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偉東 (廣東省海豐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廣東 汕尾 516400)
消化性潰瘍近年來在我國的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而幽門螺旋桿菌已被證實是主要致病因子,因此在消化性潰瘍的治療過程中,對HP檢驗陽性消化性潰瘍患者采用根除HP治療可得到滿意效果。就目前科技水平而言,還沒有對HP的致病機理了解透徹,因此還是認為酸的變化水平起著關鍵作用。其機制可能為機體受到身體各個方面刺激,導致胃泌素的釋放量過多,影響了生長抑素正常排放,最終使胃酸的作用功能失去調節,增加胃酸的分泌[1]。本文通過對患者的研究,試圖通過對胃泌素及其基因表達兩個水平的情況進一步探求HP的致病機制。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1年3月~2012年4月就診并經胃鏡檢查確診為消化性患者98例,HP檢測均為陽性,其中A組為十二指腸潰瘍(DU),共52例,潰瘍部位在球部,男性30例,女性22例,平均年齡(30±9.8)歲;B組為胃潰瘍(GU)患者共46例,男26例,女20例,平均年齡(28±10.3)歲;HP的根除率分別:A組為90.4%(47例),B組為82.6%(38例)。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工作環境、學習背景等多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排除標準:①接受治療一段時間內使用過治療消化性潰瘍藥物患者;②非甾體類藥物長期使用者;③胃十二指腸接受手術使者;④出現梗阻、穿孔等并發癥者;⑤妊娠及哺乳期婦女;⑥合并胃部疾病或復合型潰瘍者;⑦伴其他嚴重疾病發作者。
1.3 治療方法:所有患者采用抗HP三聯療法,具體為A組患者給予質子泵抑制劑洛賽克20 mg,兩種抗生素甲硝唑0.4 g和阿莫西林3片(1.125 g);B組患者給予鉍劑胃舒散2.0 g其含鉍0.12 g,同為上兩種抗生素,2次/d,口服,療程1周。
1.4 測定胃泌素:清晨空腹測定所有患者的胃泌素含量。
1.5 評定標準及方法:①對HP檢測采用快速尿素酶試驗和定量PCR技術兩種方式,只有在HP檢測均為陽性時才會做出HP陽性結論。在治療結束后用上兩種方法再次進行檢測,查看HP是否轉為陰性,對都轉陰患者4周后進行復查若均為陰性則認為以根除HP。②評定胃黏膜的病理標注:好轉,在病理上胃黏膜至少有一個級別的減輕;無變化,病理觀察,患者胃黏膜為改變;加重,在病理上胃黏膜至少有一個級別的加重[2]。
1.6 統計學方法:用SASS 11.0軟件對所需資料進行數據統計分析,t檢驗表示計量資料,用χ2檢驗代表計數資料,兩組數據實行配對 t檢驗,用表示,P<0.05表明具有可比性,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治療效果觀察:A組52例患者中,有47例患者已完全根除幽門螺桿菌,潰瘍愈合,其HP根除率為90.4%;B組46例患者中,根除幽門螺桿菌患者數位38例,潰瘍完全治愈,此組患者HP根除率為82.6%。
2.2 A組患者中,根除HP患者的胃泌素及基因表達在治療前后具有可比性,P<0.05;而治療前則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體見表1。
表1 根除幽門螺桿菌對DU胃泌素表達水平的影響()

表1 根除幽門螺桿菌對DU胃泌素表達水平的影響()
組別 例數 觀察時間胃泌素基因(pmol/L)胃泌素(pmol/L)0.42±0.21 39±10.22治療后 0.21±0.18 26.25±7.89未根除幽門螺桿菌 5 治療前 0.41±0.14 40.03±8.53治療后根除幽門螺桿菌組 47 治療前0.79±0.29 36.25±9.93
2.3 B組患者中,根除HP患者的胃泌素及基因表達在治療前后具有可比性,P<0.05;而治療前則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體見表2。
表2 根除幽門螺桿菌對GU胃泌素表達水平的影響()

表2 根除幽門螺桿菌對GU胃泌素表達水平的影響()
組別 例數 觀察時間胃泌素基因(pmol/L)胃泌素(pmol/L)根除幽門螺桿菌 38 治療前0.26±0.13 29.22±10.27治療后 0.14±0.06 26.25±7.89未根除幽門螺桿菌 8 治療前 0.28±0.21 26.65±11.53治療后0.22±0.33 23.78±14.12
在當前消化性潰瘍高發病率研究中,其機制是多種原因及因素的參與,較主要的學說主要有“酸致潰瘍”和“幽門螺桿菌所致潰瘍”,重點說明胃酸過多及幽門螺桿菌感染在潰瘍的發生機制中的關鍵作用。在治療過程中,主要采用三聯療法,以DU為主的質子泵抑制劑和以GU為主的鉍劑加上兩種抗生素,在根除HP基本都在80% ~95%間,且有研究報道[3]。兩種方法的治療不存在明顯的統計學差異。
幽門螺桿菌所致消化性潰瘍的機理存在多種學說,現就其主要學說做一簡單說明:①胃上皮化生:HP種植在十二指腸的為上皮細胞,損傷黏膜引起DU;②胃酸-胃泌素:DU中胃泌素及胃酸的水平均較高,幽門螺桿菌感染后更增加胃泌素的釋放,從而引起潰瘍發生;③多種遞質作用學說:HP感染時機體為了抵抗外物質,會釋放多種遞質當其受胃部排空作用而至十二指腸時破壞其黏膜,從而發生潰瘍;④“漏屋頂學說”:因胃黏膜發炎時會有胃穿孔酷似屋頂在漏雨,無雨時則屋內干燥,即所謂的無酸無潰瘍,若給予抑酸劑時胃酸減少,潰瘍轉愈。因此只有修好胃壁黏膜,才能有效防止雨水從屋頂降落,從而達到治愈潰瘍的目的和作用[4-5]。
在慢性胃腸疾病的發病原因中,幽門螺桿菌為主要誘因,更嚴重者可引起胃癌,有研究表明其機制可能為胃黏膜受到幽門螺桿菌釋放的各種毒性物質的作用而損傷,其程度有上皮層直擊固有層細胞,結果導致炎性反應發生。本組實驗主要通過對胃黏膜的病理狀況、胃泌素及其基因表達的數據評價標準對胃潰瘍以及十二指腸潰瘍在治療前后的比較進行評價。
在本次實驗的治療觀察中,由于采用根除HP治療,結果數據表明大大降低了潰瘍患者的胃泌素的水平,可得出胃泌素的表達與HP感染具有相關性,最終體現在胃泌素的分泌過程,除此之外還受胃酸的負反饋作用。由表1可知,對DU根除幽門螺桿菌可明顯降低胃泌素基因表達,是胃泌素分泌大為降低,體內胃酸也同樣有降低趨勢,體內黏膜恢復較快。而表2中,對GU患者根除幽門螺桿菌中,其胃泌素的基因表達雖有下降,但是其胃泌素的分泌較治療前并無明顯變化。由此而知,胃潰瘍與十二指腸潰瘍具有明顯不同的發病機制,除胃泌素及其基因表達因素作用外還有其他多方面因素參與。
[1]吳春城,杜志毅,謝會忠.非甾體抗炎藥和幽門螺桿菌感染與消化性潰瘍發病的關系[J].中國醫藥,2011,6(11):1363.
[2]趙煥寧,王楊廣,李雪生.康復新聯合三連抗幽門螺桿菌治療消化潰瘍的臨床分析[J].醫學綜述,2011,17(23):3664.
[3]劉模榮,趙 逵,王 紅,等.胃泌素和COX-2在結腸腺瘤中的表達及意義[J].中國腫瘤臨床,2008,35(4):206.
[4]陳照基,陳世禧,甘子華.自擬中藥湯劑治療HP陽性消化性潰瘍30例臨床觀察[J].云南中醫中藥雜志,2012,33(1):40.
[5]劉忠強,龐世禮.幽門螺桿菌陰性消化性潰瘍與出血關系的臨床分析[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1,24(17):2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