院的特殊情況提出相應對策。
“振興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興教育的希望在教師”。所以教師作為傳道授業解惑的主體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對教師自身素質的提升直接影響了教育事業的發展,為了讓高鐵職院教師的學歷、職稱、科研和教學都能達到高校老師的標準,建議鼓勵在職教師提高學歷,資助教師繼續深造,辦理培訓機制,不斷學習新知識。加強高學歷體育人才的引進,整體提升教師團隊的綜合素質,減輕教師的教學壓力,讓老師有更多的時間從事科研,并且調動老師上課的積極性和創造力,為本校的體育改革與創新作出貢獻。
基于高鐵職院學生的大規模擴招,呈現出不斷增長的在校學生與有限體育場館的矛盾日益突出,對加大學校體育場館的建設十分迫切,學校領導應了解體育場館是保障體育課程成功開展的基礎,重視體育場館的建設,加大對體育場館的投入,可多建設復合型場館,利用有限的場地發展多樣的項目,讓多樣的體育項目與體育場館更好的結合,以滿足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多元化。
(1)建議我校教師大量閱讀報刊、雜志,完成大量體育素材的整合并對其加工處理,運用多媒體教學,利用圖片、視頻直觀的把最新的動作技術要領展現給學生,這樣有利于學生與老師積極、主動的學習。(2)學校積極制作體育信息網頁,并向全校開通使用。(3)邀請體育學科帶頭人來我校指導和講座,提高高鐵職院學生對體育的進一步認識。
陳舊的被動的教學方式是影響體育課教學的巨大障礙,老師應打破灌輸式、一刀切式教學,注重學生的創新思維的構成,建設復合型人才,編寫符合高鐵職院特點的體育校本教材,讓體育技能與學生所學專業相結合,讓興趣愛好與身心鍛煉相結合。學生可以根據自己職業特色選擇對自己未來職業有用的體育鍛煉項目,比如鐵道工程和道路橋梁工程技術專業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平衡能力、高空適應能力,這樣學生可以多進行一些體操平衡木和踩高蹺之類的體育鍛煉,如鐵道運輸等專業要求在列車運行的過程中長時間保持坐姿或站姿,因此這樣的學生可以開展一些浪橋、上下轉盤、形體等項目的練習。
高鐵職院呼吁著體育教學改革與發展,構建具有高職教育特色的體育教學體系,轉變教育理念,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提升教師整體素質;豐富體育信息來源,形成本校特色;創新教學方法,調整教學內容,是實現高鐵職院體育教學改革與發展的核心。優化師資隊伍結構,調動教師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大力開發體育校本課程和教材,加大體育經費投入,擴充體育場館建設;是高職院體育教學改革與發展的保證。
[1]劉龍,趙彥豪.上海民辦高職院校體育教學現狀與對策研究[J].體育教育,2011,10.
[2]陳文明.高職院校體育課程教學目標解析[J].考試周刊,2011.
[3]陳國平.加強高職體育教學的若干思考[J].中國成人教育,2007,4.
[4]黃日權,胡美蘭.淺論高校體育教學現狀及改革思路[J].教育與職業,2006.
[5]陳文富.高職院校體育教學現狀與改革設想[J].張家口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