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正英 楚 婷 (吉首大學醫學院護理系,湖南 吉首 416000)
農村老年人對社會福利和社區衛生服務的需求不斷增加,養老職能將更多地依賴于社會,依賴于社區服務的開展〔1〕。中醫護理是以人的健康為中心,以家庭為單位,以中醫理論為指導,運用整體觀念,對疾病進行辨證施護,并運用傳統護理技術與方法,對患者及人群施以照顧和服務,保護人類健康的一門應用學科〔2〕。中醫藥是我國重要的衛生資料,具有民族特點的土家族、苗族、白族醫學也是我國傳統中醫藥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合理應用能為社區居民提供方便、優質、價廉、可及性強的基本衛生服務〔3〕。本文擬了解西部地區農村老年人對中醫護理的需求及應用現狀。
1.1 對象 2011年4~6月在湘、鄂、渝、黔四省(市)西部邊區,按便利抽樣方法回收該區域內自愿接受調查的農村60歲以上老年人281份調查問卷。
1.2 方法 參考國內有關文獻〔4,5〕自行設計調查問卷,調查內容包括家庭一般情況、經濟收入、醫療費用、健康狀況與家庭成員情況;對中醫護理的認知情況,包括對中醫護理的了解程度、所在社區是否開展了中醫護理保健服務;對中醫護理服務內容和服務方式的需求。問卷經反復修改及有關專家審定,經檢驗Cronbach α系數數為0.886。采用便利抽樣、面對面問卷調查的方法。調查員為我校醫學院護理系三年級本科護生及專業教師;調查員按照統一培訓的詢問方式,采用苗族語言和本地漢語方言描述調查項目,詳細講解調查表中各項內容;調查對象進行口頭作答,由調查員逐條記錄,最后匯總進行資料的統計和分析。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軟件進行統計描述及多元Logistic回歸分析。
2.1 農村老年人的一般情況以及中醫護理的認知現狀 受調年齡為(65.7±6.4)歲,中位年齡為67.8歲,女178名,男103名,其中苗族134名,土家族125名,其他民族22人。受調查老年人對中醫護理認知的選擇中,回答不了解、了解一些、比較了解和非常了解者分別為115名(40.9%)、102名(36.3%)、38名(13.5%)、26名(9.3%)。老年人所在社區是否開展了中醫護理保健服務,回答肯定者42名(14.9%)。
2.2 農村老年人對中醫護理服務方式需求 定期上門服務127名(45.2%)、就近門診服務75名(26.7%)、建立老年康復中心49名(17.4%)、中醫專題講座30名(10.7%)。
2.3 農村老年人對中醫護理服務內容的需求 見表1。

表1 農村老年人對中醫護理服務內容的需求狀況(n=281,n(%)〕
2.4 農村老年人對中醫護理服務項目需求的影響因素 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模型設置,以農村老年人對中醫護理服務項目需求的影響因素,包括性別、民族、年齡、文化程度、中醫社區醫療獲取、年收入水平、醫療費用負擔的方式、中醫護理了解程度為自變量(除年齡、性別、民族外,其他自變量按等級資料按優良中差分別賦值轉變為計量資料),以農村老年人對常用中醫操作技術、中醫用藥護理、中醫健身康復需求狀況為因變量,行多元逐步回歸分析,入選變量的概率臨界標準設定為0.10。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常用中醫操作技術需求的影響因素(表2);中醫用藥護理需求的影響因素(表3);中醫健身康復的影響因素(表4)。

表2 影響常用中醫操作技術需求的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表3 影響中醫用藥護理需求的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表4 影響中醫健身康復的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3.1 西部農村老年人對中醫護理的認知程度低 西部地區尚未全面開展社區中醫護理,宣傳中醫護理的力度欠缺;社區護士日常開展的中醫護理服務項目單一、次數較少。有調查表明〔5,6〕,社區老年護理的需求占社區護理的70.1%。傳統中醫藥特別是民族醫學(苗醫、土家醫中),具有醫,護,藥不分家的特點,中醫護理往往與中醫特色治療方法(如推拿,針灸,中藥)結合,社區開展的中醫護理服務方式較臨床護理更豐富,其治療手段更靈活多樣;而中醫護理方法與推拿針灸相結合,具有以簡單易行,經濟實惠,實用有效為特點,易為老年人所接受,適于在社區開展,正符合醫療護理以家庭為中心的理念〔7〕。因此,我們建議政府提供支持平臺,制定相關西部地區社區中醫護理服務相關措施和政策;各級醫療衛生服務部門要加強社區中醫護理知識的普及和宣傳;同時可以在社區門診和家庭病房的護理工作中,開展形式多樣的中醫護理服務。
3.2 重視西部地區老年人對社區護理服務內容的需求 從西部農村老年人更需要老年病的康復、中藥用藥護理、中醫養生保健、疾病診療、慢性病護理、傳染病護理等。中醫護理技術所包含的按摩術、刮痧術、針灸術、拔罐術、熏洗術、藥熨術等技術,長期以來服務于農村群眾,具有較強的適應性;傳統中醫藥和民族醫藥對于強調經濟實用、創傷小、無痛苦、見效快、易接受的社區護理方面顯然具有較大的優勢,其應用空間更為廣泛,節省了大量的醫療費用可能更適應西部地區經濟落后人群的需要以及農村地區的社區醫療發展狀況。人們對中醫護理指導服用中藥的原則認識度較高。中藥方劑配伍組合能夠根據臨床需要,同時發揮多種復雜作用,確保方劑增效減毒的總體功效,但是正確使用方劑,特別是某些特殊方劑具有對某些同時服用的食品乃至煎煮用具禁忌的要求。在中藥用藥護理方面,初具中藥治療常識的群眾,也了解中醫方劑的服藥法是中醫治療學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恰當的服藥法是提高中醫療效的一個重要環節,如擇時服藥法中就有空腹服藥,飯后服藥,臨睡前服藥,病前服藥的區別;在服藥方的選擇上也有藥引配伍服藥法,頻服法,頓服法,連服法,冷服法,散劑煎服法,丸劑化服法等〔8〕。中藥護理的用藥護理重要的工作就是將方劑與服藥方法配合的過程。另外,合理膳食在提高治療效果上與醫療、藥物、護理起著同樣的重要作用。對食物的選擇要認真運用中藥的四氣(寒、熱、溫、涼)、五味(苦、咸、酸、辛、甘)、升降沉浮及藥物歸經等學說,中醫護理采用中醫辨證論治的方法,根據患者病情方劑,確定某些飲食禁忌,指導中藥服用,也是中藥用藥護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中醫“治未病”思想很強調慢病康復的治療,在慢病的康復治療上中醫有特殊優勢〔9〕。而中醫養生保健,特別是中醫“治未病”的思想與新近發展起來的康復醫學理念存在交叉和互補,中醫健身康復的需求可能以康復醫學的某些服務形式得以實現。
3.3 農村老年人的中醫護理服務內容需求的影響因素分析本結果提示:中醫社區醫療獲取、中醫護理了解程度、醫療費用負擔方式是影響中醫護理服務項目需求的重要因素。2006年,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正式發布了《中醫護理常規技術操作規程》,通過具有約束力的法律文件的方式明確將針法、灸法、拔罐法、刮痧法等中醫護理技術操作都列入了護理操作項目。因此,積極的在農村發展中醫護理,特別是具有社區護理特色的替代醫療項目,發揮中醫護理技術的優勢,建立適應醫改發展方向的農村診所的中醫護理操作技術,配合合作醫療醫保。
1 劉新霞,池景泉,韓艷萍.依托社區衛生服務資源完善我國養老服務體系〔J〕.中華全科醫學,2010;8(4):474.
2 李艷琳.中醫護理學的基本任務與范疇.見:劉 虹.中醫護理學基礎〔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5:100-20.
3 陳正英,申緒湘,薛桂娥,等.西部民族地區社區護理需求及對策探討〔J〕. 中華護理雜志,2004;39(4):77-9.
4 林 婷,黃俊山,姜小鷹.社區老年人生活質量及其社區護理需求調查分析〔J〕.護理學雜志,2006;21(18):4-7.
5 張 娜,蔣銀芬.我國老年護理面臨的問題及對策〔J〕.現代護理,2006;12(15):1404-5.
6 徐筱莉,陳繼根,王麗萍.社區中醫護理服務需求及應用現狀調查與分析〔J〕.中國現代醫生,2008;46(6):16-8.
7 彭 麗.開創有中醫特色的社區護理模式〔J〕.湖南中醫藥導報,2004;10(7):64-5.
8 孫有智,蘇保寧,朱志偉,等.淺議中醫方劑中的特殊服藥法〔J〕.上海中醫藥雜志,2009;43(1):60-4.
9 張培琴.中醫“治未病”疾病康復新思路〔J〕.遼寧中醫雜志,2010;37(7):12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