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川
摘 要:四川藏區是康巴文化的發祥地、格薩爾王的故里、大香格里拉的核心區和康定情歌的故鄉,文化資源豐富、底蘊深厚,但文化產業的發展較為滯后。本文立足四川藏區文化資源狀況和文化產業的發展實際,結合我國文化產業的發展背景,提出了四川藏區文化產業發展的一些思路和幾點建議。
關鍵詞:四川藏區;文化產業;思路
一、概況
四川藏區地理上位于青藏高原東緣橫斷山區,以高山峽谷、高原山地為主, 行政區域由“兩州”(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 “一縣”(木里縣)共計32縣構成,土地面積25. 01萬km2,是全國14個連片貧困區之一。四川藏區農牧民人均純收入長期滯后于四川乃至全國藏區平均水平, 與其特殊的自然地理環境與社會文化環境有關。由于四川藏區地處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的過渡帶上,是長江、黃河流域的重要生態屏障。脆弱的自然生態環境,決定了四川藏區不能走傳統的工業發展道路,必須要立足于特色和生態資源來實現區域經濟的發展,低能耗、低污染的文化產業就承載了四川藏區未來經濟社會發展的重任。
二、四川藏區文化產業發展現狀
1.資源狀況
四川藏區是康巴文化的發祥地、格薩爾王的故里、大香格里拉的核心區和康定情歌的故鄉。四川藏區獨特的民俗文化資源、神奇的宗教文化資源和特殊的地域文化資源,是開發民族文化產業的巨大寶藏。以藏戲、康定情歌、巴塘弦子、甘孜踢踏、新龍鍋莊,等為代表的歌舞戲曲絢麗多姿;藏族史詩《格薩爾》在中國文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小說《塵埃落定》等為代表的民族文學閃耀文壇,藏歷年等民族節慶特色突出,藏族德格印經等民族工藝享譽國內外,白玉戈巴父系文化等民族風俗獨具特色,自然與民族特色文化交相輝映。
2.文化產業發展狀況
在國家大力發展文化產業的宏觀背景下,四川藏區文化產業發展取得了較大進步,四川藏區將文化產業作為經濟發展的支柱性產業,規劃了發展的重點和藍圖,形成以民族文化旅游、民族工藝品制造、特色節慶為重點的特色產業體系。甘孜州提出構建“縣縣一特一品一臺一隊一中心”的“五個一”文化產業體系;阿壩州借力災后重建,著力打造一批具有藏羌文化特色的魅力鄉鎮,提出了構建“一線五片”文化產業總體布局的工作思路。在文化品牌的建設上也初見成效,“阿西土陶”、“白玉河坡藏刀”、“色達藏戲”、“藏謎”等文化品牌得到進一步提升。
三、發展思路
四川藏區文化產業的發展需要始終圍繞民族地區發展穩定大局,以當地特色資源為依托,把握“文化經濟化、文化科技化”的發展趨勢,強調產業協調發展,做到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旗幟鮮明地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在鞏固民族團結的大前提下,努力實現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有機統一。在文化產業發展中更加注重文化意識形態屬性和經濟屬性的關系,發揮文化產業發展在富民安藏中的重要作用。
二是堅持以突出民族特色為核心,在產品打造和品牌塑造上突出鮮明的民族特色,充分挖掘、整理、利用當地文化資源,既不貪大求洋,也不混搭求奇,以民族特色作為自身具有核心競爭力和獨特吸引力的產業之魂。
三是堅持走可持續發展之路,將產業化開發與資源保護和文化傳承相結合,以開發促保護、促傳承,尊重當地風俗習慣,充分調動群眾參與積極性,實現產業發展與資源保護和文化傳承“雙贏”。
四是堅持文化產業與旅游等相關產業的融合發展,把文化旅游作為重點產業來培育,用文化提升旅游品質和檔次,用旅游彰顯文化內涵,促進二者相融互動、共同繁榮。
四、發展四川藏區文化產業的建議
1.構建文化產業發展格局
在四川藏區,要充分發揮重點文化產業在推動產業發展中的引領和帶動作用,加大資源產業化開發力度。通過大力發展區文化旅游業、演藝娛樂業、工藝品制造業等主導產業,形成以重點產業為主導,相關產業聯動發展的格局。積極培育藏區文化旅游市場主體,深入挖掘康巴文化、安多文化、嘉絨文化,整合格薩爾文化、戈巴文化、情歌文化、宗教文化等歷史文化資源,積極開發文化旅游產品。依托藏區豐富多彩的歌舞,如鍋莊、弦子、踢踏、熱巴、山歌以及藏戲音樂,大力發展具有藏民族特色和地域風情的演藝娛樂業,以及衍生出的相關產業。在保護和傳承的前提下,開發相關藏民族工藝品和旅游紀念品,逐步壯大民族工藝品產業。
2.建設重大文化產業項目
按照資源配置的集中度和項目的輻射力,做好四川藏區文化產業重大項目規劃。依托民族地區豐富的文化和旅游資源,投資建設一批發展水平高、集聚作用強的重大項目,發揮項目在推動文化產業發展中的支撐作用。加大投資和項目管理力度,把現有項目做實做深做強。以藏羌彝文化產業走廊建設為契機,規劃建設一批重點文化產業園區和基地,增強四川藏區文化產業規模化、集約化和專業化水平。通過開展多種形式的招商活動,利用好展會平臺,做好文化產業項目招商引資。推動四川藏區文化產業區域內公共文化設施、文物保護單位、歷史文化名城、非物質文化遺產等公益性重點項目建設,實施重大藏區文化產業項目工程,推動文化產業集聚發展。
3.打造特色文化產品
突出特色、突出重點發展文化產業,對促進四川藏區的文化產業整體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應著重發展文化旅游、演藝娛樂、藝術品、創意設計等新興業態,充分發揮文化產品在推動文化產業發展中的承載作用。
一是發展文化旅游業,依托豐富的人文與自然資源,建設文化名鎮、名街、名村,打造文化旅游集聚區和特色文化旅游目的地。二是發展演藝娛樂業,充分利用高新技術、數字技術、全息成像技術,研發創作具有深厚民族文化內涵的影視劇目、實景演出以及參與性、互動性較強的體驗情景劇目。三是發展民族工藝品業,在保護和傳承傳統手工藝技藝基礎上,開發文化用品、工藝品和旅游紀念品,逐步壯大民族工藝品產業。四是發展創意設計業,促進民族文化元素與音樂制作、時尚設計、廣告設計、家居裝飾結合,大力發展文化創意設計,圍繞四川藏區人文、自然資源,打造世界級攝影基地。
4.培育文化產品品牌
充分利用藏文化資源優勢,堅持政府引導,充分發揮市場在配置資源中的積極作用,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四川藏區文化產業建設,培育文化產業骨干企業和戰略投資者,著力打造一批文化精品,形成具有國際影響的文化品牌。
一是培育民俗文化品牌。積極打造“色達藏戲、甘孜踢踏”等一系列知名文化品牌。二是培育民族文化商品品牌。促進“阿西土陶、白玉河坡藏刀、道孚木雕”等文化品牌形象的進一步提升,形成具有國際國內影響力的文化品牌價值鏈,提升四川文化產業發展特區文化產品的核心競爭力和市場占有率。三是培育民族文化城鎮品牌。將甘孜州康定縣新都橋鎮、瀘城鎮,德格縣更慶鎮、阿壩州馬爾康鎮等民族文化城鎮打造為一批具有藏文化特色的文化旅游城鎮。四是培育民族文化活動品牌。通過藏歷年、“康定轉山會”、“理塘賽馬會”等傳統節慶、宗教文化活動等多種形式,形成一批具有國內外知名度的文化活動品牌。
四川藏區文化資源豐富多彩、特色突出、資源比較優勢明顯,發展文化產業,能促進文化的傳承與保護,推動地方經濟發展,對改善民生、增進社會穩定與民族和諧有重要的表率作用。
參考文獻
[1] 楊振之.青藏高原東緣藏區旅游業發展及其社會文化影響研究[D].四川大學,2003.
[2] 李海霞,侯昊鵬.四川藏區文化產業發展的源泉、路徑與重點[J]. 經濟體制改革,2011(1).
[3] 尕藏才旦,朱鵬鴻.略論西藏文化產業的發展方向[J]. 西藏大學學報,2008(1).
[4] 羅莉.藏族文化產業的定位與發展[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5(6).
[5] 班秀萍.價值觀念、民族精神、文化產業——提升我國文化軟實力三題議[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3(7).
[6] 涂靜.基于鉆石理論的大香格里拉區域旅游文化產業競爭力分析及提升對策研究[J].商場現代化,2012(28).
[7] 覃剛毅.體驗經濟時代大香格里拉區域文化旅游產品的選擇[J].企業導報,2010(8).
[8] 徐柯健,張百平.大香格里拉地區自然與文化多樣性[J].山地學報,2008(2).
(作者單位:四川省社會科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