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筱華
摘 要:針對農村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學生作業質量不高的現狀,提出一些提高學生作業質量的有效策略。從利用網絡互動評價平臺,做好情感態度評價、學生作品評價、作品實施多元化評價來闡述如何有效提高學生作業的質量。
關鍵詞:信息技術;情感態度;作品評價;互動評價;質量
布置作業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通過檢查學生作業的完成情況可以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以便教師及時調整教學策略,提高教學效果。然而,在信息技術課堂上學生的作業情況始終不盡如人意:一部分學生不能按時交作業,一部分學生雖然完成了作業,但作業的質量和效果卻令人擔憂,這與老師課前的預設大打折扣。如何提高小學信息技術學科作業的質量成為困擾廣大信息技術教師的問題,特別是像我們這樣的農村學校的學生,學生基礎差異較大,有些同學的作業能及時高質量地完成,有些同學2、3節課也不能上交作業,或者交上來的作業也是質量不高。如何有效提高學生學科作業質量呢?筆者認為,在網絡如此發達的今天,我們可以借助于網絡,建構網絡互動評價平臺,科學、合理、多元化地對學生的作業進行評價,提高學生信息技術作業的質量。
一、關注情感態度評價,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信息技術作業主要以課堂作業為主,一般需要學生上機完
成,沒有紙質的材料上交,而普通學科大部分都是書面作業,學生完成作業后,把作業本直接上交給教師批改,這需要學生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自主學習的意識。而就目前我校六年級學生的調查結果來看,學生作業的完成率大概在70%左右,優秀作品大概只有30%左右,還有5%左右的學生經常處于不上交作業的狀態。如此現象的出現不排除有學生學習習慣不好的因素,也可能與信息技術評價側重點有關:信息技術學科比較重視學生技能技巧的評價,而往往忽視了學生的情感態度評價。針對該問題,我們借助于網絡互動評價平臺從學習習慣、自主學習、合作學習三方面對學生進行情感態度的評價,具體如下:
(一)學習習慣
1.無故遲到、早退或曠課(-1~-2)
2.上課無故講話、大聲喧嘩,不認真聽講,影響課堂紀律
(-1~-2)
3.上課搗亂影響他人學習(-1~-3)
4.擅自玩游戲或做與學習任務無關的事(-1~-3)
5.刪除、偷看、修改他人文件,侵犯他人隱私(-1~-5)
6.故意破壞機房設備或竊取學校財產(-1~-5)
7.故意使機房機器感染病毒(-1~-3)
8.積極參加學科競賽,在校獲獎(1~3),在縣市級或縣市級以上獲獎(2~6)
9.下課后及時整理好學習用具和課桌(1~2)
10.課后幫助老師整理機房(1~3)
11.上課積極發言或發言特別精彩(1~3)
(二)自主學習
12.上課不帶相關學具的(如:素材)(-1~-2)
13.不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1~-2)
14.課堂善于質疑,提高有深度有價值的數量(1~2)
15.每次自覺預習教材知識,表現突出(1~2)
16.對信息技術有濃厚興趣,積極參加各類信息技術興趣活動(1~2)
17.課外認真學習并取得一定成績,創作的作品有創意和有突出的貢獻(1~2)
(三)合作學習
18.在學習中自高自大,諷刺挖苦他人的(-1~-2)
19.在合作小組中不與其他人配合,表現極差(-1~-2)
20.主動幫助他人學習,輔導他人上機(1~2)
21.自覺維護課堂紀律,經常幫助他人改正缺點(1~2)
22.在合作小組中,能夠起到領導組織作用(1~2)
根據此標準,我們定期進行評價,在學期結束時再根據平時的成績進行總評。可以根據平時學生的課堂表現確定,采用互評的方式在平臺中進行評價,并將個人的得分和小組的考評掛鉤,
這在一定程度上會促進學生學習態度的改變。
案例一:改變從作業上交開始
評價方案制定好后,我們在柯靈六年級和辨志小學進行嘗
試,剛開始時,學生作業的情況并沒有多大的改變,以六(1)班為例,作業的上交率始終在70%左右。看到這種情況,第三周我進行了一次情感態度評價,同時以小組為單位公示成績,其中一個重要標準就是學生作業上交的情況。我根據教學管理軟件里的統計數據,再結合學生平時的表現,進行了近期的學習情感態度評價,并及時公示結果。第四周開始,情況開始有所好轉,同學們的作業上交率提升到了80%左右。同時,我驚喜地發現:上學期期末獨立作業沒交的謝×同學也交了作業。記得大概是在第五周,他交完作業后跑到講臺上跟我說:“鄧老師,快看看我的作業交了沒有?”,聽后我有點驚訝,要知道以前我可是老是向他“討”作業的呀,今天居然來問我作業收到沒有,真是出乎我的意料。于是,我趕緊查看了他的作業,果然交了,我及時在課堂中對他進行了表揚。
二、明確評價目標,做好作品評價
作品式評價方式,是我們日常教學最常用的評價。可是目前我們的作品評價過于籠統和簡單,如:顏色搭配美觀、版面布局合理等等。作品的評價是對學生技能技巧的評價,明確的評價能在學生完成作業時給予明確的方向,有利于學生作品質量的提高。為此,我們把學生的作品分為三類:一是畫圖作品、二是Word2007作品、三是PowerPoint2007演示文稿作品,并給這三類作品分別制定不同的項目和標準。
(一)畫圖作品由5部分組成
1.創意——構思新穎獨特,健康活潑(25分)
2.文字——符合主題,語言通順無錯字,文章新穎有趣,內容充實(10分)
3.圖片——圍繞主題選擇圖片,搭配合理(25分)
4.藝術——合理美觀(20分)
5.顏色——文字或圖片與背景的顏色搭配合理(20分)
(二)Word 2007作品由7部分組成
1.創意——構思新穎獨特,健康活潑(10分)
2.文字——符合主題,語言通順無錯字,文章新穎有趣,內容充實(25分)
3.圖片——圍繞主題選擇圖片,搭配合理(15分)
4.版面——版面設計合理、美觀,具有藝術性(15分)
5.顏色——文字或圖片與背景的顏色搭配合理(15分)
6.景圖——可以應用于整篇文章也可以是某段文章(10分)
7.術字——合理美觀(10分)
(三)PowerPoint2007演示文稿作品由8部分組成
1.意——構思新穎獨特,健康活潑(10分)
2.字——符合主題,語言通順無錯字,內容充實(15分)
3.片——圍繞主題選擇圖片,搭配合理,圖片內容有意義
(15分)
4.畫——包括幻燈片內或網頁中的動畫效果的出現和幻燈片切換的動畫效果,以及插入一些其他的動畫文件(15分)
5.局——圖片和文字的位置擺放合理、美觀(15分)
6.接——瀏覽方便,鏈接準確,要求有去有回(10分)
7.色——文字或圖片與背景的顏色搭配合理,醒目、美觀
(10分)
8.音——有背景音樂、動畫聲音(10分)
案例二:評價明確,作品質量提高
剛開始時,很多同學在生生互評時評價語只有簡單的“好”
“很好”,一段時間后,我們觀察學生在進行互評時評語豐富起來了,如六(5)班的許××在評價鐘×的作品時是這樣說的:“版面設計合理,圖文并茂,圖片的選擇與主題相符,其中我最喜歡的是背景的設計,顏色搭配合理,非常漂亮。”學生在明確作品評價后,在完成作業時更有方向性了。我驚喜地發現:評價標準給予學生后的第四周,學生的作品質量明顯地高了起來,如六(5)班的作品優秀率大概在50%左右,比以前提高了近20%。
三、評價方式多元化,培養學生的自信心
在傳統教學模式中,自上而下的單向評價是主流,教師只點評少數學生的作品,或請少數學生點評其他作品,學生只能聽到少數同學或者只是老師的評價意見,可能僅僅是幾句簡單的描
述。也可能是根據學生的成績或是對學生的主觀印象給出評價,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在互動評價系統中,學生的成績不再只是教師個人的觀點,互動評價以及學生自評也占有重要的地位。同時,學生的角色也不再只是被評價者,還要對別人的作品進行評價,因此,要仔細欣賞別人的作品,表達自己的觀點、提出批判及建議同時學習別人。而就被評者的角色而言,學生在接受別人的建議后,進一步修改作品。通過反復的評價及修改,在互動評價過程中,學生可以借此不斷地累積學習經驗。因此,互動評價不只是評價,其過程既是一個學習的過程,也是學生自我提高的一個過程。
案例三:互動評價,卓顯成效
在這個過程中發生了一件事讓我非常地難忘,六(4)班有一位叫肖××的同學,平時較調皮,學習成績也不太好,在平時的課堂中我對他的關注很少。在講“漢字的發展”這一課時,他不遵守紀律,作為“懲罰”,我讓他把自己的作品展示給大家。剛開始,他扭捏著不肯拿出來,我帶頭鼓掌鼓勵他拿出來,他沒有辦法,只有把自己的作品拿出來展示。他的作品一展示出來,下面有的學生說:“才2張幻燈片,太少了”“里面的字這么密,感覺好亂呀”等,我聽后,先不做聲,讓同學們通過評價平臺進行評價。我把自己的評價先寫上“背景選擇得很好,和主題相符合”,接下來,我看到有同學通過建議寫道:“圖片和主題相符”“雖然內容少,但挺新穎的,不
過內容如果多點會更好”“文字和背景顏色太相近,文字不明顯”
等等。然后在再次修改作品時,我看見他在認真地修改作品。快下課時,他對我說:“鄧老師,我修改好了,你再幫我看看”。我把他的作品打開來,果然比前面做得好了很多,我請他自己站起來談談:“一開始還以為大家會說我很差呢,因為剛才只做了2張,沒想到老師和同學們沒那樣說我,還給了我那么多建議,我覺得我修改后的作品還挺好的”。我聽后說:“是的,你后面的作品內容較豐富、文字突出、版面設置如能再美觀些會更好”。
在教學中我們可能對優秀學生關心太多,而對學習能力相對較弱的同學缺少更多的關注和鼓勵。他們的作品也許算不上優秀,但教師應該去尋找他們的閃光點,并通過網絡平臺進行點評,給他們帶去一些正能量,引導同學們去發現他的優點和長處,同
時給予他正確的建議。學生得到肯定后,自信心就會增強,學習動機就能激勵出來,對學習也就有了興趣,作業質量的提高自然水到渠成。
參考文獻:
[1]黎加厚.電子作品的發展與教學模式革新.中國教育技術網,2010.
[2]陳曉嵐,陳志云,王行恒.Moodle系統中的教學評價[J].計算機教育,2007(4).
[3]韓駿,劉菁.開源的網絡教學平臺Moodle系統[J].中小學息技術教育,2006(1).
[4]劉光榮,黎加厚.于魔燈Moodle的研究性學習模式初探.
[J].遠程教育雜志,2007(3).
[5]閻立欽.培養創新能力推進素質教育[J].中國教育報,2009(4):34-35.
(作者單位 浙江省紹興市越城區柯靈小學)