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茂云 楊 陸 牟宗毅 李 彬 (長春中醫藥大學,吉林 長春 3007)
高血壓(EH)是臨床最常見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屬全球范圍內的重大公共衛生問題。我國現在約有EH患者1.6億,其中老年EH患者已達8 346萬,普遍存在高發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殘率的特點〔1〕,主要原因是已確診的EH病人尚未充分重視或缺乏對EH相關危險因素的認識,缺乏對血壓變化規律及健康行為知識的科學認識,治療依從性未達到滿意的臨床控制水平。本文對中醫臨床常見肝陽上亢型EH患者進行健康促進生活方式的調查,旨在為臨床開展EH健康教育活動提供更多的理論參考依據。
1.1 研究對象 2012年1至6月對本院心內科住院的EH肝陽上亢型患者126例進行健康促進生活方式的調查,年齡50~80〔平均(63.4±12.7)〕歲。納入標準:(1)確診為中醫臨床高血壓肝陽上亢型且服用降血壓藥物;(2)意識清楚,能正常交流;(3)自愿參加此研究。排除精神性疾病、繼發性高血壓患者。
1.2 研究方法 采用自行設計的EH患者一般情況調查表。內容包括入院時血壓、出院時血壓、性別、民族、年齡、文化程度、婚姻狀況、工作性質、EH病程等。健康促進生活模式量表(中文修訂版)由53個問題構成,分為健康責任、營養、人際關系、壓力管理、身體活動、精神成長6方面。每個問題包括4個等級選項:從未、有時、經常、常規,分別賦值 1、2、3、4分。最低分為53分,最高分為212分。健康促進生活方式總分分為4個等級:53~92分為差、93~132分為一般、133~172分為良好、173~212分為優。自覺健康行為自我效能量表采用Becker自評健康行為能力量表〔2〕,該量表共28個條目,其中包含4個分量表:健康責任、心理安適、營養、運動。問卷計分方式由“完全沒有能力做到”到“完全有能力做到”5個選項組成,分別計0~4分,總分0~112分。得分越高代表患者自覺執行健康行為的自我效能越高。
采用面對面干預形式,針對患者存在的問題、需求以及實際配合能力,進行健康促進生活方式的調查。發出調查表150份,排除臨時終止調查的患者,收回有效問卷126份,回收率84%。
1.3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2.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數據資料以s表示,描述性分析患者健康促進生活方式狀況,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
2.1 EH患者一般情況 126例調查對象中,男74例(58.73%),女 52例(41.27%);年齡 50~60歲 49例(38.89%),61~70歲 58例(46.03%),71~80歲 19例(15.08%);婚姻狀況及居住情況:已婚(與家人同住)104例(82.54%),獨居(離婚、喪偶)22例(17.45%);文化程度:小學及以下13例(10.32%),初中及高中86例(68.25%),大專及以上27例(21.43%);月收入:<1 500元33例(26.19%),1 500~2 500元56例(44.44%),>2 500元37例(29.37%);患病時間:<10年57例(45.24%),≥10年69例(54.76%)。
2.2 EH住院患者健康促進生活方式調查 126例EH肝陽上亢患者健康促進生活方式得分情況,優6例(4.76%),良好40例(31.75%),一般 71 例 (56.35%),差 9 例 (7.14%)。見表1。
表1 EH患者健康促進生活方式得分(s)

表1 EH患者健康促進生活方式得分(s)
相對分數=實際分數的均值/總分×100%
健康責任)212 121.95±23.11 57.52 37 16.84±3.03 45.51營養 37 23.56±3.35 63.68人際關系 37 26.32±3.66 71.14壓力管理 32 20.84±4.76 65.13身體活動 32 22.03±3.75 68.84精神成長 37 12.36±4.56 33.41合計
2.3 兩組自覺健康行為自我效能調查結果比較 見表2。
表2 兩組自覺健康行為自我效能調查結果比較表(分,s)

表2 兩組自覺健康行為自我效能調查結果比較表(分,s)
項目情況 研究組(n=63)對照組(n=63)t值 P值2.36±0.82 3.38±0.85 10.18 <0.01心理安適 2.34±0.83 3.45±0.95 9.85 <0.01營養情況 2.23±0.79 3.36±0.78 12.82 <0.01運動情況 2.41±0.77 3.79±0.76 10.56 <0.01總分健康責任6.75±3.42 12.59±2.77 10.54 <0.01
健康促進生活方式作為一種積極的生活方式,是指引領個人、家庭、社會朝向增進安寧、幸福及實現健康潛能的行為,即為了達到更高層次的健康目的所采取的任何活動〔3〕。本文調查結果顯示,EH患者健康促進生活方式欠佳,EH患者普遍存在對血壓知曉率低、服藥依從性差、控制率低的現象。目前居民的基本健康知識缺乏,保健技能缺失,預防觀念較淡薄,僅少部分人能有意識地進行疾病管理。對健康生活行為能夠促進身心健康的作用認識不足,甚至部分患者誤認為老年人血壓略高是正常現象,忽視了對EH的自我管理和采取健康行為對疾病的影響。
自覺健康行為自我效能作為一種影響健康促進生活方式的認知知覺因素,是指個體對其自身執行健康行為能力的一種主觀判斷,即個體感覺他們能實現一個特定目標的能力。Bandura的自我效能理論指出:個體是否采取某種行為取決于他們感覺自身是否有能力去做,而非取決于行為本身的重要與否〔4〕。自我效能主要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5〕:(1)個體親歷自己能夠成功執行某種行為;(2)發現他人可持續性地、成功執行某種行為;(3)在他人勸說下自己有能力參加某種活動;(4)本人參加某種活動時獲得的正向體驗。研究發現〔6〕,那些自我感覺有能力執行好健康行為的患者更愿意且容易采取積極的健康促進生活方式,即健康促進生活方式與個體實際執行健康行為自我效能之間呈顯著正相關。自覺健康行為自我效能的提高讓患者自身深刻體會到堅持健康促進生活方式的優勢所在,會進一步促進健康促進生活方式的行為,從而使自覺健康行為自我效能與健康促進生活方式之間相互促進,良性循環。
本研究的對象均為中醫臨床EH最多發、最常見證型——肝陽上亢型,這一證型患者的特點是易情緒化,急躁易怒。因此,作為醫護人員以及患者家屬應該加強對老年人的身心管理及關注,及時發現影響他們生理、心理、社會健康的諸種因素,對應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予以糾正,進而改善其健康狀況,提高EH患者的自覺健康行為自我效能。本研究結果顯示,EH肝陽上亢型患者的自我效能水平偏低,可能與EH治療的長期性、復雜性及對日常飲食、生活方式、心理狀態的要求較高有關。由于受患者對疾病的認知水平、家人支持、個人經濟情況等因素的影響,使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對自己的生活方式、依從性行為等方面放松了自我管理,自我效能水平降低。影響EH患者自我效能的因素有:(1)病程,EH的病程越長,患者自我效能水平越高;(2)家庭功能,家庭功能狀況良好的患者,其自我效能水平越高;家庭功能中等或較差患者,自我效能水平較低;(3)對疾病的應對方式,采用積極應對方式可以使患者采納有利于疾病康復的生活和行為方式,進而提高自我效能;采取消極應對的方式會增加應激反應的負性作用,對患者的康復產生不利影響,患者自我效能較差。
綜上所述,臨床醫師應在給予EH患者常規治療的同時,從患者的日常生活、健康行為、服藥等方面對其進行健康教育,鼓勵患者積極、客觀正確地面對自己的疾病,同時為患者爭取家人的支持,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達到良好的治療效果,提高生存質量。
1 中國老年高血壓治療共識專家委員會.中國老年高血壓治療專家共識〔J〕.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2008;10(9):641-9.
2 Becker HA,Stuifbergen A,Oh HS,et al.The self-rated abilities for health practice scale:a health self-efficacy measure〔J〕.Health Value,1993;17(5):42-50.
3 Pender NJ,Murdaugh CL,Parsons MA.Health promotion in nursing practice〔M〕.New Jersey:Pearson Prentice Hall,2006:37.
4 Bandura A.Self-efficacy:toward a unifying theory of behavioral change〔J〕.Psychol Rev,1977;84(2):191-215.
5 Bandura A.Health promotion by social cognitive means〔J〕.Health Educ Behav,2004;31(2):143-64.
6 洪靜芳,李 崢.臨床實習護生健康促進生活方式與健康行為自我效能的關系〔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08;22(3):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