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 強 (四川省江油市婦幼保健院,四川 江油 621700)
本文將對我院2011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前來就診的64例乳腺癌患者給予臨床分析,從而探討乳腺癌手術治療中保留肋間臂神經的臨床價值,為提高患者術后生活質量以及降低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等提供可靠依據。現結果如下。
1.1 一般資料:本文將對我院自2011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前來就診的64例乳腺癌患者給予臨床分析,按照隨機方式將患者平分為兩組,即研究組與對照組,每組患者32例。所有患者均為女性,其中研究組32例,年齡27~58歲,平均(40.1±1.2)歲。其中Ⅰ期患者7例,Ⅱ期患者19例,Ⅲa期患者6例。對照組32例,年齡29~57歲,平均(40.8±1.1)歲。其中Ⅰ期患者8例,Ⅱ期患者19例,Ⅲa期患者6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情分期、教育背景以及社會經歷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兩組均行乳腺癌改良根治術或保留乳房的乳腺癌切除術,并對患者腋窩部位進行淋巴結清掃措施。研究組給予手術保留肋間臂神經治療措施。首先對患者腋靜脈周圍的淋巴脂肪組織進行清除,之后沿患者胸壁進行清掃,清掃方向為由上而下,待清掃至患者第二肋間時,可見一神經位于前、側胸壁交界處,且該神經較胸長神經較粗,走向與胸長神經相垂直,并穿出肋間,此神經即為肋間臂神經。之后沿肋間臂神經剪開其前面軟組織,剪開方向為自內向外,之后將肋間臂神經游離至上臂后內側,將應切除的組織自神經深面清除。但若在手術進行過程中發現患者腋窩淋巴結腫大,或淋巴結與肋間臂神經出現粘連現象,則應放棄對患者進行肋間臂保留手術治療,改為切除。對照組給予乳腺癌手術不保留肋間臂神經措施,即在對乳腺癌患者進行手術治療時,對患者進行淋巴清掃時將患者體內肋間臂神經一并切除。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手術情況,如手術時間、手術中淋巴結清掃平均數目等,以及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并給予統計學分析,得出結論。
1.3 統計學方法:所有數據均使用SPSS13.0軟件包進行統計學分析,對于計量資料用均數()表示,采用 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手術結果:研究組與對照組乳腺癌患者進行不同手術方法后,兩組患者手術時間、淋巴結清掃平均數目等情況對比分析,具體結果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手術時間、淋巴結清掃平均數目對比()

表1 兩組患者手術時間、淋巴結清掃平均數目對比()
組別 例數 手術平均時間(min) 淋巴結清掃平均數目(枚32 111.1±13.6 15.3±3.3對照組 32 107.2±12.9 15.1±3.4 P值)研究組>0.05 >0.05
由表1可知,研究組手術平均時間為(111.1±13.6)min,術中淋巴結清掃平均數為(15.3±3.3)枚,與對照組手術平均時間(107.2±12.9)min、術中淋巴結清掃平均數(15.1±3.4)枚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2.2 并發癥發生情況:對研究組與對照組乳腺癌患者均進行6個月隨訪,隨訪率為100.00%。由隨訪結果可知,兩組患者術后均出現不同程度的局部皮膚感覺障礙,其具體臨床癥狀為燒灼、沉重、麻木、疼痛以及蟻行等。研究組局部皮膚感覺障礙6例(18.75%),均在手術完成后2~5個月內上述癥狀完全消失,局部皮膚感覺恢復正常;對照組32例(100.00%),在手術完成后6個月上述癥狀均有所改善,但未完全消失。兩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乳腺癌是臨床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且男性與女性均可發病。目前常用的臨床治療方法為手術措施[1]。以往治療乳腺癌疾病,常對患者進行全乳切除,對患者身心均造成嚴重傷害[2]。隨著近年來醫學水平的不斷提高,乳腺癌的手術治療轉變為保全功能以及減少并發癥,從而提高患者生活質量,目前常用的臨床乳腺癌治療方式為乳腺癌改良根治術以及保乳加腋窩淋巴結清掃[3]。在進行手術時,往往十分注意對患者胸背神經以及胸長神經的保護,而忽略了肋間臂神經的保護措施,這是由于對患者術后燒灼感、感覺麻木以及疼痛不適等病癥的重視程度不足所致[4]。
肋間臂神經簡稱ICBN,位于人體中胸骨外側緣后方與第二肋間隙交界處,形態較粗,直徑約為2 min,并將肋間穿出[5]。以往臨床認為,肋間臂神經將穿過腋窩組織,而腋窩組織中富含淋巴結,因此若對患者進行肋間臂神經保留,則不利于對患者進行腋窩淋巴結的徹底清掃,從而增加患者病情復發率,因此在對乳腺癌患者進行手術治療時,均將肋間臂神經切除[6]。
近年來,臨床研究表明,乳腺癌患者進行腋窩淋巴結清掃手術后,患者患側出現上臂、腋窩以及胸壁部位的麻木、疼痛等感覺障礙,與在術中切除患者肋間臂神經密切相關。而在對患者進行手術治療時,保留患者肋間臂神經,將明顯降低上述局部皮膚感覺障礙發生率,且并不會減少患者清掃淋巴結的數目。
綜上所述,對乳腺癌手術治療患者,在術中保留其肋間臂神經,既不影響患者術中清掃淋巴結數目,又能夠有效降低患者發生局部皮膚感覺障礙并發癥的發生率,從而提高乳腺癌患者術后生活質量,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吳誠義,姚榛祥,吳凱南,等.乳腺癌腋清掃術中保留肋間臂神經的方法和意義[J].外科理論與實踐,2011,6(4):210.
[2]張恒偉,劉 芳,劉 慧,等.乳癌手術保留肋間臂神經對術后并發癥的預防[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5,5(3):478.
[3]陸 澄,楊 鵬,袁春燕.乳腺癌改良根治術中保留肋間臂神經的意義[J].現代醫學,2002,30(5):319.
[4]Vecht CJ,van de Brand HJ,Wajer OJ.Post- axillary dissection pain in breast cancerdueto a lesion of the intercostobrachial nerve[J].Pain,2009,38(2):171.
[5]安豐英,王曉秋,林長虹.心理干預在乳腺癌患者抑郁中的應用[J].吉林醫學,2010,31(2):214.
[6]趙瑞坤,吳 巍,任士義,王睿.鉬靶X線檢查在乳腺癌診斷的臨床應用價值[J].吉林醫學,2010,31(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