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繼紅,閆月琴 (.山西省陽泉市陽煤總院老年科,山西 陽泉 045008;.陽煤集團總醫院老年科,山西 陽泉 045008)
肺部感染容易導致支氣管、氣管及肺泡內炎性反應,是肺炎發生的病理基礎。肺部感染患者合并電解質紊亂可導致病情加重,而病情加重后電解質紊亂程度進一步加重[1],如此循環往復形成惡性循環。在臨床制定診斷時,肺部感染的診斷顯而易見,但電解質紊亂容易被忽略,如果電解質紊亂被忽略,不能得到糾正,對患者的預后會帶來不利的影響,可導致病程延長,病情加重,甚至可致患者死亡[2]。為此,本研究選擇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肺部感染合并電解質紊亂的58例老年患者資料進行分析,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肺部感染合并電解質紊亂的58例老年患者資料,其中男38例,女20例,年齡60~78歲,平均年齡(69.5±9.5)歲;其中高血壓腦出血患者11例,肺炎36例,慢性腎衰竭患者9例。所有患者均經血常規、痰培養、及胸部X線片檢查確定為肺部感染,同時采集血清樣本檢測鉀(K+)、鈉(Na+)、鈣(Ca-)、磷(P),確診為合并電解質紊亂。
1.2 臨床表現:本組58例患者臨床表現為呼吸道癥狀加重、咳嗽并伴膿性痰、發熱、胸痛、胸悶、氣促、乏力、納差等。
1.3 實驗室檢查:所有患者痰培養結果顯示陽性,致病菌多以G-桿菌為主,主要為銅綠假單胞菌、克雷伯桿菌、大腸埃希氏菌、金黃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等。
1.4 影像學檢查:所有患者均經胸部X線平片檢查,結果顯示16例單側肺部炎癥性改變,占27.59%;42例患者為雙側肺部炎癥性改變,占72.41%。
1.5 研究方法:分別根據本組肺部感染患者的病程與預后分組。
1.5.1 病程分組:以肺部感染患者病程是否>10 d分為兩組,>10 d組21例,<10 d組37例。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營養支持等各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5.2 預后分組:雙肺部感染患者預后情況進行分組,預后好組46例,為經治療后痊愈與好轉患者;預后差組12例患者為病情加重、死亡或放棄治療自動出院患者。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營養支持等各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6 治療方法:所有患者均根據痰培養結果及耐藥情況合理使用抗生素;同時糾正電解質紊亂,給予對癥支持治療,包括吸氧、霧化吸人、祛痰、改善氣道功能等,積極治療合并癥。
1.7 觀察指標:所有患者均于入院時與治療1周后采集血清樣本檢測鉀、鈉、鈣、磷,對不同分組患者進行比較。
1.8 統計學方法:數據采用SPSS13.0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有統計學意義。
2.1 按病程分組分析:根據患者病程分組,對不同病程肺部感染合并電解質紊亂患者電解質指標比較結果顯示,病程<10 d組組患者鉀、鈉、鈣、磷各指標均高于病程>10 d組,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按預后分組分析:根據患者預后分組,對預后好與預后差的肺部感染合并電解質紊亂患者電解質指標比較結果顯示,預后好組組患者鉀、鈉、鈣、磷各指標均高于預后差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肺部感染合并電解質紊亂患者電解質指標比較[,mmol/L]

表1 兩組肺部感染合并電解質紊亂患者電解質指標比較[,mmol/L]
注:與>10 d組比較,①P<0.05
組別 例數 K+ Na+ Ca++P>10 d組21 3.99±0.81122.5±10.71.79±0.941.06±0.53<10 d組 374.51±0.63①131.6±8.7①2.19±1.08①1.59±0.51①
表2 兩組肺部感染合并電解質紊亂患者電解質指標比較[,mmol/L]

表2 兩組肺部感染合并電解質紊亂患者電解質指標比較[,mmol/L]
注:與預后差組比較,①P<0.05
組別 例數 K+ Na+ Ca++P預后好組 464.58±0.61①132.2±8.3①2.13±0.92①1.61±0.52①預后差組12 3.54±0.76120.7±11.61.68±0.971.14±0.56
老年患者由于身體機能衰退,再加之合并多種疾病,容易發生肺部感染[3],是老年人致死的重要原因。老年肺部感染患者除了引起一系列肺部感染癥狀包括呼吸道癥狀加重、咳嗽并伴膿性痰、發熱、胸痛、胸悶、氣促、乏力、納差等,頑固的電解質紊亂也是臨床的重要表現之一[4]。但從老年肺部感染患者的治療文獻顯示,治療的重點是抗感染,而往往忽視電解質紊亂的糾正,其最終結果為電解質紊亂導致病情進一步加重,而病情加重后電解質紊亂更嚴重,循環往復形成惡性循環,其臨床表現為低血鈣、低鈉血癥、低血磷等,使治療效果得不到體現,是患者預后不良的重要原因之一。
針對于此,本研究擇我院肺部感染合并電解質紊亂的58例老年患者資料進行分析,根據不同病程與預后進行分組,對鉀、鈉、鈣、磷等電解質指標進行觀察,結果顯示,病程<10 d組組患者鉀、鈉、鈣、磷各指標均高于病程>10 d組,預后好組患者鉀、鈉、鈣、磷各指標均高于預后差組,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結果提示老年肺部感染合并電解質紊亂患者的病情、病程及預后與電解質紊亂程度呈正相關。因此,在肺部感染合并電解質紊亂時,不能只重視抗感染治療,而應同時對電解質紊亂進行糾正,以提高治療效果,改善患者的預后。
[1]易 慧,謝燦茂.重癥肺炎臨床研究及預后因素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8,18(1):56.
[2]朱燦宏,毛善奎,楊 靜,等.老年人重癥感染與電解質紊亂的相互影響[J].實用醫學雜志,2005,21(11):1172.
[3]王 琳,齊曉漣.Gusittain-Barre綜合征呼吸危象患者合并低鈉血癥的臨床特點[J].臨床神經病學雜志,2010,23(1):64.
[4]李海娥.老年人肺部感染合并電解質紊亂的防治體會[J].基層醫學論壇,2012,16(23):3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