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華
摘要:經過幾年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新疆農村面貌發生了很大變化。但與黨中央所提出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標準和要求相比,還存在一定差距。農業的發展、農村的進步、農民的致富,都離不開教育的支撐、科技的支撐。新形勢下,圍繞新農村建設的“五大目標”,優先發展教育,并將發展義務教育、職業教育和高等教育有效地結合起來,這是深入推進新疆新農村建設的突破口。
關鍵詞:新疆;新農村建設;教育;突破口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堅持把國家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重點放在農村,深入推進新農村建設和扶貧開發,全面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由此可見,深入推進新農村建設是我們黨和政府繼續關注的工作重點。新疆作為邊疆地區,扎實深入推進新農村建設對實現新疆跨越式發展和長治久安具有深遠意義。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黨中央做出的重大戰略決策,這一決策為新疆農村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開啟了新疆社會主義農村建設的新征程,最近幾年新疆的農業生產連年獲得豐收,糧食總產量大幅度增加,農民生活得到很大改善。但是與“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標準和要求相比,在各方面還有很大差距。例如,農民人均收入在全國仍處于較低水平;農產品粗放生產,加工能力低;城鄉收入差距擴大,村鎮建設雜亂無章,人居環境條件惡劣等。新疆農村發展的滯后,除了客觀的自然條件等原因,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文化教育的落后,導致農村勞動力思想觀念、文化素質、技能素質落后。農業的發展、農村的進步、農民的致富,都離不開教育的支撐、科技的支撐。
建設新疆社會主義新農村,必須立足新疆農村實際,尋找突破口,必須堅持“不搞形式主義”“不強求一律”,而是要從本地區實際出發,在中央統一領導下,走出一條有自己特色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道路。而從新疆教育相對落后的實際出發,發展教育可以說是深入推進新農村建設的重要突破口。鄧小平說過:“我們國家要趕上世界水平,從何入手呢?我想,要從科學和教育入手。”新疆的新農村建設要趕上全國的發展水平,也要從教育入手。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的目標是“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圍繞新農村建設的“五大目標,發展教育在新疆的新農村建設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發展教育為實現新疆新農村“生產發展,生活富裕”提供智力支持
生產發展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物質基礎。沒有這個基礎或者這個基礎薄弱,要想順利實現新農村建設的目標,無疑是一廂情愿的空想。而生活富裕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立足點和出發點,它是作為新農村建設的一個重要標志。我們黨作為群眾根本利益的代表,就是要幫助廣大農民改變貧困現狀,實現其發展的愿望和要求。
新疆是一個以農業為主的地區,其中又以種植業和畜牧業居多。從總體上看,新疆的農業生產力水平較為低下,廣大農村離現代化標準還有相當距離。這里的原因很多,一方面,固然是農業自然條件較差,另一方面,更為重要的原因就是現代農業技術應用的缺乏。但是,現代農業技術的推廣和應用需要兩個條件相配套。一是要有大量的農業專業技術人才,另一個就是農民自身要有相應的文化知識,從而能掌握并應用現代農業技術。這就對教育的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教育要能夠為新農村建設提供各方面、多層次的農業專業人才。這些人才的范圍不僅涉及種植業、牧業、漁業和林業等,他們還要能夠將先進的現代農業技術與新疆農業實際相結合,走出一條具有新疆特色的農業現代化道路。另一方面,教育要能幫助廣大農民掌握必要的文化知識,使他們更容易接受和采用現代農業技術。
二、發展教育為實現新疆新農村“鄉風文明,村容整潔”提供思想保證
文明是社會進步、社會發展的表現。把鄉風文明作為新農村建設的重要目標,這是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內在要求,也是推進新農村建設的精神支撐和動力源泉。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推進,農民迫切要求改善農村生活環境和村容村貌。因此,建設村莊、美化村莊,這是新農村建設題中應有之意,也是廣大農民最現實最迫切的愿望。
由于新疆是一個多民族地區,宗教意識濃厚,加上自然條件的限制和歷史上封建勢力的“愚民政策”,這里的文化教育相對落后。例如,在南疆許多農村家庭,男女不平等的思想、對子女教育極度輕視以及家庭生活沒有長遠打算等現象廣泛存在。這些都嚴重影響廣大農民在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的主體作用的發揮。
培養和造就新時代農民,就是要大力發展農村教育,通過多種形式的農村文體活動和精神文明建設活動,引導廣大農民提倡健康文明的新風尚,激發他們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和艱苦奮斗、自力更生的傳統美德,不斷推進鄉風建設和村容整潔建設。
三、發展教育為實現新疆新農村“管理民主”塑造新型農民
管理民主建設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保障。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廣大農民是主體力量。新農村建設事業的不斷推進,需要充分調動廣大農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在事關新農村建設的重大問題上,農民對實際問題最了解,對農村問題最有發言權。加強管理民主建設,就是要發揮農民的聰明才智,激發他們建設新農村的熱情。這是新農村建設不可或缺的力量源泉。我們黨在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進程中,始終堅持以人為本,把農民愿意不愿意、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為衡量新農村建設成效的重要標準,最終確保廣大農民自主決定事關自身的重大事項。實踐證明,管理民主與農村發展息息相關;管理民主的程序、水平和質量,決定著新農村建設的進展和成效。
管理民主的本質,說到底就是要讓廣大農民當家做主,讓廣大農民在農村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建設中發揮主人翁的作用。實現管理民主的關鍵固然是健全村民自治制度,逐步實現管理民主的制度化、規范化。但是,制度的建立和完善,都離不開廣大農民民主意識的增強。因此,加強管理民主建設的根本,還是要不斷提高廣大農民的民主素質。
目前,農民作為農村民主政治建設的主體,參與民主管理的行為遠未達到理性化的程度。如:農民的文化素質不高,民主認知能力較差,國家觀念單薄等,這在新疆廣大農村這種現象更為嚴重。在一些偏遠的農牧場,部分農民對基層干部還存在畏懼心理,這就很難談上民主決策和民主監督了。鑒于此,為了加強農村管理民主建設,必須在農村大力發展各種形式的教育,增強農民的民主意識,提高農民的民主能力,把農民塑造為合格的民主政治主體。
那么,如何發展教育才能更好地適應新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要求呢?這就要求必須緊緊圍繞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的“普及和鞏固義務教育,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質量”三大任務,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
首先,普及和鞏固義務教育,提高新疆農村人口文化素質。為了進一步提高新疆農村人口文化素質,農村教育在繼續鞏固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和掃除青壯年文盲成果的基礎上,還應大力推進十二年義務教育,解決新疆高中教育的“瓶頸”問題。同時,為了全面提高農村人口的文化素質,面向農民的教育應從當地實際需要出發,采取便于農民學習的多樣化形式辦學,把掃盲與學習科學技術和發展經濟結合起來,調動農民學習的積極性,讓農民從教育中得到實惠。
加快發展農村義務教育,提高農村人口文化素質,還需要國家加大對新疆農村教育的扶持力度。繼續實施西部“兩基工程”和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深化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把農村義務教育全面納入公共財政保障范圍,保證義務教育有穩定的資金來源。
其次,適應農村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加快發展職業教育。現代農業技術的推廣和應用與現代農村建設,需要有一技之長的復合型農民。目前,新疆農村勞動力大多缺乏職業技能,新疆職業教育總體發展水平較低。
為了使新疆職業教育能更好為新農村建設服務,第一步應增加職業學校的數量。這就要求從本地區實際出發,充分發揮新疆的資源優勢,并根據市場需求增加專業設置,力爭做到揚長避短。第二步就是要提高職業教育的教學質量。這就要求必須改革職業教育的教學方法和內容。一方面,抓好以敬業和誠信為重點的職業道德教育,培養一支熱愛農業生產和農村建設的人才隊伍;另一方面,加強學生技術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強化農村職業資格證書教育,把職業教育與勞動就業掛鉤。此外,還應把普通教育和職業技術教育結合起來,在普通學校普遍開設勞動技術課。只有這樣才能使職業教育在新疆新農村建設中發揮更大作用。
第三,著力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為新農村建設提供各類專業技術人才。推進新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促進農村經濟發展是核心任務。要加快農村發展,就必須選擇一條跳躍常規的發展道路,即全面提升農業科技發展水平,提高科技在農業經濟增長中的比重,大力發展能夠走在市場前列的農業高科技產業。這樣可以加快實現由原始農業、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高科技農業的轉變。這是實現新疆農村經濟增長方式根本好轉的關鍵,也是新疆農民擺脫貧困、走向共同富裕的基本要求。為此,必須大力發展高等教育,為新農村建設提供大量的各類高質量的專業技術人才。
在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要積極發揮新疆高等學校特別是高等農林院校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的作用。高等農林教育承擔著為新農村建設培養、輸送人才,推動農林科技創新、促進科研成果轉化和服務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任務,是實現農林科技進步,促進新農村建設的一支重要生力軍。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對科技創新有著強烈的需求,有許多重大的理論和實踐問題亟待解決,而高等學校具有人才、知識、技術優勢,完全可以大有作為。
新疆高等院校要積極引導和鼓勵大學生投身于新疆新農村建設的實踐,為服務“三農”培養大批高素質專門人才和留得住、用得上、懂技術、會經營、善管理的實用人才和新農村建設的組織者、帶頭人;要突出辦學特色,緊密結合新疆“三農”實際加強學科建設,開展相關科學研究;要深入新疆農村一線,廣泛開展技術指導示范、成果轉化推廣、信息咨詢傳播等多種形式的服務,積極參與農業科技推廣體系建設;要積極開展農民素質培訓和鄉風文明建設等工作,為新疆新農村文化建設服務。
黨的十八報告提出:要大力促進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資源,重點向農村、邊遠、貧困、民族地區傾斜。這對于處于邊遠和民族地區的新疆來說是一個巨大的鼓舞,新疆的教育必然會迎來一個新的發展機遇,而教育的發展,必然會推動新疆新農村建設的發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進程。
參考文獻
[1]胡錦濤.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
[2]胡錦濤.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人民日報[N], 2005-10-12(1).
[3]鄧小平.鄧小平文選: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48.
[4]胡錦濤.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人民日報[N], 2005-10-12(1).
(作者單位:塔里木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