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顏如
摘要:辯訴交易制度是美國刑事訴訟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蘊含著刑事訴訟所追求的效率與公正兩大價值。在我國,能否適用辯訴交易制度,一直是學者們關注的焦點。我國應通過刑事訴訟制度地改革,逐步適用辯訴交易制度。
關鍵詞:辯訴交易;公正;效率;適用
辯訴交易制度于20世紀30年代產生并形成于美國。它是美國刑事訴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美國的司法制度中,無論是大案件還是小案件,只要被告人愿意,都可適用辯訴交易。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辯訴交易制度在英美法系國家廣泛實施,而我國的刑事訴訟法律規范中對此制度未作出規定。因此在我國刑事訴訟制度中能否適用“辯訴交易”是法學界廣泛爭議的問題。筆者認為,隨著我國司法制度改革的推進,應逐步引進辯訴交易制度。
一、“辯訴交易”的概念
在美國,辯訴交易又稱訴辯交易,是指在刑事訴訟中,檢察官與被告(通常通過律師)在法庭外進行協商談判,達成協議,檢察官以減輕指控罪行、減少指控罪名或減輕指控刑罰為條件,促使被告人作出有罪答辯,從而不通過法庭審判而結束案件的一種訴訟方式。該訴訟方式之所以稱為辯訴交易,是因檢察官和被告在協商談判過程中通常會通過討價還價的方式,爭取對自己有利的結果,最終雙方通過妥協達成交易。理解美國辯訴交易制度,應把握以下幾方面的內容:
1.辯訴交易的主體
所謂“主體”是指法律關系的參加者。而辯訴交易制度涉及的主體為兩個:一個主體是檢察官,代表控訴機關;另一個主體是被告人及其辯護律師。在辯訴交易中,法官不是主體,其始終處于消極地位。一般情況下,辯訴交易是檢察官和被告人之間進行談判,只要檢辯雙方能達成協議,法官便按照協議給被告人定罪量刑即可。
2.辯訴交易的前提
在美國,辯訴交易雖然在各種案件中普遍適用,但也有其適用的前提。辯訴交易適用的前提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檢察官享有的廣泛自由裁量權,也就是說檢察官對發生的案件享有獨立的處分權,其具體表現在,檢察官對被告人有降格起訴、不予起訴和撤銷起訴的處分權;二是當事人有自由處分訴訟中的各項請求的權利,這在美國也叫當事人訴訟主義,如果缺少任何一個前提,辯訴交易就無法適用了。
3.辯訴交易的內容
辯訴交易包括指控交易、罪數交易和刑罰交易三個方面的內容。指控交易是指檢察官以原指控罪名輕的罪對被告人進行指控,而被告人就此較輕罪名的有罪答辯,最終雙方達成交易協議。罪數交易是指當被告人同時犯有兩個及以上罪行時,檢察官只選擇對其中的一罪或幾罪進行指控,來換取被告人對被指控的罪名作有罪答辯,在此基礎上雙方達成交易協議。刑罰交易是指檢察官建議法官對被告人量刑時,處以較輕的刑罰,從而換取被告人作出有罪答辯,檢辯雙方達成協議后,經法官確認,案件便不再進入審判程序而宣告終結。
二、辯訴交易制度的價值
1.效率價值
效率是現代刑事訴訟所追求價值目標之一。英國有一句古老的法律格言:“遲來的正義為非正義”,強調了效率的重要性。在刑事司法中,在最短的時間內破獲案件,將被告人定罪量刑,實現社會的正義,這是刑事訴訟所追求的效率價值。各國法律對于刑事訴訟期間的規定,是對追求訴訟效率的具體體現。但在現代社會,受刑事案件眾多、司法資源不足、偵查手段不夠先進等原因的影響,使得刑事訴訟的效率價值很難實現。而辯訴交易制度的實施,是通過檢察官與被告人委托的辯護人的協商、談判,雙方都妥協達成協議,終結案件,有利于刑事訴訟所追求的效率價值的實現。在辯訴交易的過程中,檢察官大大減輕了舉證的義務,從而大大縮短了辦案周期。對于被告人來說,其也做了有罪答辯,受到了法律的懲罰。因此,辯訴交易有利于在不增加司法資源的情形下,快速解決各種刑事案件,這正是刑事訴訟效率的體現。
2.公正價值
公正是現代刑事訴訟制度追求的又一價值目標,公正分為程序公正和實體公正。辯訴交易制度在提高效率的同時,也追求公正的訴訟價值。辯訴交易所追求的公正,既指程序上的公正,又指實體上的公正。從程序上而言,檢察官與被告人在平等的基礎上,通過討價還價達成了協議,檢察官在整個偵查舉證過程中,沒有違反法律,因此實現了程序上的公正。就實體而言,從表面看,辯訴交易違反了罪責刑相適應的刑法原則,對被告人的處罰是不公平的,沒有彰顯社會正義,但分析其實質,辯訴交易是在檢察官同意的情況下,對主動認罪的罪犯,適當降低處罰的程度,這正是現代刑法所要追求的精神。由于受種種客觀條件的限制,絕對的公正是很難實現的。對于部分案件而言,受人的認知能力的局限及各種客觀條件的限制,最終檢察官掌握的收據不充分,不能將被告人繩之以法。而適用辯訴交易制度,在絕對公正得不到實現的情況下,退而求其次,追求相對公正,這也是現代司法制度中公正的最好體現。
三、辯訴交易制度在我國是否應該得到適用
1.我國是否適用辯訴交易制度的幾種觀點
辯訴交易在我國是否適用問題,具有全面性代表性的觀點有三種:肯定說、否定說和緩行說。
持肯定說觀點的學者認為,辯訴交易制度適合我國的國情,應該修改我國的相關法律,規定辯訴交易制度,并運用于我國的刑事司法實踐。理由是,辯訴交易制度不僅彰顯了刑事訴訟所追求的效率和公正價值,而且還體現了對被告人人權的尊重,與我國刑事訴訟改革的目標是相符合的。在我國,許多刑事案件由于證據不充分,不能及時結案,這不僅造成司法資源的極大浪費,而且使得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權利無法得到保障,實行辯訴交易制度,可使得許多案件快速解決,最大限度地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權利。
持否定說觀點的學者認為,辯訴交易反映了美國契約文化和實用主義思想,我國是傳統的職權主義國家,辯訴交易與我國的法律文化不相符合,不適合我國國情,不能在我國適用。否定說又有不同的觀點,典型的有三種觀點:第一,辯訴交易制度犧牲了司法正義;第二,辯訴交易制度違反罪責刑相適應原則;第三,辯訴交易制度削弱刑法的一般預防作用。
持緩行說觀點的學者認為,就我國目前實行的職權主義的訴訟模式而言,與辯訴交易不能匹配。但從長遠的司法改革目標來看,我國訴訟模式向當事人主義訴訟模式轉變是不可抵擋的趨勢。因此,我國目前不能照搬美國的辯訴交易制度,但在一些比較小的案件中,可以借鑒實行辯訴交易。隨著我國刑事司法制度改革的推進,當事人主義訴訟模式的形成及各項配套制度的建立,我國在全國范圍內的各項案件中才能全面適用辯訴交易制度。
2.我國應通過刑事訴訟制度改革逐步適用辯訴交易
在上文三種觀點中,肯定說與緩刑說在實質上都是對我國適用辯訴交易制度持肯定的觀點,緩行說是在肯定說的基礎上,進一步闡述了我國實現辯訴交易的步驟。筆者支持緩行說的觀點,因否定說與現代刑事訴訟價值不相符合,也與我國的刑事訴訟制度的改革方向不相符合。
否定說第一種觀點是辯訴交易制度犧牲了司法正義。該觀點認為,辯訴交易制度是司法機關的司法不作為行為,其放縱了被告人,損害了公平正義原則,這種說法值得商榷。在司法實踐中,可能存在著一些被告人通過辯訴交易制度逃避其應負刑事責任,使得社會司法正義受到影響。但從實質上來說,辯訴交易制度提高了訴訟的效率,使得被告人承認了其犯罪行為,對罪犯已經起到了一定的威懾作用。在量刑處罰上,辯訴交易不是完全犧牲司法的正義,而是稍微降低了正義的標準而追求司法效率,從而實現全面的正義。
否定說的第二種觀點認為,辯訴交易制度違反罪責刑相適應原則。該觀點認為,辯訴交易制度只是一味追求司法的效率,為了司法的便利,降低了被告的刑罰,違背了刑法的基本原則之一罪責刑相適應原則。筆者認為,在實踐中,不能機械地適用罪責刑相適應原則,對于被告人的處罰,除了看犯罪行為和后果外,還要結合被告人的犯罪情節、認罪態度、案件偵破的難易程度及被告人是否是初犯等因素進行綜合考量。而辯訴交易制度正是對這些因素的綜合考量,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其與我國“坦白從寬”的刑事政策是一脈相承的,其實質是對罪責刑相適應原則的靈活適用。
否定說的第三種觀點認為,辯訴交易制度削弱刑法的一般預防作用。該觀點認為,如果辯訴交易制度在我國普遍適用,就會使許多潛在的犯罪分子看到了犯罪所要付出的代價不高,這在一定程度上放縱甚至鼓勵了犯罪。這種說法有失偏頗,理由有兩點:第一,辯訴交易是檢察官和被告人雙方主體之間的交易,需要雙方的同意并達成協議,而不是被告人單方能決定的,對于一些案件,檢察官有充分的證據,就不適用辯訴交易制度;第二,重刑并非絕對能起預防作用,相反,如刑罰給予人改過自新的機會,同樣能起預防作用。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辯訴交易制度蘊含著豐富的價值目標,也有許多的有利之處,但是其實施也要結合具體的國情和環境,因此,我國應不斷推進刑事訴訟及相關制度的改革,逐步建立和適用辯訴交易制度。
參考文獻
[1]鄭鋒鋼.淺析訴辯交易[J].法學之友,2009(1).
[2]郭愛國.論訴辯交易的價值蘊含[J].法學研究,2007(2).
[3]喬耀聰.訴辯交易及其正當性[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08(6).
(作者單位:甘肅建筑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