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正昌 (云南省大理市彌渡縣人民醫院,云南 彌渡 673202)
下呼吸道感染是常見病、多發病,嚴重危害人們的健康。由于抗菌藥物的廣泛應用,導致細菌變異和耐藥菌株的增加,給控制下呼吸道感染帶來困難。筆者自2009年1月~2013年2月,采用溴己新注射液聯合頭孢地嗪治療下呼吸道感染160例,療效確切,現報告如下。
1.1 病例選擇:翻閱本院2009年1月至2013年2月298名中老年人因下呼吸道感染住院病例,其中男178例,女120例,年齡41~79歲,平均68.5歲,均經臨床確診為下呼吸道感染,無頭孢菌素過敏史,無嚴重心、肝、腎功能衰竭,排除肺結核、病毒或支原體感染。其中160例為頭孢地嗪聯合溴己新組(A組)和138例為頭孢呋辛聯合氨溴索組(B組),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下呼吸道感染程度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治療組A組用注射用頭孢地嗪(康麗能,麗珠集團麗珠制藥廠,規格:0.5 g/支)靜脈注射,0.5~1 g/次,1次/6 h,同時給予溴己新葡萄糖注射液(4 mg/100 ml,石家莊四維藥業有限公司)靜脈滴注,4~8 mg/次,1次/12 h,療程為7~14 d。對照組B組用注射用頭孢呋辛(達力新,深圳致君藥業有限公司,規格:0.75 g/支)成人常用量為一次0.75~1.5g/h給藥,加入氯化鈉注射液100 ml中,靜脈滴注,同時給予氨溴索注射液(15 mg/2 ml×5支,沐舒坦,勃林格殷格翰藥業有限公司)30 mg/次,1次/12 h,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00 ml中靜脈滴注,療程為7~14 d。兩組均患者安靜臥床,注意消毒隔離,保持呼吸道通暢,給氧,吸痰,對癥治療及支持治療。
1.3 療效判斷標準
1.3.1 臨床療效判斷標準:依據衛生部頒發的《抗菌藥物臨床研究指導標準》,根據臨床癥狀、體征、實驗室檢查、細菌學檢查進行綜合評價以確定臨床療效,按痊愈、顯效、進步、無效4級評定。有效率=(痊愈例數+顯效例數)/全部病例數×100%。
1.3.2 統計學方法:率的比較采用χ2。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臨床療效兩組臨床療效詳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
由表1可見,A、B組的臨床痊愈率分別為85.00%、74.64.00%,A、B組的臨床有效率分別為91.88%、89.86%,二者比較差異無顯著意義(P>0.05)。
2.2 藥物安全性、經濟性評價,安全性:見表2。

表2 兩組發生不良反應的臨床類型(例)
由表2可見,兩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沒有顯著差異,而且均在停藥后自行消失或稍作對癥處理堅持使用。經濟性,二者1天費用都在60元左右,都在醫保報銷范圍內,能夠承受。
下呼吸道感染的治療應以預防為主、準確判斷、及時醫治。杜絕憑經驗用抗生素,盡量少用甚至不用退燒藥和激素,盡快做細菌培養,參照藥敏試驗結果合理用藥。由于基層抗生素不合理應用嚴重個體診所,衛生院,藥店,動物醫院管理不善及各種動物飼料含有各種抗生素,二代頭孢耐藥率越來越高,再加上頭孢呋辛經過幾次降價基本在醫院消失,再者醫保目錄及衛生局抗感染治療藥物分級使用等限制。頭孢地嗪鈉為半合成第三代頭孢霉素,對革蘭陽性菌、陰性菌均有抗菌活性,對β內酰胺酶穩定,對頭孢菌素酶和青霉素酶極穩定。同時老年患者免疫功能降低,基礎疾病增多,心肺功能較差者比例高,呼吸道感染易發展成中重度感染,且病死率高。對于這類感染應盡早選用高效、廣譜抗生素治療。綜合各項考慮,治療組病例選用頭孢地嗪聯合溴己新治療取得較好的療效,且未發現嚴重明顯不良反應,值得在臨床推廣應用。但是注意換藥時最好先沖洗輸液管,防止藥物相互作用產生不良反應。
[1]Jens K,Moller,Mogens K.Antibiotic treatment and the diagnosis of Streptococcus pneumoniae in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 in adult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ectious Diseases,2005,9(5):274.
[2]張 波,劉 剛,府偉靈,等.呼吸病房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監測及耐藥性[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6,16(11):1302.
[3]張象麟.藥物臨床信息參考[M].成都: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2008:176.
[4]陳煥珍82例老年患者醫院內下呼吸道感染臨床分析[J]. 中國感染控制雜志,2005,4(4):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