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駿涯,黎啟華,殷建峰 (江蘇省常州市中醫醫院心內科,江蘇 常州 213003)
隨著心血管介入技術的廣泛開展,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在我國越來越普及,而與此相伴隨的是對比劑使用所帶來的對比劑腎病(contrast-induced nephropathy,CIN)的發生,增加了不良反應的發生,延長了住院時間。臨床預防工作主要以圍手術期水化治療為主,結合本學科及傳統醫學優勢,我科使用丹紅注射液防治CIN,臨床療效確切,現報告如下。
1.1 納入標準:經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簽署知情同意書后,納入2012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心血管病科診斷急性冠脈綜合征,擬行冠脈造影和/或介入治療的患者87例。納入標準:根據2007年不穩定性心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診斷與治療指南診斷為急性冠脈綜合征。排除標準:①嚴重肝腎功能不全;②卒中、心肌梗死等急性進展期疾病;③凝血功能障礙或活動性內臟出血;④未經控制的感染和不明原因的發熱;⑤惡性腫瘤;⑥近期應用腎毒性藥物。
1.2 實施方法:將符合入選標準的受試對象隨機分為丹紅組(45例)和對照組(42例)。對照組常規給予抗血小板、抗凝、抗心絞痛、調脂及常規水化治療。丹紅組手術當日起每日給予丹紅(步長制藥有限公司生產,每支10 ml)30 ml加入0.9%氯化鈉溶液250 ml稀釋后靜脈滴注。兩組均使用非離子型低滲對比劑碘海醇注射液。全部病例以生理鹽水標準水化治療從術前1 h開始至術后12 h。計算入院后首次Scr及術后第3天Scr之差,評價腎功能變化。CIN定義為使用對比劑后3 d內Scr值與入院時Scr值相比升高≥25%或絕對值升高≥44.2 μmol/L。
1.3 統計學方法:應用 SPSS 17.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用()表示,均行正態分布及方差齊性檢驗,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率或構成比表示,采用χ2檢驗;檢驗標準為а=0.05。
2.1 兩組患者臨床特點及相關指標的比較:兩組間患者的年齡、性別、體重差異無統計學意義,高血壓、糖尿病、血脂異常、慢性腎衰竭(Scr>132.6 μmol/l)所占的比例差異無統計學意義,使用的藥物、術前基線Scr值、對比劑的用量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一般情況變化[,例(%)]

表1 兩組患者的一般情況變化[,例(%)]
組別 對照組 丹紅組P 62.8±8.8 61.5±9.7 0.087男/女(例) 21/21 24/21 0.756體重(kg) 57.5±8.4 58.3±7.7 0.143高血壓 26(61.9) 30(66.7) 0.643糖尿病 8(19.0) 7(15.6) 0.667血脂異常 20(47.6) 21(47.6) 0.929 Scr> 132.6 μmol/L 5(11.9) 6(13.3) 0.841他汀類 39(92.9) 41(91.1) 0.765利尿劑 5(11.9) 7(15.6) 0.622 ACEI或ARB 37(88.1) 38(84.4) 0.622術前Scr值(μmol/L) 75.1±22.3 73.7±27.4 0.683對比劑(ml)年齡(歲)128.6±77.3 133.5±65.6 0.347
表2 手術前后兩組Scr變化()

表2 手術前后兩組Scr變化()
注:兩組術后第3天Scr值比較,①P<0.05;CIN發生率比較,②P<0.05
組別 例數 術前Scr值(μmol/l)術后第3天Scr(μmol/l)術前術后Scr差值(μmol/L)CIN發生率(%)對照組 42 77.1±21.7103.7±35.4① 26.5±20.423.8(10/42)②0.178 0.049 0.027 0.042丹紅組 45 71.7±27.491.4±40.2① 19.7±16.8 4.4(2/45)②P值
2.2 兩組間Scr值與CIN發生率間的比較:對照組、丹紅組術后第3天Scr均比術前基線Scr增高,達到CIN診斷標準的丹紅組為2例(4.4%),對照組為10例(23.8%)。丹紅組術后第3天Scr與對照組相比有統計學意義(P=0.049),術前、術后Scr差值降低(P=0.027),CIN發生率降低(P=0.042)。見表2。
心血管介入技術的開展帶來碘對比劑的廣泛使用,CIN是其重要并發癥,早期可無任何臨床表現,是醫源腎衰竭的第三大常見原因,占全部病例的11%,病死率高達14%[1]。發生CIN的機理主要包括:腎血流動力學改變,腎小管上皮細胞凋亡,血管持續痙攣性收縮導致腎髓質缺血[2],大量自由基的產生更加劇了腎功能的損傷。隨著臨床醫師的重視,目前常規使用水化療法預防CIN的發生,通過糾正亞臨床脫水,改善造影劑的黏滯性及高滲狀態,增加尿量、減少血管收縮、預防腎小管阻塞,降低造影劑對腎小管上皮細胞的毒性作用。
丹紅注射液是以丹參、紅花為主要成分提取的復方制劑,包含有丹酚酸、丹參酮、紅花黃色素等主要有效成分。丹參酮可以下調大鼠細胞促凋亡蛋白Bax表達、上調細胞抗凋亡蛋白Bcl-2表達,降低Caspase-3的活性,從而抑制內皮細胞凋亡[3]。紅花主要成分紅花黃色素能擴張微血管、增加局部血流量、改善微循環、提高纖維蛋白溶解活性,降低血液黏度、促使血栓溶解。對二磷酸腺苷引起的血小板聚集有明顯抑制作用。丹紅注射液可以降低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血漿內皮素-1(ET-1)、可溶性p選擇(sP-sel)和高敏C反應蛋白(hs-CRP)的水平,有一定的抗血小板活化、保護內皮細胞、抑制炎性反應的作用[4]。丹紅注射液能明顯降低大鼠腎移植術后細胞間黏附分子1(ICAM-1)的表達,從而降低其介導的白細胞活化、黏附,減輕炎性反應,降低腎臟損害[5]。
本項研究顯示與對照組相比,丹紅使用組術后3天內Scr最高值降低,術前、術后Scr差值降低(P<0.05),CIN發生率明顯降低,提示丹紅注射液能夠降低介入治療圍手術期CIN的發生風險,對腎臟具有較好的臨床保護作用。
綜上所述,丹紅注射液能降低介入治療術后Scr水平,降低CIN的發生率,具有良好的腎臟保護作用。由于本實驗樣本量較小,且對給藥時間、劑量、治療時間等影響因素缺乏系統新研究,有待于更大樣本量及更為深入的研究。
[1]Cullough PA,Sandberg KR.Epidemiology of contrast induced nephropathy[J].Rev Cardiovasc Med,2003,(suppl 5):s3.
[2]Bartorelli AL,Marenzi G.Contrast- induced nephropathy[J].Journal of Interventional Cardiology,2008,21(1):74.
[3]石 紅,馮江敏,鄧婧宜.丹參酮ⅡA對馬兜鈴酸誘導的血管內皮細胞凋亡的保護作用及其可能機制[J].中國全科醫學,2011,14(11):1211.
[4]趙培欣,江 珊.丹紅注射液對 PCI術后患者 ET1、sPsel及hsCRP的影響[J].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2011,31(1):11.
[5]夏 康,李家兵,吳建偉,等.丹紅注射液對大鼠移植腎缺血再灌注損傷后ICAM-1表達的影響[J].重慶醫科大學學報,2010,35(2):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