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苗 王勇
摘 要:語言文字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和信息載體,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小學階段就要利用語文課程培養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所以,習作教學至關重要。小學生的習作就是把自己的見聞、感受和想象及親身經歷的事用恰當的語言文字表達出來,簡單地說就是我手寫我口。
關鍵詞:作文評改;立足學生;方式多樣;表揚為主;目標與原則
作文教學一直都是教師頭疼的一項工作,但又是語文教學最終要落實的目標。對學生而言,作文難寫;對教師來說,作文難講。而習作完成后的“評改”往往成為教師的“專利”,被獨攬下來,并不能使學生真正受益。在教學實踐中,我嘗試在“評改”上下工夫,“文章不厭百回改,越改越精彩”,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采用靈活多樣的作文批改方法,提高學生語言文字的運用能力。
一、評改注重以學生為中心
1.注重留給學生自改的空間
作文教學要著重培養學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師只給予引導和糾正,該怎么改讓學生自己去考慮、去決定,學生不就處于主動地位了嗎?養成了自己改的能力,學生將終身受用。我認為教師為學生習作的批改應該定位在指點迷津上。教師根據習作的要求對學生的作文進行方向性的略批,指出文章的優缺點,給學生留有自改的空間。例如,在批改中我經常在學生的作文本上寫下這樣的話:“過渡不自然,能加上過渡句嗎?”“用詞不準確,請多讀幾遍后自改……”
2.訓練學生的自改能力
葉圣陶指出:“文章要自己修改,學生只有學會自己改的本領,才能把文章寫好。”這就要求教師把作文批改的著眼點放在提高學生的自改能力上,而這種自改能力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的事,而是在無數次“改”的實踐中獲得,在相互交流中領會。因此,我在實踐中一改以往“學生寫、教師評”的單向交流,而是通過師與生、生與生之間的雙向、多向的互動,讓學生從中學得自改方法。(1)看格式是否正確。(2)看卷面是否整潔。(3)看錯別字有幾個。(4)看共有幾處病句。(5)看標點符號使用。(6)看文章的表達。
(7)看文章的語言……真正使學生“明其理、會其文”。每次評改后我都要提出一些問題,如:為什么這樣改?有何用意?你覺得改后的作文最大的優點是什么?等等。學生想到的讓其自己說,學生沒想到的,教師進行點撥,讓學生“改”的“知其所以然”,從而提高作文自改能力。
3.給學生自改的動力
我在批改學生作文時,大多是以星級數評價。凡是文中有一個好詞、好句,甚至是一個好標點,我都給他畫上“ ”再給個“☆”,修改得精彩的,還可以得到一個“☆”,學生為了多得一個“☆”有時要不知修改多少次。學生自批自改、互批互改也是如此。
這樣評價的目標旨為激發興趣,是為學生搭起一個作文演練的“舞臺”,學生在臺上既自娛自樂(寫作文),又互相學習(批改作文),作文成了學生展示才能的舞臺,不斷追求理想的媒介。
二、評改方式多樣化,激發學生的興趣
學生的作文是學生用自己的筆來寫自己想說的話。寫出的文章與自己想要表達的意思是否一致,表達出了幾分,學生讀后自己應該最清楚,所以,修改作文是學生自己的事,也只有學生學會了修改作文,才能提高自己對祖國語言文字的應用能力。
1.先示范,再讓學生自己改
教師先認真閱讀學生的作文,并從中選出一兩篇帶有普遍性問題的,仔細考慮好該怎樣修改。上課時,把選好的文章用投影投出或把文章預先打印好發給每一位學生。師生共同研討,哪兒該改,該怎樣改,使學生從中受到啟發,然后,試著去修改自己的作文。
2.教師批,學生改
所謂“教師批”,就是教師在認真閱讀學生作文的基礎上,在所要修改的地方做上各種各樣的符號。發現妙詞用“。。。”標出;發現佳句用“ ”標出,以此鼓勵。凡須增添句子,可劃“∨”標出;如遇不通順的句子用“_”畫出……總之,凡是學生看了符號就能理解修改意圖的,就只畫符號;凡是看了符號還難以明白怎樣修改的可適當加點眉批。“學生改”就是學生在熟悉了老師使用的各種修改符號后,根據教師所畫的符號、所加的眉批進行修改。學生修改后,教師把作文收上來,根據學生的作文與批改情況綜合評定作文成績。
3.互批互改
一是對批;二是小組集體改。對批的做法,可以由教師提出批改重點。如,糾正錯別字,改正用錯的標點,或改動不通順的句子等。小組集體改,可由教師指定上、中、下三類學生,以三五人一組為宜,選出組長一名,負責批改全過程。小組建立后,由教師根據作文中普遍存在的問題,確定批改重點;再選擇一個學生的作文互相討論,共同修改;遇到討論不了的問題,可請教師解答。
4.當面批改
對學生個別存在的問題,可采用當面批改的方法。例如,通過促膝談心,親切交談,了解作文的真實性;對于作文確實有困難的學生,可一邊啟發,一邊引導他們自己修改。改完再讓他讀一讀,并給予適當的鼓勵。
三、評改要以表揚為主
1.改評改課為總結表彰會
自我表揚是一種全新的教育理念,也是賞識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學生進行自我表揚時,要像孔雀開屏那樣展示自己最動人的一面,或精彩、或妙句、或雅詞。也可以縱向比較發現自己的進步加以表揚。教師的總結性表彰要注意“點”與“面”的結合。“普遍撒網,重點打魚”側重表揚特別優秀的和進步最大者,注重為后進生鼓掌。
2.改評改課為美文欣賞會
“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每組選出好的文章并打印成文字,讓學生之間互相傳閱、欣賞,讓學生發現和學習他人的長處,增加相互交流的機會。增強習作者的成就感,激發習作興趣以達到提高習作水平的目的。站在表揚一邊,就是站在成功一邊。表揚所創造的教學境界是任何方式都無法達到的。
四、習作評改的目標與原則
1.作文批改應從實際出發,講求實際效果
作文批改要根據不同年級的作文能力和修改能力而定。低年級應著重指導學生進行字、詞、句的修改;到了中年級則著重指導修改寫作是否有序,內容是否具體;高年級則重點指導文章是否有中心,材料是否圍繞中心,要在布局謀篇上下工夫,等等。
作文批改還要考慮學生的不同實際。即使同一個班的學生,作文能力也有很大差異,批改時應區別對待。對作文基礎差的同學,應多在詞句基本功上指導,使他們過好用詞準確、語句通順這一關;對于作文基礎好的同學,教師應當拔高要求,使他們的作文用詞準確、條理清楚,中心更明確。堅持從每一位學生的實際出發,實事求是,使每個學生的作文能力都在原來的基礎上不斷提升。
2.作文批改應注重以學生的真實思想為基礎,鼓勵學生的點滴進步
小學生認識事物的能力和思想感情的變化與成年人不完全相同,教師應細心體會。學生的作文寫的是孩子的想法、孩子的語言,字里行間充滿了童趣、童樂,充滿了天真和幼稚。學生的知識水平和生活閱歷還非常有限,我們不能用成年人的眼光和語言習慣去看孩子的作文,更不能按成年人的標準去隨意改動。
習作教學這項重中之重的教學任務,這項令許多教師頭疼的教學工作,在習作評改的過程中要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既減
輕了教師的工作負擔,又提高了學生的表達能力,教師何樂而不
為呢?
(作者單位 何苗:四川省西充縣張瀾學校 王勇:
四川省西充縣建設路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