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紅妹,趙玉萍,查海琴 (安徽省馬鞍山市中心醫院骨一科,安徽 馬鞍山 243000)
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DVT)是骨科老年臥床患者最嚴重的并發癥之一,發生率較高,據報道術后患者DVT的發生率可達45% ~70%,其中3%可引起致命的肺栓塞[1],且患者年齡越大,發病率越高[2],患者如得不到及時治療與護理,血栓可能累及整個肢體,甚至危及生命。我科采用壓力泵治療儀預防老年臥床患者出現下肢深靜脈血栓的形成。
1.1 一般資料 :2011年5月~2012年10月,隨機選擇我科室收治的72例患者,其中男40例,女32例,患者年齡在60~82歲之間;病種為股骨干骨折、股骨脛骨折、髖臼骨折及髖關節置換。隨機將其平均分為兩組: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股骨干骨折患者6例,髖臼骨折9例,股骨脛骨折15例,髖關節置換6例;觀察組股骨干骨折患者5例,髖臼骨折8例,股骨脛骨折16例,髖關節置換7例。
研究對象無氣壓治療禁忌證。如:急性炎性反應性皮膚病,肺水腫,不穩定型高血壓,安裝有人工心臟起搏器的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急性期(1個月以內),肺栓塞、心臟疾患、急性丹毒、惡性腫瘤及急性淋巴管炎等。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疾病類型、治療方案、手術方式、臥床時間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對照組患者按傳統方法經常按摩患者雙下肢及功能鍛煉;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用壓力泵治療儀進行治療。對兩組患者出現下肢深靜脈血栓的人數進行比較分析。對照組:入院第1天按傳統方法按摩患者雙下肢及功能鍛煉,4次/d,10~20 min/次。直到能下床活動為止。觀察組:入院第1天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我科現有的壓力泵治療儀。操作程序:患者取平臥位,下肢套上套筒,松緊適中。檢查套管與主機及套筒的連接是否緊密,套管有無打折、扭曲,準備好后,連接電源。開始時緩慢向套筒腳踝部充氣,充滿后壓力保持不變,逐次至小腿、大腿。通過腿套“擠壓”過程迫使靜脈血液流出下肢,然后套筒所有部位(6個部位)同時放氣,血液回流入下肢。片刻后,再次充氣,周而復始。30 min/次,2次/d,直到能下床活動為止。在實際操作時應注意以下問題:①儀器要始終保持水平放置;②應在肢體套上套筒的情況下對套筒進行充氣;③套筒要遠離銳器以免由于其被扎破而導致操作失敗;④對于急性靜脈血栓嚴禁使用,因其可加速血栓脫落,導致患者出現肺栓塞癥狀。
1.3 療效判斷標準:主要依據患者在臥床期間的主訴,臨床表現特點、體征,D-2聚體測定及結合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和觀察有無發生深靜脈血栓。未發生深靜脈血栓者:無下肢疼痛、腫脹,體溫正常,D-2聚體測定陰性,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未發現血栓形成。治療后發生深靜脈血栓者:單側或雙側下肢疼痛、腫脹,有不同程度的發熱,D-2聚體測定陽性,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未發現靜脈血管內血流信號或血流變細。
1.4 統計學方法:采用分類變量的χ2檢驗,進行連續性校正,顯著性水平取α=0.05計算。見表1。
治療后對照組發生下肢深靜脈血栓8例(22.22%),觀察組發生下肢深靜脈血栓2例(2.78%),兩組下肢深靜脈血栓發生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57,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例)
隨著人口的老齡化,患有骨質疏松癥的患者越來越多,使老年人骨折的發生率增高。且由于老年患者多伴有高血壓病、冠心病、糖尿病、高血脂癥、腦血管病等[3],傷后又長期臥床更易并發下肢深靜脈血栓。如不采取有效的預防措施,可發生致命的肺栓塞,所以預防靜脈血栓形成非常重要。
靜脈血栓形成是指靜脈內血液發生不正常的凝結,好發于下肢靜脈。當血栓形成后,血栓遠側靜脈回流受阻,使小靜脈,毛細靜脈瘀血、缺氧、滲透性增加;長期壓力升高,組織壞死導致肢體功能喪失。所以預防骨科老年臥床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就顯得尤為重要。眾所周知血流滯緩、血管內膜損傷、高凝狀態是導致靜脈出現血栓現象的三個重要因素[4]。而老年患者長期臥床、便秘、因疼痛活動減少等因素可使得下肢靜脈血流緩慢;手術中失血、失液過多致血液濃縮;高血脂等因素很容易導致血液處于高凝狀態;再加上手術又容易損傷血管內膜等因素使得深靜脈血栓形成發生率較高。骨科老年患者是上述高發人群。因此,在患者入院的第1天就應該采取必要的措施對因受傷而臥床的患者進行下肢深靜脈血栓預防。我科室在使用傳統方法按摩患者雙下肢及功能鍛煉的基礎上加用壓力泵治療儀來達到上述目的。通過機械方法可防止下肢靜脈血流遲緩、促進血液回流、增加靜脈流速,術前、術中及術后連續應用可有效地降低DVT的發生率[5]。壓力泵治療儀就是利用機械原理預防下肢靜脈血栓形成,其機制是:脈動氣流通過管道進入緊覆在肢體治療部位的氣囊上,氣囊隨壓力的上升和下降對肢體進行大面積的擠壓、按摩,氣壓力可刺激深部肌肉,促進血液、淋巴液的回流。壓力降低時使靜脈血迅速充盈,顯著提高血流速度。它可以顯著降低血栓的形成。綜上所述,傳統方法經常按摩患者雙下肢及功能鍛煉的基礎上加用壓力泵治療儀對骨科老年臥床患者出現下肢深靜脈血栓的預防,其效果明顯優于傳統方法,值得在今后的治療中予以適用和推廣。
[1]劉俊杰,趙 俊.現代麻醉學[M].第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6:71.
[2]張 強.外科手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的預防及治療[J].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01,21(5):263.
[3]朱小軍.老年高血壓合并糖尿病患者血尿酸、血脂水平分析[J]. 中國血液流變學雜志,2007,17(1):83.
[4]吳階平,裘法祖.黃家駟外科學[M].第6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9:890.
[5]張培華.臨床血管外科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3:496-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