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偉
摘 要:經濟全球化時代的到來和社會的發展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也使得我們的社會管理工作凸顯出前所未有的挑戰。為了適應快速變化發展的社會,我們必須進行社會管理創新,也要求思想政治教育適應發展的需要,勇于開拓進取創新,探索新途徑和新方法。
關鍵詞:社會管理;創新;思想政治教育
一、 社會管理的基本內涵
社會管理,是政府和社會組織為促進社會系統協調運轉和良性循環,對社會系統的全部組成部分、社會生活的不同領域以及社會發展的各個環節進行組織、指揮、監督、調節和控制的過程,是優化社會成員關系、合理配置社會資源、增強社會合力的必要手段。社會管理是以人為本的,主要是對人的服務和管理,它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協調社會關系、促進社會公正、應對社會風險、保持社會穩定等方面。社會需要社會制度和機制來保障其有效的運行和發展。所以我們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過程中,需要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全面了解國內外形勢的變化和發展,針對當前社會管理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構建合理的社會管理機制。實施社會管理,必須堅持以人為本,促進社會公平和正義,推動社會全面進步和可持續發展,健全社會管理體制,實現高校的社會管理可以為社會建設創造有利的環境和條件,所以社會管理的理念、機制、方式都需要在社會建設和社會實踐過程中進行不斷完善、不斷調整和不斷創新。
社會管理創新,是指在現有的社會資源和管理經驗的基礎上,引入新的社會管理理念、知識和方法,對傳統的社會管理模式及管理方法進行完善,從而建構新的社會管理機制,更好地實現社會管理目標的活動。社會管理創新既是活動,也是活動的過程,其目的在于形成更為良好的社會秩序,產生更為理想的政治、經濟和社會效益。社會建設的根本任務就是要增加社會服務設施、改善社會生活環境,滿足社會成員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不斷提高全社會的生活質量和生活水平,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社會建設過程中需要實施社會管理,而加強社會建設,關鍵在于社會管理創新,社會管理創新是社會建設過程中的有力推手。
社會管理創新是一項艱巨的任務,也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與我國的改革開放和社會穩定有著密切的聯系,尤其是在國內外環境發生風云突變的今天,社會管理創新更成了我們管理工作中一項刻不容緩的任務。社會管理的主體和客體都是具有主觀能動性的人,所以我們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堅持科學發展觀,只有形成科學的正確的價值觀才能進行有效的社會管理。那么思想政治教育在管理過程中就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二、 思想政治教育在社會管理中的作用
1. 導向作用
社會管理的直接目的是對社會關系的優化整合,對社會系統進行良性協調,推動其良性發展。思想政治教育是社會進行管理的方式與方法之一,在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過程中,人與人之間的關系需要整合和協調,社會關系的穩定與否直接影響到政治穩定和經濟發展,影響社會的長治久安。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對價值體系和精神世界的導向作用,可以培養社會成員的價值觀念和政治認同感,增強他們的政治信念和意志力,從而提高了社會管理的有效性。
2. 協調作用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蓬勃發展的新時期,物質文化水平不斷提高,人民的整體生活水平也不斷提高,但是社會貧富差距拉大,東西部經濟發展不平衡也成了普遍現象,也是我們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道路上一個非常棘手的問題。思想政治教育本身所具有的調控功能,雖然不能直接代替市場和政府進行財富分配和利益分配,進行資源的配置,但是通過協調各利益主體,正確認識社會發展中所存在的問題和實際情況,明確未來的發展目標和整體向上的積極趨勢,正確看待貧富差距,讓利益主體客服認識偏差和心理落差,通過思想的轉變進行自我調整,緩解各利益主體的矛盾和沖突,從而在關系協調中實現了社會管理的優化發展。
3. 促進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關注人的全面發展和自由發展。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對人的智力、體力和意志進行開發,使其獲得思想上的提高和認識上的升華,從而形成正確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和社會主義價值體系。只有充分了解了人的心理活動規律和行為模式,才能在科學分析的基礎上采取有針對性的管理方式,盡可能地發揮人的主動精神、創造精神和挖掘人的潛在能力,使管理工作獲得最佳效果。在客觀社會發展的前提下,在社會管理過程中需要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把社會客觀形態,潛移默化的提供給認識行為的個體,增強其對社會變化的適應能力和生存能力,思想政治教育把社會的正確價值觀教導給行為個體,把社會價值內化成為道德倫理,外化成為良好的行為習慣,對構建社會主義做出良好的貢獻。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教導我們,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在生產關系和社會關系中,最重要的影響因素還是人,人具有主觀能動性和客觀積極性,思想政治教育就是通過提高人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進而推動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社會關系中的個人、團體、組織素質和能力的提高,將對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起到積極的作用。在社會管理中,也需要綜合素質較高的行為個體,保證了社會體系的良好運行,從而推動社會政治經濟的發展。
三、社會管理創新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質性發展
當前中國正處于經濟社會大轉型的發展階段,作為政治體系重要構成部分的社會管理體制機制和功能方式必然要發生變革與調整,以適應經濟體制深刻變革、社會結構深刻變動、利益格局深刻調整、思想觀念深刻變化的新形勢。時代的風云突變對政府和社會的管理方式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我們需要創新社會管理和轉變管理方式。在當今,社會管理面臨著許多新問題和新挑戰。就社會管理者來說,要認識到在管理過程中需要堅持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以追求公平公正為目標,明確公共權力的實施,保障公民權益,遵循為人民群眾謀福利。總之,營造出公平正義、城市守法的社會氛圍。就被管理者來說,需要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施,明確社會發展目標,讓人民群眾認識到并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在社會關系中進行分工合作、協調整合,擺脫利己主義的驅使,集體利益至上,尊重公平和正義,提高政治認同感,每個公民都遵紀守法,盡到法律規定應盡的義務,在動態發展的社會環境中每個行為主體都自覺地把自身擺放在合適的位置,這樣才能達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質。因此,在創新社會管理理念的過程中,首先要擺正思想政治教育在創新社會管理中的位置,充分發揮思想政治教育自身的優良傳統、積極主動地正視矛盾、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消除人們的疑慮、誤解,努力增加整個社會的和諧因素;其次要堅持以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指導社會管理創新,用思想教育健全人的心智,促成人的靈魂轉向,形成全社會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規范,用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凝聚管理力量,確立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價值共識和認同,確保創新社會管理的政治方向、價值取向和行為導向。
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職能之一是輿論監督,在教育過程中,要及時準確的傳達黨和政府的政策和方針,政策必須貼近民生、貼近生活、貼近群眾,所以社會管理者也要準確地向上級傳達民意、表達民愿,確保各級管理部門的溝通和互動,確保社會的安定和諧。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新問題、新情況不斷地出現,思想政治教育要為解決問題、表明情況提供現實路徑,所以社會管理者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要抓住社會問題中的熱點和難點,使各利益主體進行有效的溝通和意見的表達,圍繞民生大事,反饋給黨和國家進行重大的戰略部署和政策制定,提供一條有效的社會管理渠道。只有確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才能達到社會的普遍認同感和政治歸屬感,才能在社會管理中營造一個穩定的政治環境,創新管理手段、創新管理模式,才能構建社會和諧,使人民得到充分的發展和進步。
參考文獻
[1] 竇玉沛.社會管理與社會和諧[M].中國社會出版社,2005(4).
[2] 應松年.社會管理創新引論[J].法學論壇,2010(06).
[3] 張昱.管理心理學[M].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00(6).
[4] 呂志奎.中國社會管理創新的戰略思考[J].政治學研究,2011(06).
[5] 李堂,劉劍波.淺析思想政治教育在社會管理創新中的作用.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2(06).
(作者單位:桂林電子科技大學公共事務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