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紅艷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提出了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我們深刻地感到一個學校教學水平的高與低、學生培養的好與壞,最終要看課堂教學的情況。鑒于此,我從四個角度來談論在語文課堂教學實踐中的幾點經驗體會。
一、革新教育理念
新課改要求我們轉變教育理念,因為理念是行動的靈魂,理
念決定人的行動。可見,我們必須打破陳舊的教育教學模式,更新教育教學觀念,在教育教學內容、形式等方面擺脫低層次的知識本位意識,加強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使師生建立起民主平等的關系,在這個基礎上,做到相互體諒、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真誠
相待。
二、優化教學
1.使教學目標得到優化
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身心特點以及認知規律,分年級、分層次來確定語文教學目標,努力做到既有整體目標,又有每個教學課時目標,如:基本知識儲備、思想情感體驗、認知能力培養等方面的教學目標。教學目標必須明確、具體,且做到恰當、完整、周密,要注重對語文學科能力的培養,對學生的思想教育、審美教育力度等也要盡量加強。
2.科學編排教學內容
語文教師必須抓住議論文的基本結構層次,即提出問題(是什么)—分析問題(為什么)—解決問題(怎么辦)來分析文章的結構層次,透徹理解課文的論證思路,使學生易于學習、接受和領會。
對課堂教學模式進行改革。語文課堂教學模式是影響課堂教學效率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我們必須在改革傳統教學模式的前提下,依據語文教學內容本身的特性,大膽運用開放型動態教學模式,竭力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創造性思維和主動參與意識,
進而使學生的實際運用能力得到鍛煉。
三、改革教學方式
學生是語文學習和教學發展的主體,教師不過是學習活動的積極組織者與引導者。以學生自讀自悟、自學探究為基礎的課程只有語文課。要想讓課堂活起來,要想讓學生動起來,且以活動促進學生的發展,關注學生的生活世界和精神空間,努力讓課堂教學貼近學生的現實生活和社會實際,突出他們對現實的觀察、認
識以及生活的體驗和精神的感悟,讓語文課堂既充滿激情,充滿美感,又充滿超人的智慧,以回答學生提出的挑戰性、激勵性和情趣性問題,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和學習興趣。
總之,新課程標準要求確立的教育理念就是素質教育。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教育思想也勢必會變革,而教學過程的每個環節與所有步驟都會不斷地發生變化。
(作者單位 河北省阜城縣崔廟鎮營盤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